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27年,终于盼来了红海西路今日的“复活”

05.07.2016  12:29

 

红海西路拆迁后。   

  站在汕尾市区西片高层建筑往东俯瞰,眼下即被一条晒得发光的“黄土大道”所深深吸引,它平躺在一片密密麻麻的住宅区中间显得格外显眼。

  这条“黄土大道”就是汕尾建市之初规划建设的其中一条主干道——红海西路,全长仅1.6公里,从1988年9月汕尾建市以来,已足足过了27个多年头,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期盼,历任市、区领导都把它列为重点民心工程,但均因种种困难无疾而终,以至于常年累月被市民唾骂,民心工程变为“民愤”工程。直至今年,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片黄土就是城区干部近3个多月来用不懈努力换回来的成果——成功征收拆迁了568户,为6月30日的开工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汕尾市民等待了27年多,终于等到近日的破土动工,有市民难掩兴奋之情地说:“红海西路‘复活’了,这届党委、政府给力啊。”此次红海西路的顺利动工,使汕尾市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得到充分检验,是汕尾市转变政务作风的一项重要成果。

红海西路拆迁前。

丨市区主干道沉睡27年无法动工

  红海西路规划于汕尾建市之初1988年第一次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总长1680米,建设用地宽50米,路幅40米,道路建设用地面积为84000多平方米,共需拆迁安置568户,建成物建筑面积51251平方米,涉及香洲街道的后径、城西、新城三个社区。

  说起修建红海西路,笔者从汕尾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听到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难。

  难在哪里?当地领导坦言,其实与全国各地一样,主要是面临征地、拆迁两大难题。这其中征地拆迁最难的当属后径村(现为后径社区),此前该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软弱涣散基层组织,连续三届村委会换届失败,9年没有村委会,村里很多大事小事止步不前,矛盾却不断累积。

  曾有一年,某前任市领导已从上级争取到了一笔建设资金,准备用于修建红海西路,但是因为后径村内部矛盾太多,很难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最终又闲置下来,改为修建其它道路。

  红海西路迟迟不能修,也让党委、政府多年背负着“不作为”的骂名,汕尾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几乎年年提案,市民年年期盼,但始终卡在了征地拆迁这老大难问题上。

丨不是简单的路,更是民心工程

  在此次征地拆迁之前,笔者走访了后径、城西、新城这三个社区。在后径社区,笔者见到多数民居以平房、土瓦房为主,甚至还有养猪、养鸡场,由于基本没有排污、排洪等设施,导致污水横流,有的地方臭气熏天。

  “一遇暴雨天,屋里屋外老是要浸水,出入很不方便。”一些群众告诉笔者,其实很多人是支持且期盼修路的,只是希望多赔点,或者不要穿过自家屋,最好是绕道经过就行。而有的不在征地拆迁范围的群众则对此说法表示,“这样的话,大家都希望绕道,又不用修了,问题还是没解决。

  对于该片区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城区一位干部有感而言,“每年下大暴雨必定浸水,历任市、区领导都要到现场去指挥抗洪抢险,经常要出动消防、武警、冲锋舟,把老人小孩接出来安置好。

  笔者还了解到,因为红海西路一直不能动工,市区整个西片的排污排洪等设施也无法一并修建,使得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都只能直接排到市区奎山河,导致沿河两岸群众饱受臭气熏陶,抱怨不已。

  除了脏乱差,该片区交通也相当不便。由于周边拥有香洲小学、后径小学、实验小学、林伟华中学、新城中学、逸挥医院等,每逢上下学、上下班时间,道路塞得“一塌糊涂”。

  可以说,修建红海西路势在必行。“这不是一条简单的市政道路!”汕尾市委常委、城区委书记陈少荣介绍,红海西路历来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多年来群众一直期盼修成的一条市政道路,该路建成之后市区东西片将连成一片,对提高市区交通能力,解决市区西片排水、防涝排污、管网管线等难题,促进市区扩容提质起到重要作用。

丨解决拆迁户核心利益是突破口

  在城区政府提供的一本关于红海西路建设纪实的图册封面上,赫然印着“誓将荆径成坦途”七个字,足以体现当地党委、政府对此次修路、改善民生的决心。

  而事实上,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光有决心还不够,特别是面对征地拆迁这一老大难问题,解决被征迁户的核心利益才是关键。“安置也是民生工程。不能说路修好了,却把拆迁户赶到大街上。”陈少荣说,要是这样做的话不就变成“好心办坏事”,也不可能完成征地工作。

