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广东企业求升级打造“新常态”下“新粤商”
羊城晚报记者 马汉青 今年以来广东经济增速较去年有所回调,但运行总体稳定。面对经济形势的新挑战,广东企业如何应对?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走马珠三角发现,这里众多企业正不断谋变,打造成“新常态”下的“新粤商”,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平稳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内生力量。
时下,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联手主办的“广东年度经济风云榜”,各方反响热烈,争当“创新的榜样”,也正反映了企业界在新常态下的信心和期待。就此,本报财经新闻版今起将陆续推出《新常态 新粤商》系列报道。
弃“老办法”,创新尝甜头
“生意难做,过去一批上万件的大单很少”、“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仍然在涨,与很多发展中国家拼成本已经没有多少优势”、“市场竞争很激烈,每个月都要想方设法推出新产品”……正在举行的第116届广交会上,羊城晚报记者不时听到企业这样的反映。
在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珺看来,这些正是经济“新常态”的外在表现:过去30年中国每年将近两位数的增长,今后劳动力、土地等约束必然增强,增速将放缓,而且很多变化不是经济周期性的,结构调整需要长时间。“企业要认识到新常态下增长环境的变化,而应对关键就是创新。”
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东莞东晟羊绒制品公司董事长李胜利,就尝到了不断创新的甜头——以前的“老办法”是如何把量做大,现在这样只会变成大量库存;新办法则是灵活快速地满足个性化需求,门店只有样板,没有库存。虽然产量减少了,但一件羊绒融合了研发、设计、品牌和生产服务,可卖到两三千元,附加值大为提高。“今年我们的订制化生产线已占60%,明年准备提高到80%以上。”
事实上,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挑战,众多珠三角企业已认准了创新路子,淡定地不断加快转型调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只要在行业内保持技术领先,保持不断地创新,就没有天花板;全球每4架钢琴就有一架“珠江造”的珠江钢琴,目前正推出数码钢琴,开展在线音乐教育,也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跨界抱团,共谋新发展
在珠三角,企业应对“新常态”挑战早已不是“单打独斗”,众多专业镇、专业市场中,跨界整合的新业态越来越成为潮流。
广州站西鞋城是辐射全球的鞋业集散地,商户超过1.3万户,最近正在打造成集工业设计、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等各种业态于一体的“广东鞋业国际采购中心”。负责人余炳焕告诉记者,以前把出租和物管搞好就行,现在则要考虑如何整合生产链抱团发展。“比如这几年电子商务发展很快,商户单打独斗很多都在烧钱,整合起来再整体做电子商务,提供平台、客服跟单和营销,效果就不一样。”
见惯市场风浪的“老广”们,正不断谋变打造成“新常态”下的“新粤商”,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平稳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内生力量。数据可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前三季度广东工业保持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8.0%,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新常态”是挑战,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珠三角企业更好地顺应市场规律,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闻链接
以“创新的榜样”为主题的“2014广东年度经济风云榜”评选,自启动以来受到南粤经济界热捧,数十家企业、园区及企业领军人物争相参选,选情甚是热烈。目前参评材料收集已进入最后阶段,本报将陆续对参评重点企业和历届风云人物予以追踪报道。参评详情见官网:www.gdfeng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