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今年将分批开展省级环保督察
[ 摘要 ]2017年全省环保局长会议在广州举行。今年全省环保部门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20日,2017年全省环保局长会议在广州举行。记者从会议中了解到,今年全省环保部门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会议透露,去年底开展的中央环保督察广东阶段性工作已圆满完成。为强化生态环保责任落实,今年将分批对省内部分地市开展省级层面的环保督察,推进环保责任、各项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中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将作为省级环保督察的工作重点。
据悉,我省将在6个月内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截至2月17日,全省各地责令整改6248家企业,立案处罚3346家,拟处罚金额1.38亿元;公安机关立案侦查70宗,行政拘留37人,刑事拘留81人,约谈1252人,问责684人。此外,广东作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之一,将力争4月底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6月底前完成环保垂改任务,年底前力争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体制调整工作。
治气??全省要基本淘汰黄标车
今年是国家“大气十条”实施的终期考核年。会议透露,去年全省平均空气质量达标率(优良天数比例)达92.7%,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同比均下降5.9%,连续两年达标。
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介绍,今年广东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稳”,力争稳中有进,为全国城市空气治理树立标杆。具体目标是:全省AQI达标率、全省PM10和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三项指标达到国家下达的考核任务;PM2.5已达标的城市要稳定达标;PM2.5未达标的广州、佛山、肇庆、清远、揭阳五市PM2.5年均浓度要下降3%以上。
今年,各地将全面开展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浓度。近期,省委、省政府将研究出台更加强有效的18条措施,深挖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科学、精准、系统地治理大气污染。
会议透露,在机动车污染控制方面,广东将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今年底前,深圳市要实现公交车纯电动化,广州、佛山等市新增公交车要实现纯电动化,全省要基本淘汰黄标车。积极推动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港口污染防治。
治水??对水质超标地区预警通报
监测显示,去年广东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水质优良率为80.3%,完成了90个黑臭水体整治。但在124个省控断面中,仍有11个为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质,练江、广佛跨界河、茅洲河等重点河流水质仍未有根本性改善,全省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平均消除比例仅为37%。
对此,今年全省水污染治理要求“进”,具体目标是:全省71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要提高到81.7%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要100%达标,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比例要控制在8.5%以下,揭阳市榕江南河东湖、东莞市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两个断面要从Ⅳ类恢复到Ⅲ类,东莞市东莞运河樟村断面要提升到Ⅴ类。
为达到上述目标,我省将推动实施“河长制”,强化考核督办,压实地方政府的治污主体责任。
其中,重点推进广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练江、湛茂小东江污染整治,继续推进石马河、淡水河、深圳河、东莞运河、榕江等重污染流域整治,制定实施不达标水体达标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将排污口分布、重点整治项目建设进度、任务目标计划与水质状况变化整合成为电子数据库和信息图表,每月开展水质会商研判,对水质超标地区和工作滞后地区进行预警通报,确保水环境治理有明显成效。
治土??各地市将签治土“责任状”
省环保厅介绍,今年土壤污染防治要求“控”,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不再下降,不出环境安全事件。
记者从会议了解到。今年省政府将与各地市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落实政府主体责任。省环保厅要求,各县级以上政府要在6月底前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
此外,各地将抓紧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开展农用地、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重点行业关闭搬迁地块环境排查。抓紧建立土地用途改变及流转中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制度,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要制订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梳理土壤治理修复地块清单,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9月底前,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区要编制完成本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其他地市提出本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其项目库,报省环保厅备案;年底前,省环保厅要完成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报环保部备案。
韶关作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将巩固和深化韶关大宝山、仁化董塘、汕头贵屿、清远龙塘等重点防控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我省还将印发实施《广东省“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以采矿、金属冶炼、电镀、铅蓄电池制造、皮革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重点行业为重点,深化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