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回顾】广东人大环保监督促全省跨界河流 “激浊扬清”

26.01.2018  00:52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特别是在水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人大的监督可谓"功不可没"。五年来,广东人大重点关注全省跨界河流污染问题,出台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视察,引入第三方评估,促使重点跨界河流一步步“激浊扬清”。

  水污染治理一直是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在本届人大常委会整个任期内,跨界河流污染整治也成为了贯穿始终的监督重点。2013年2月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伊始,就召开深化淡水河石马河污染整治工作座谈会,并决定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两河”污染整治工作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促治,深化“两河”污染整治工作。

  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将监督重点从“两河”延伸到“四河”,出台《关于加强广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练江、湛茂小东江污染整治的决议》。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整个任期内,两河”“四河”污染整治一直是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开展了连续监督,强化监督效果,组织开展对“四河”污染现状及整治工作情况第三方评估,并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监督,促成省财政专门设立了练江和小东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资金。

  此外,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还开展省、市、县(市、区)三级人大联动监督。2017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亲率人大代表视察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整治工作,将白海面涌、水口水道(丰岗涌)作为省、市、区、镇(街)四级人大联动监督的重点,通过问题导向、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污水治理中的问题、难点,提高人大监督工作实效,推动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整治工作。

  据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黄诚宽介绍,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两河”、“四河”水环境治理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全省列入整治计划的黑臭水体共243个,已有191个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工作,广州市35个、深圳市45个、佛山市6个黑臭水体已全部达到“初见成效、不黑不臭”要求。“四河”流域广佛跨界河流流溪河、西南涌、佛山水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36.9%、17.4%、26.7%,练江干流和小东江石碧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25.7%和6.2%,水质好转,小东江石碧断面水质达V类。“两河”流域龙岗河、坪山河主要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12.4%、1.9%。

  “以后我们会更多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以点带面,力求解决一些突出问题。”针对部分河流仍未达到考核要求,水质出现反复等现象,黄诚宽表示,治水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一棒接着一棒干,推动水污染治理今后也将是省人大的工作重点,今后的治水监督也将更为精准化、精细化。

  此外,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作也将成为省人大治水监督的重点,“不少地方的管网建设还比较滞后,总体上欠账比较大,珠三角一些污水处理厂由于建得比较早,出水标准比较低,正在推进提标升级,我们今后会盯住这些重点开展监督。”黄诚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