  那么,当地政府是怎么解决群众利益的?答案就是合理妥善安置被拆迁户。

  笔者了解到,城区政府采用房屋产权对换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的方式,按涉征房屋和土地的不同情况拟订不同的补偿安置标准。

  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在市区另选择一块约56860平方米的土地作为安置小区的建设用地,已取得国土证及规划许可证,并联系好承建公司启动安置区建设。“政府在市区拿出5万多平方米来安置群众,建设现代化小区,里面有电梯房、独栋房,还有房产证。”城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镜炉介绍说,“效果图一出来,效果也出来了”。

  陈镜炉再给笔者作进一步解释,如果被拆迁户的房子是在建市前已建的,或者是拥有房产证等相关证书的,只需要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将获得同等面积的独栋楼房作为对换,而其他的一律可住上电梯房。

  此外,群众房屋被拆迁后,到安置区建成交楼期间,政府将补贴群众租房子的费用。至此,27年多来一直无法启动的征地拆迁工作终于打开了突破口。

周姓祖祠“丽宁围”被拆迁户最后也服从大局,同意征收。

丨“这条路不是修起来的,而是拆出来的

  在汕尾市委、市政府的指挥下,城区委区政府、市国土、市规划、市城管等部门协调合作,加快落实好安置区及各项程序工作之后,今年3月初,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

  城区重新充实调整红海西路征地拆迁安置建设工程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并成立由香洲街道、社区和指挥部人员组成的三个征收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后径、城西和新城三个社区。另外组织13个工作小组挨家挨户给被拆迁户做思想工作。“我们在依法依规、征收方案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站在被征收户的角度,为他们算好经济帐,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香洲街道宣传委员李小燕说。

  村民愿意修路,期盼修路,但只要涉及征地拆迁,“总会有人得益,而有人则要牺牲一点”。陈镜炉解释道,政府的赔偿标准是统一的,不能厚此薄彼。此次征地当然也要面对一些极不愿意的被拆迁户,这时候干部们总是不厌其烦上门说理。“有遇到一些被拆迁户,每次一到门口就被赶,但还是坚持做工作,苦口婆心地劝说,都数不清到底去了多少趟。

最豪华、“最有料”的两栋6层楼拆迁现场。

  除了不断说理以外,极个别的只能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比较突出的是,位于新城社区的2栋独栋6层建筑,“外面是不锈钢防盗网,里面每个房门都安装3千元以上的木门。”城区一干部向笔者介绍,两栋楼房内部都是间隔成近20间套房用于出租,而两位主人均在异地,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经调查,该楼房都没有国土证及房产证,属于违法建筑。当时城区政府向其中一位业主通知了十多次,对方不理不睬,电话不接短信不回。最终,城区政府与市城管局严格执法,请来专业拆迁队伍,于5月11日开始用了4天时间强制拆除两栋违建物。

  此举取得了显著的震慑及推动作用。陈镜炉介绍,当时还有2,3百户未完成签订协议,这一拆之后仅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另一半征地拆迁工作,可谓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最后一个难点重点就是涉及周姓居民400多人、具有多年历史的祖祠“丽宁围”(俗称“周寨”)征收工作,城区党政领导多次与理事会成员及代表进行面对面座谈,通过20多场次沟通协商,终达成征收补偿协议。至此,于6月16日全面完成红海西路征收工作任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无上访事件,无一人一户没有安置。

  在此过程中,汕尾市委书记石奇珠、市长杨绪松多次深入社区、拆迁现场等一线指挥督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为道路开展工作明确了方向和要求。

  征收工作完成后,6月20日进行“工程施工”公开招投标,6月30日开工建设,计划2016年底建成通车。

  “这条路不是修起来的,而是拆出来的。”陈少荣感慨,征地拆迁工作确实难,但这是市区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必须给广大市民一个交待。在动工现场,他感谢道:“红海西路的开工建设,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广大干部队伍的辛勤付出,归功于广大群众尤其是沿路周边群众的支持拥护。

  文/南方日报记者 黄嘉锋 洪继宇 通讯员 钟训成 周贵毓

  图/城区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