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80年 石龙中山纪念堂开拆

29.09.2014  14:22

  9月28日上午,石龙影剧院被围起来,开始拆除施工。一名摄影爱好者在大舞台前拍照留念,记录石龙影剧院的最后时光。(记者 梁清摄)

  承载着几代石龙人记忆、已有80年历史的石龙中山纪念堂,这次真的动工拆除了。昨日,石龙城建部门已对中山纪念堂围蔽施工,石龙粤剧团团友们忙着将道具搬离,不少市民闻讯后前来拍照留念。

  在老石龙人眼中,纪念堂被视为城市标志,始建于1934年,是当时石龙人民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兴建。去年3月,石龙镇将中山纪念堂改造列为政府十八项重点工程之一,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担任顾问,设计完成中山纪念堂改造方案。

  石龙城建部门表示,中山纪念堂建筑主体因年代久远,属于危房,此次改造将保留原有建筑主体部分,结合新功能及空间要求植入新体,最大限度保持建筑原貌。

  当年每次放电影都会爆满

  石龙人齐叔今年已80岁高龄,年轻时曾是石龙影剧院的工人,亲身经历了石龙影剧院的盛衰。

  据齐叔说,解放后,中山纪念堂被改建为石龙影剧院,建成时有1500多个座位。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石龙影院最辉煌时期,一天放映四五场电影,场场爆满,且一票难求。

  当时石龙只有这一家影剧院,日夜人声鼎沸,买两张电影票去影剧院看电影,是当时石龙人最重要的文化活动方式,也是石龙人走向时尚生活的方式。齐叔介绍,在他的记忆中,几乎每次放电影都会爆满,并且很多人都是买的站票。等到放电影时,居民们常常都是拖家带口来看,一场电影下来,地上全是瓜子壳、花生壳。“那个时代流行吃这个,喜气洋洋像过节一样。”齐叔回忆说,甚至附近茶山、石排的农村都会有人到石龙来看电影。当年,作为东江片区为数不多上档次的娱乐场所,石龙影剧院天天挤满了男女老少。

  随着娱乐文化和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冲击,石龙影剧院这种兴旺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逐渐消退。如今,石龙影剧院坐落在中山公园池塘边,影剧院楼体早已破损不堪,周边空地杂草丛生。九十年代末,失去观众的石龙影剧院被宣布为危楼,关门结业。2013年3月,石龙政府对影剧院进行重新规划,在原址上重修中山纪念堂。

   影剧院伴随粤剧团走过了60年

  现在,石龙影剧院门口高墙上红色的五个大字“石龙影剧院”早已经褪色,墙头还粘着几张早已褪色的海报,从18岁开始就在这里唱粤剧的石龙粤剧团团长谭映璋,此刻在空无观众的大舞台中成为了主角。

  石龙影剧院这十多年来完全封闭、鲜有外界人士可进入。昨日,南都记者跟随着粤剧团团友进内拍摄纪念照片,也走进了这座尘封已久的老建筑。

  透过被撑开的门缝,可看到空旷的放映厅里渗着些许霉味,上到二楼的木梯早已经腐烂不堪。黑暗的帷幕布满了灰尘,影剧院内的放射大灯已经拆除了,二楼的卡座和一楼的木椅已经全部被拆除,地上满是破碎的木块,影剧院内的其他照明工具早已断电了,借着窗外透过的阳光,黑暗的影剧院有了些许光线。

  今年64岁的谭映璋,少年时就跟随母亲学习唱粤剧,是石龙粤剧界有名的“花旦”。站在空旷的剧场里,谭映璋诉说着剧院昔日的光辉岁月。从为团里的演员打下手到登台演出,第一次登台,她紧张得额头冒汗,将脸上的妆都打花了。那时剧院里门庭若市,“从‘文革’时期唱革命戏,到后来唱粤剧,影剧院伴随我们粤剧团一路走过了60年。

  如今,粤剧团的演出场地早已经搬到了中山公园内的小舞台上。当年剧团里最为年幼的谭映璋,转眼已是60多岁的老人。她表示,这一生都与粤剧结缘,能亲自看到曾经登台演出的影院被拆除,已经没有遗憾了。

  市民拍下“最后的时光

  昨日,石龙影剧院正式围蔽拆除,石龙粤剧团的团员们正忙着将服装、道具、音箱等器件从影剧院的仓库里搬离。这个成立于1957年的粤剧团,如今还有40多位演员,为发烧友们演出一场场粤剧。

  南都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不少在中山公园游玩的市民都站在影剧院门前探望,用手机拍照留念。石龙市民阿波特地带了单反相机前来拍照。他介绍说,自己就住在石龙影剧院附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知道影剧院要拆除的消息后十分怀念,由于自己是一名摄影发烧友,于是希望通过照片将影剧院拆除的一幕记录下来,前些日子他专门打探到影剧院今日上午要围蔽,因为害怕错过时间,上午8点多就赶到现场,负责拆除的工人小刘也十分理解市民的心意,特地打开了影剧院大门,让大家能进入剧院内,用镜头将石龙影剧院最后的时光记录下来。

  背景

  大革命时期,石龙是军事战略要地。为讨伐陈炯明叛军,孙中山曾多次亲临石龙督战,在石龙设立行营,并亲自到石龙火车站的阵地视察,指挥军队与陈炯明叛军激战。

  孙中山逝世后,石龙人民为纪念孙中山将石龙公园命名为“中山公园”。1934年,在中山公园内兴建中山纪念堂,此后曾多次重修。纪念堂坐北向南,为二层砖木石结构,后改钢铁金字架。长42.2米,宽26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内设一大舞台,可容纳观众1500人。抗战胜利后曾改为中学礼堂。1950年,石龙对其进行重修,一度改为石龙影剧院,现处于闲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