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通报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省卫生计生委今日通报我省艾滋病防治情况。
一、艾滋病疫情概况
2014年1-10月,我省共收到新报告现住址为广东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445例,艾滋病病人1881例,死亡病例1340例,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21.1%、17.8%、0.7%。另有922例既往报告的感染者转化为艾滋病病例。性传播已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占比达到90.2%,其中经异性传播比例从2008年的37.6%逐年上升到63.1%,经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从2008年的6.0%逐年上升到27.1%。
截至2014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我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8718例,累计死亡12165例。累计报告数居全国第五位。据专家测算,我省现存活的实际感染人数约7.2万。
二、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一)综合防治机制不断完善,各部门合力共抗艾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每年召开省政府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会议,部署全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强化了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2012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2011年起省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由2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中央转移支付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加到今年的2.48亿。卫生计生、教育、财政、公安、司法、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青妇等有关部门按照防治艾滋病的工作职责,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断深入。目前,我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已经基本形成,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专家测算,我省通过十多年积极防控,减少了约19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减少社会经济损失570多亿元。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我省继续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省防艾办在广东卫视、珠江频道等媒体播放刊登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省教育厅在全省20所高校启动了“青春健康”项目工作,采取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公安、司法、出入境检验检疫、铁路、工青妇等部门结合自身工作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措施,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各地也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不断提高。
(三)完善监测检测体系,加强病例管理。
目前,全省共建立了艾滋病抗体检测省级确证中心实验室1个,确证实验室29个,筛查实验室(检测点)1257个,覆盖全省的HIV监测检测网络已形成,今年1-10月检测量达796多万人次。与此同时,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积极防止二代传播,我省的病例随访检测率从2007年的12.3%上升到今年的79.0%。
(四)加强医疗救治和孕产妇筛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省累计治疗病人21506例,在治病人16862人,通过开展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试点,缩短了确诊时间,方便了病人治疗。提供免费咨询检测6万多人次;2014年1至9月,筛查孕产妇117.7万人,共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孕产妇201人提供了免费抗病毒药物等阻断措施。
(五)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得到加强。
今年1-10月,共干预暗娼人群20.2万人次,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10.9万人次,外来务工人员154.6万多人次,免费发放安全套470万个。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共开诊61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治疗病人32209例,累计参加治疗的HIV感染者1642人。
(六)艾滋病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全省启动了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2个城市示范区和17个县区级示范区,覆盖了9个地级市。新一轮的示范区将借鉴前2轮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抓住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全面落实防治措施,同时积极探索艾滋病防治新模式,目前已启动了“抗病毒治疗一站式服务”、“异性性传播干预”、“MSM人群检测干预”等试点工作。
(七)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2014年共有27个社会组织的30个艾滋病防治项目获得了资助,涉及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高危行为干预和病人关怀等多个领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加强了对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和技术指导。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和指导,进一步指导社会组织登记及加强艾滋病防治专业能力建设,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