坚守了34年的集邮店 深藏着东莞文化底蕴

22.02.2017  11:13

同德集邮服务部

莞城市桥路旁的同德街

你有多久没写过信了?或者说,你是不是从来没写过信?

集邮对于新生代来说,也许是个陌生的词语。随着即时通讯的快速发展,传统书信通讯方式被逐渐遗忘并冷落一方。在过去远距离交流必须通过书信来往的年代,邮票就成了一种既有实用性又有 收藏 意义的艺术品。

1983年正月初一,东莞第一间  “领正牌照(有正规执照)”经营的邮票店就在莞城开业了。这一开,就是34年。

开在老街里的老牌集邮店

来到莞城市桥路旁的同德街,两边的老房子、老商铺无不提醒着路人,这里是一条有历史味道,值得慢慢品尝的老街。而往里走约100米,就到了今天的主角——同德集邮服务部。

走进店里,只见墙壁上,柜子里,抽屉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邮票。从80年代到2017年,从国外到国内,每一张邮票都代表着不同的故事。无论你是不是集邮爱好者,进店的一刹那,浓厚的邮票氛围就会将你重重包围。

据店铺“掌门人”芳婆婆介绍,她自己曾在东莞邮政局工作超过30年,并且还是在1983年东莞“开办集邮业务后,第一个打开行业大门的高级邮政业务员”。芳婆婆笑称,其实自己一开始并不喜欢集邮,在偶然的原因下才开了这东莞第一间  “领正牌照”经营的邮票店。

这里连邮票设计原稿都有

自从接触这个行业以来,芳婆婆就与多位邮票设计大师结识并成为好友。卢天骄、刘硕仁、潘可明、李印清......众多顶级邮票设计家都是她的知心好友,逢年过节或是生日,都会赠寄她私人明信片,其中还不乏邮票设计手稿等宝贵资料。

在过去的30余年里,芳婆婆一直坚持自己的经商理念——“诚信至上”。“不要起半点歪心,不要走旁门左道,做生意如此,做人更应如此”。正因如此,良好的口碑让她不仅得到了顾客的青睐,更受到周围街坊的称赞。

不放弃,是对东莞文化的坚持

对于自己为何仍坚守“东莞集邮界最后的阵地”,芳婆婆表示,“如果自己把店关了,其他邮友要到哪里去找邮票?”  即便如今集邮这个话题已经少有人提起,但邮票早已深深地融入芳婆婆的生活中,偶尔和慕名前来的新顾客聊聊天,再时不时帮老顾客找找特定的邮票,成为了她退休之后的“日常工作”。

时至今日,店铺的盈利与否早已不是重点。女儿就曾多次劝说她“不要做了”,但她认为,作为东莞第一间,也是现在最后一间的邮票店,她更应该坚持下去,“不然别人来到东莞,发现连一间邮票店都没有,就会笑我们没有文化”。

据“文化莞城”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