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广东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比重达31.9%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频频出招,多次发文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部署十项措施着力破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等问题,央行通过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为实体经济发展“定向滴灌”。
随着政策不断出台,金融机构纷纷转型,加大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根据广东省金融办的统计数据,2014年以来,我省金融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金融业总资产已达到19万亿元左右,上半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72.6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效果显著。今年上半年,全省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为1.3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2.2%,比全部企业贷款整体增速高了2个百分点。
随着民营银行率先在广东破冰,广东金融为实体经济输血的市场主体将进一步丰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广东金融业应如何进一步激活19万亿元的庞大金融资产体量,让金融资源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更强大引擎?南方日报记者通过走进小微企业体验其融资状况,走访监管部门分析统计数据,探寻广东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的动力所在。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
走一线
中小微企频触网
大数据助降信贷成本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微企业是舞台上的主角,但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缺乏净资产的新兴企业尤其明显。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今年以来,监管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资金向实体经济倾斜,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之渴。广东省内多家银行主动通过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源倾斜和创新开发力度,积极运用互联网数据技术的创新,化解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位于广东花都区的狮岭镇,是全国著名的皮具城。目前,花都狮岭镇已建成23平方公里的皮革皮具产业集聚区,皮革皮具生产型企业8000余家,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占中国箱包市场50%以上的份额。广东省皮具行业协会会长黄志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行业这两三年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随着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国外市场竞争激烈,沿着旧模式发展已走不通,不少企业已经将销售转移到网上。“互联网环境下淘宝、天猫快速发展,企业要适应变化、改变赢利模式,这时候就更加需要银行的支持和帮助。”黄志生表示。
据了解,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银行小微贷款服务也面临着小微企业触网后的全新格局。对狮岭皮革行业在转型升级中提出的更高金融需求,中信银行广州狮岭小微特色支行客户经理李昕有着深刻的认识,“一谈到小微企业,很多人都会认为融资的最大问题是缺少抵押物,但其实各个行业和地域都有所不同,必须因地制宜”,他介绍说,对于目前正在转型升级的狮岭皮具行业,企业相对而言并不缺少抵押物,更多的是资金周转问题,经常出现临时性融资需求,“触网”后的企业对时效性要求比以前更高。
在此情况下,银行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将小企业触网销售的行为数据映射成为企业信用信息,让小微企业融资突破信息不对称的枷锁。还有银行在狮岭皮具城推出如POS贷等产品,在商户授权下,由银行根据POS交易流水情况对符合资质的商户发放短期经营性小额贷款。这类创新都无需抵押和担保,有效解决了银行与中小微商户之间的“信任”问题。由于交易数据能真实反映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信贷风险大大下降,利率定价也自然随之下降。
银行转型加快
信贷资源瞄准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央行两次定向降准都瞄准小微企业和“三农”,在差异化监管指标的引导下,金融业中资源最多的主体——银行,也开始主动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倾斜资源投放于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
来自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信息显示,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数量80多万家,位居全国第二。此前,省金融办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最近3年,曾经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中小企业约占60%。
面对仍然缺血的实体经济,不少金融机构也加快自身转型的步伐。如华夏银行广州分行目前大规模压缩大型客户信贷资产,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目前中小微授信客户占公司授信客户的87.32%,信贷资产占公司业务信贷资产的63.28%。广发银行80%以上的新增贷款资源都是投入到小企业业务中。
蓝姆汽车设备有限公司是坐落于花都汽车城的几百家小企业之一。据该企业财务副总监杨帆介绍,企业过往与多家银行合作过,填补了企业30%的融资缺口。“去年,银行为我们提供了800万元的贷款,另外有1200万元的可调控额度。我们的贷款最终在银行整体打包,既降低了利率,也使企业资金管理更加方便。”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的贷款为企业进一步提高设备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提供了资金支持,使企业在继与东风日产、本田、标致合作后,进一步取得上汽通用、五菱的合约。
“之前一直认为国内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要求高,对抵押要求死板,直到去年用无证土地拿到贷款才改变这一观念。”在广州花都汽车城的金钟汽车老板也对记者表示。他提到的创新模式,是广发银行与花都汽车管理委员会达成协议,小企业可以用无证土地进行授信。“刚开始不太相信,让准备资料就先准备吧。”他拿着授信合同笑着表示。该企业春节前的申请在春节后就审批下来,解决了企业扩大生产的资金需求。
同在花都的屹丰模具也结合信用担保,用“未来土地”抵押,获得5200万元额度的贷款。其老板表示,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及时解决了流动资产问题,企业得以正常运营,去年下半年就开始进入盈利状态。
广发银行副行长宗乐新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脚步加快,向小微业务加速转型成为了不少股份制银行的头等要务。“我们认识到利率市场化就在眼前。存款保险制度制定后,明年实现存款利率逐步放开可能性很大。在这个背景下,银行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变是战略选择。”宗乐新认为,小微企业蓬勃发展,金融需求增加迅猛,对银行依存度相对较高。信贷资源更多向小微企业倾斜,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看转型
改革效应显现
