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12年间先后献血149次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其琪 通讯员莞萱萱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广东省共有3人入选,其中东莞有2人。市文明办推荐的助人为乐“东莞好人”刘建江和孝老爱亲“东莞好人”莫广兴荣登榜单。
据了解,本次荣登“中国好人榜”的茶山“江叔”刘建江,12年间先后献血149次,无偿献血27000毫升;另一位登榜的麻涌阿婆莫广兴,照顾瘫痪女儿40多年。两人的事迹传开后,感动了无数市民。
“每次看到她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莫广兴
“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多做善事,每做一次公益都是一次心灵的提升。”
——刘建江
茶山“江叔”:
12年累计献血27000毫升
来自茶山横江村的刘建江热心公益事业,在东莞志愿者群体中被尊称为“江叔”。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后不久,当时51岁的刘建江在公园门口见到了一辆献血车,开始了第一次献血,此后他多次踏上了献血车。
55岁时,工作人员告诉他,他这个年龄不能再献血了,当时刘建江很不服气,便给东莞血站的站长写信,请求继续献血。血站站长看到信后特别感动,同意刘建江继续献血。据了解,根据政策和医学知识,一般规定到了55岁就不能再献血了,但如果献血者身体允许且有强烈的献血愿望时,是可以超龄献血的。从此,刘建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献血的公益事业中。后来,他了解到献血小板比献血更有医学价值,而且可以一个月献一次后,他便开始献血小板。
“无偿献血让生活更有意义。”刘建江说。他抱着“活到老,献到老”的心态去献血,据统计,截至2010年,他先后献血149次,无偿献血27000毫升。高年龄、高频次的献血让刘建江成为献血界的“红人”,他曾连续三次获得卫生部和红十字全国总会颁发的无偿献血奖。
2009年,刘建江受邀成为东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办公室主任。他全情投入志愿公益工作,负责志愿者队伍的筹建和协调管理工作。由于出色的志愿者工作,刘建江被国家红十字总会授予“终身志愿者”称号。
从东莞红十字会志愿者工作办公室主任的岗位退下来后,他又投身到专职负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服务项目。目前东莞已经有33位志愿者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刘建江见证了其中29位志愿者的捐献过程。在刘建江的心目中,愿意捐出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都是英雄,他不想让英雄在捐献的过程中感到“孤独”,因此每次都是全程陪伴。
2012年,刘建江被查出患有肠癌。经过治疗,至今已快6年了,他依旧精神奕奕。他说:“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多做善事,每做一次公益都是一次心灵的提升。”
谈到生死,刘建江看得很开。2009年,他就和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
麻涌莫广兴:
八旬老人照顾脑瘫女儿40余年
麻涌麻四村村民莫广兴今年82岁,育有6个子女。1966年,她的小女儿阿银(化名)出生,不料在7岁时患脑膜炎,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病情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最后恶化为脑瘫,从此丧失语言能力,生活无法自理。
莫广兴从那时起,莫广兴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在女儿身边,悉心照料她的饮食起居。曾有人劝她放弃这个女儿,但被她毅然拒绝了。她说:“我的女儿就是我的命,有我在的一天,我就会照顾她一天。”
阿银19岁的时候,莫广兴的丈夫因病去世。突然没有经济和感情的支柱,莫广兴消沉了一段时间,但看着身边“咿咿呀呀”叫个不停的女儿,她知道这个家需要她来支撑。她对自己说:“我不能消极,我就是小女儿的一切,我还要照顾她,保护她。”她走出了悲伤,用她瘦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既忙着挣钱养家,也不停歇地照顾好儿女。
因为她的言传身教,儿女们都很听话、也很懂事。但是莫广兴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她还是继续将照顾阿银的重担挑了下来。
只要阿银高兴,莫广兴也会高兴。她明白女儿的病情已没有治愈的可能,但她依旧希望女儿能每天过得开心,并为之不懈努力。“每次看到她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莫广兴笑中带泪地说。她的坚强执着让人感动,曾被评为“麻四村最美家庭”“东莞好人”“东莞市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