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父养育弃婴22年遭持刀虐待 含泪起诉获法院支持

15.07.2015  20:06

人民网郑州7月15日专电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走出法院大门的老王夫妇一直泪流不止,不愿再多说一句话。含辛茹苦把养子抚养成人,如今一解除关系,虽然可不再忍受儿子暴力,却也心如刀割。今天上午,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这起解除收养关系纠纷案。

事情还得从1986年说起。

老王夫妇是郑州市惠济区某村庄的村民,靠卖菜为生。1986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天还未亮,老王骑着三轮车准备到市区卖菜。在路过一个小河沟旁时,看到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看着孩子满脸的冻疮和干巴的嘴唇,老王心疼不已,赶紧把孩子带回了家。

由于老王夫妇只有一个女儿,多年来想要儿子未果。他们觉得既然遇到这个孩子也是缘份,两人就决定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取名王浩(化名)。

一晃22年过去了,王浩大专毕业了,但是一直没有正式的工作,吃住基本上还得靠老王夫妇支持。老王夫妇想着可能娶了媳妇,儿子就会收敛点,会知道长进。于是俩人又张罗着为王浩操办了婚事。本想着一切会慢慢变好,但是结婚后王浩及儿媳的表现却将老王夫妇的生活推向了深渊。

婚后,儿媳常因各种理由打骂、虐待老王夫妇,还拿刀威胁老王及亲属。甚至采取断电、半夜把电视机开到最大音量、往老王睡的房间门上扔皮球等方法从精神上折磨老王夫妇。更荒唐的一次,因为老王妻子没有做儿媳喜欢的饺子馅,儿媳就开始打骂老王妻子,邻居看不惯动手打了儿媳。随后邻居和儿媳都被警察带走。王浩到警局后,不但不教育批评儿媳,还声称是家务事,与警察无关。导致老王夫妇和儿子儿媳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村委会、家族长辈几次调解都没有效果。

不堪忍受儿子儿媳暴力的老王夫妇经常有家不敢回,偶尔住在女儿家。一次次伤心的场景最终让老王夫妇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一纸诉状将养子王浩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解除与王浩的收养关系;要求王浩限期从二老住处搬离;并要求王浩支付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教育费25余万元。

我们辛辛苦苦将他养大,把他当亲儿子待,给他操办一切,最终却是这般对我们,让人心寒啊!”法庭上老王含泪说道。

经审理法院认为,老王夫妇收养王浩发生在1987年,即《收养法》实施之前,且有村委会出具证明、邻居、亲友公认的养父母子女关系,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亦应按收养关系对待。王浩成年成家后,未能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纵容其妻对二老打骂,经当地村委会及家族长辈调解未果,导致老王夫妇与王浩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

老王夫妇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依据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性支出水平及二老抚养王浩支出的教育费等综合情况,老王夫妇要求王浩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25余万元的诉讼请求,理由正当,法院予以支持。老王夫妇要求王浩限期搬离现住处的请求,与本案解除收养关系不是同一法律关系,法院不予处理。

法院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判决,解除老王夫妇与王浩的收养关系;王浩于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支付老王夫妇生活费和教育费补偿金25余万元。

赡养义务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道德上对每个人的要求。赡养义务不仅适用于亲生父母与子女之间,也适用于有抚养关系的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公民有义务履行此项义务,不履行义务也将承担法律责任,”本案的主审法官说道,“从法律层面来讲,解除抚养关系后,被收养子女就不再承担养父母的赡养义务,同时也不再享受养父母财产的继承权。就本案来讲,多年来的抚养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法律关系,也在双方之间建立起了亲情。能做一家人,原本是他们的缘分,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 (肖懿木)

(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