广东信贷结构优化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上,广东省的金融业充分显示出其“务实”的特质。去年,广东省金融办统计,全省超过80%资金投向了实体经济领域;广东民间融资中,85%以上也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根据广东省金融办的统计数据,2014年以来,我省金融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金融业总资产已达到19万亿元左右,上半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72.6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效果显著。今年上半年,全省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为1.3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2.2%,比全部企业贷款整体增速高了2个百分点。县域地区贷款同比增长19.1%,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9.7%,比全省分别高6.7、7.3个百分点。此外,粤东、西、北地区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8.0%、18.5%和18.8%,比全省分别高了5.6、6.1和6.4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也分析认为,在“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货币政策引导下,上半年广东新增贷款规模适度扩大,投向结构继续改善。其中,上半年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量比重达31.9%,比一季度提高6.1个百分点。主要投向小微企业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比年初增加753亿元,同比多增113亿元。
多渠道融资创新
险资运用“零突破”
同时,广东也在加大创新力度,多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数据显示,通过金融手段多渠道募集资金方面,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达到8401亿元,占全国7.9%,居各省区市第二位,而且呈现逐季度上升的良好势头。
我省积极支持各地区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和发行私募债、短期融资券和区域集优债等直接融资产品,在保险资金运用上实现“零突破”。今年以来,累计引进保险资金430亿元,总规模达到593亿元,有效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内可增至1000亿元。其中,广东(人保)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人保—广东高速公路债权投资计划、国寿(广州)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引进的险资规模分别高达60亿元、150亿元、140亿元。通过举办金融机构支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项目对接会、文化金融合作发展对接会、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对接会、高速公路重点项目融资协调会等大型产融对接活动,累计为我省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促成签约授信金额超过2000亿元。
此外,今年,省金融办会同省科技厅等部门率先在9个国家级高新区和佛山南海区、东莞、揭阳开展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试验,已取得了积极成效。我省已有5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各类创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快速增长,达3万家左右。由粤科金控在9个国家级高新区发起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各国家级高新区全部与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佛山市南海区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为平台,将金融业态从金融后援服务向金融、科技、融合创新综合服务体系拓展,搭建包括股权交易、股权投资、债权融资、财政扶持在内的总体政策框架,实现了产业、技术和金融等多要素聚集,产业金融给省内创新企业带来甘霖。揭阳市依托特色产业和中德金融生态城、军浦电商村等平台,积极筹建包括民营银行、特色小额贷款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和海外并购基金在内的金融服务链条。广州国际金融城也正集聚总部金融效应,调动金融力量服务广东经济;前海、南沙、横琴跨境金融创新为广东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资探路。
另一方面金融要素市场平台建设也在进一步加快,先后建立了前海、广州、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三个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组建了广东产权交易集团,还筹建了金融资产、商品、航运等交易市场平台,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股权和债权、地方金融机构资产、各类商品等要素的交易流通效率。
话改革
下一步改革方向:
将民营经济融入金融体制改革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改革问题,那么从哪里改?从广东的情况来说,金融体制可能是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珺认为,下一步金融创新要将民营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重点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金融资源自发配置到实体经济上。首当其冲,是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失血严重的小微企业中来。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政府除了给政策引导、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外,还要完善增信体系。此前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创新企业融资帮扶路径,政府必须给予充分引导和提供更多政策,重点从企业增信、信息透明、行业链条打通、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和产权基金引入等方面着手“搭桥”。
“我到江苏考察时注意到,政府对当地的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支持力度很大,包括经营场地、融资便利、协助发债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育出很多大项目。”广东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可研究成立专门服务中小创新企业融资的专责服务机构,充当政企桥梁,向经信委、科技厅等政府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同时搭建融资对话沟通平台。
还有专家指出,在增加企业征信问题上,政府可以建立“亿元级”、“千万级”类似的企业库,引导优秀的企业抱团取暖,同时引入第三方融资担保机构进行信用评级,给银行提供分类分级授信的依据,为企业融资增信。针对创新型企业,政府应加强引导,可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打通产业链,引入风险补贴、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等方式,为企业增信,绕开抵押“老”难题。
事实上,今年的民营银行率先在广东深圳破冰,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主体,也给众多中小企业带来福音。银监会披露,已正式批准3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其中包括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在深圳市设立的前海微众银行,定位正是重点服务于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但记者采访中,不少企业都期待,除了民营银行,广东能以更大胆的创新和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给予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更多政策宽容和扶持,助其规范和成长,打通民间资金浇灌实体经济的通道。
此外,与银行贷款相比,资本市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超过银行信贷市场,尤其适合高成长、高风险的科技型企业。陆磊建议,广东还应加快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直接融资品种,不断拓宽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与江苏等转型较快的省份相比较,广东直接融资依然是短板。面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传统金融对这些风险高、周期长的新经济领域支持能力有限,亟需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积极支持和参与。但广东省企业资源丰富,在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助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应加快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满足实体经济多种融资需求上,进行更多的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