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西路天光墟转战海珠桥南 20年跳蚤市场沦为乱摆卖

28.12.2015  10:44
滨江西路天光墟转战海珠桥南 20年跳蚤市场沦为乱摆卖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12月27日上午,海珠桥南,人们在地摊上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

  说起天光墟,不少街坊就想起越秀区、荔湾区一些充满市井气息的集市。其实,在海珠区滨江西路也有一条天光墟,已有约20年历史。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滨江路管控较严,不少摊主已“转战”至海珠桥南。不过,有前来淘货的街坊认为,现在在这里只能买到大路货,“靓嘢”和情怀都越来越少。

  ■新快报记者 卢佳/文 新快报记者 宁彪/图

  “营业”两小时 买卖双方多是大叔

  早上7时,天还没有全亮,天光墟已人头涌涌,正是最热闹的时候。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从海珠桥南西畔的人行道桥面开始,两边摆满了地摊,一直蜿蜒到南华东路内,桥脚下通往滨江路的小道上也有不少摊贩。记者粗略估计,有四五十个地摊。

  这里卖的旧货林林总总,旧男装、玉器瓷器摆件和旧书杂志略多。买卖双方绝大多数是中老年男子,货物也偏男性化,俨然一条迷你“陶街”。其中,《铁臂阿童木》、《七剑下天山》等小人书几块钱就能买到一沓;一套《铁血京华》等武侠小说十元有找;旧CD单价5角10张起卖;男装外套、皮鞋也不过十几元就有交易……

  一名在南华东路拐弯处卖旧书和杂志的摊主说,这里多数摊主原本在滨江路摆卖,后来被赶到这里来。只要不下雨,每天约从早上6时摆到8时。城管人员也不多管,“(城管)到时候一站在这里,大家就差不多收摊了”。新快报记者在上午7时30分看到,果然有穿制服的管理人员出现,不过摊主们仍然磨磨蹭蹭,过了8时才逐渐清空路面。

  商品多是二手货

  “靓嘢”难淘到

  新快报记者发现,这里的摊主大多操外地口音,售卖的东西也比较凌乱破旧。在海珠桥面人行道卖旧书的龙叔告诉记者,他专门上门回收旧物,唱片书籍、家具电器、杂物摆件“通杀”,现在卖的书就是收买回来的。

  住在南华东路一带的陈伯这天来得很早,边走边看物色心头好。“来来去去都是收买回来的烂铜烂铁,文物瓷器没几件是真的,实质就是卖二手货,要淘到‘靓嘢’好难了!”他说。

  当地街道工作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其实从近几年开始,这条天光墟就逐渐变味。上世纪90年代初,天光墟在滨江路兴起,最初是附近收入较低的居民将家里的或街坊的闲置物品拿出来卖,类似“跳蚤市场”,可后来出现越来越多外地“收买佬”、小商贩,他们出售的货物渐显杂乱,质量参差不齐,管控难度增大。“其实这种地摊就是乱摆卖,但实在难以杜绝,只好在尽量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前提下,在限定的范围和时间内允许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