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体育60年

03.08.2015  11:40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体育人发扬敢为人先、博大兼容、拼搏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团结奋斗,走过了艰辛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1949年-1978年)

  1949年-1978年,是广东体育事业开基创业的重要阶段。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广东体育事业在建国初期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掀起了第一次高潮,在体育机构的组建、体育设施的兴建、体育骨干的培养和体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一、步履维艰    开基创业, 

(一)成立机构,组建队伍

建国初,新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广东省委发出了《关于加速开展全省群众性体育运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指示,要求全省“体育事业与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相适应,并在运动技术上迅速提高”。

195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举行了全省首届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东分会筹委会,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同志担任名誉主席。

1951年4月,举行了广东省第二届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东分会(简称“体总广东分会”)。

1953年7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后改称广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省体委”)成立。同年8月21日,广州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也成立。随后的两年内,全省各市县的体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佛山、潮州、海口、湛江、韶关、江门、石岐、汕头等8个地区和中山、新会、台山、梅县、澄海等5个重点县相继成立了体委和体育科。

1955年开始建立全省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基层体育协会。各级体委、体总分会和多层次、多种类体育协会的成立,为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省各地体育运动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50年代起,在中、小学校中建立业余运动队,开展业余训练,逐渐形成业余训练网点学校。1953年11月,受中南体委委托,广州市体委组建了省内第一支专业运动队——游泳队。同年底,省体委组建广东省男子排球集训队。

(二)兴建场地,建章立制

建国前,广东仅在一些主要城镇的学校、教会中修建一些小型的、不规范的体育场、游泳池。建国后,全省掀起了群众性修建体育设施的高潮。1950年,越秀山人民体育场建成。1953年,分别修建了广州体育馆、越秀游泳场。1954年底,二沙头体育俱乐部也开始动工。同时,省内一些主要城镇也开始修建一些简易体育场和灯光球场,揭开了全省群众性兴建体育设施的新篇章。

根据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学生体格锻炼”的指示,广东省制定了《1952年广东省中等学校学生冬季体育锻炼实施办法(草案)》,在省辖市和重点县的中学中推行。1955年开始,在全省中等以上学校推行“劳卫制”预备级标准。1957年推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

1956年元旦,在广州举办第一届全省体育运动会。按行政区参加比赛,有粤东、粤中、粤北、海南、钦州、广州、华侨8个代表团共400多名选手参加田径、自行车、体操3项比赛。同年5月,首届全省工人运动会开幕,有16个产业体协组团参赛,共有1040名选手进行田径、自行车、举重、球类共45个单项的角逐。7月又举行全省青少年运动会。一年之内,连续3次举办全省大规模群众性赛事,充分显现了广东人民对开展体育运动的热情,为发展体育事业创造了良好开端。

二、岁月峥嵘,成就辉煌

广东体育事业乘祖国全面建设的春风,加快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添彩增耀,共创辉煌。尤其是在竞技体育方面,广东体育健儿以“十个第一”实现了“”的突破,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1、新中国第一支乒乓球集训队的总教练是广东的乒乓球教练梁焯辉。1952年10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的全国乒乓球冠军赛在北京举行。赛后从参赛选手中遴选出19名运动员在京集训,组成第一支中国乒乓球集训队,以备战第20届罗马尼亚世乒赛,集训队的总教练是广东的梁焯辉。

2、新中国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是广东的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1954年12月,国家体委拨款1亿多元(旧人民币,折合新人民币100多万元),在广州二沙岛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准备迎接各社会主义国家运动员为参加在墨尔本举办的第16届奥运会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训练基地。二沙岛训练基地是广东体育精英的摇篮,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成为今天的广东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3、新中国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是广东运动员戚烈云。1957年5月1日,他在广州以1’11”6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 

4、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举重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是广东运动员陈镜开。1956年6月7日,他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陈镜开第共9次打破世界纪录。1987年11月2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广州举行授勋仪式,向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和著名举重运动员陈镜开颁发了奥林匹克银质勋章。这是我国第一位运动员获此项殊荣。

5、新中国运动员夺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广东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1959年4月5日,他在联邦德国多特蒙德市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这是新中国体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誉。   

6、新中国第一次获得乒乓球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广东运动员容国团是中国男团的主力队员之一。1961年4月9日,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战胜了日本星野后,中国队终于以5∶3击败世界乒坛劲旅日本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从此开创了中国乒乓球50多年的辉煌。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第一次正式的体育交往在广东。1975年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举办了中美田径邀请赛。

8、新中国第一次夺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世界冠军,广东运动员梁丽珍是团体队员。1965年4月第28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开幕,容国团时任中国女队教练,梁丽珍与队友合作,战胜了蝉联四届冠军的日本队夺冠。 

9、新中国第一次夺得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双打冠军是广东运动员庾耀东、侯加昌。1978年11月4—7日,中国代表团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由世界羽主办的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庾耀东夺得男子单打冠军,他和侯加昌合作夺得双打冠军。

10、新中国第一个地方性的涉外体育竞赛制度(简称“省港杯”)正式签订以来,“省港杯”足球赛一直延续至今。1978年12月7日广东足球协会与香港足球总会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省港杯足球赛制创立会议,正式签订了《广东足球协会、香港足球总会足球赛(简称“省港杯”足球赛)协议书》。这是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批准创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性的涉外体育竞赛制度,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创新,影响深远,在各方面产生了一连串的效应:培育足球市场,扩大体育交往,增添体育设施,促进文化交流,对加强香港同胞的归属感,作出了有益贡献。

在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为了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省委、省政府发出“发动百万健儿参加先拔,创造优异成绩争光”的号召,在全省的范围内掀起了体育运动热潮。全省有100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403万人通过各级“劳卫制”标准。1964年全省体育战线又投入了以第二届全运会为中心的各种活动中,掀起了第二届群众体育活动的热潮。通过第二届省运会的选拔,有100万人参加各级选拔赛,有力地推动全省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排球之乡”台山、“足球之乡”梅县、“游泳之乡”东莞等一批“体育之乡”在广东崛起并誉满全国。它们的形成,不但对体育战线出成绩、出经验、出人才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而且对增强本地区人民体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丰富文化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1978年—2008年)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硕果累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成效显著,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连续性跨越,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体育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形成为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育科研在竞技体育的攻关、群众体育的科学指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体育宣传不断壮大,体育外事工作积极开展,为国家和广东的现代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体育事业和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广东体育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为全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国门的逐步打开,广东参与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和活动越来越多,广东体育事业乘改革开放之风,敢为人先,大胆探索、试验,创造了许许多多全国第一,发展模式的不断丰富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独特思路和具体做法,广东率先,辐射全国,为全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促进了我国体育的大发展,同时也为全国各行业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国家体育事业和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首创由地方市、镇承办了世界级的体育赛事。80年代初,中国在文革后首次向世界打开体育大门,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承办了世界网球顶级赛事---万宝路网球公开赛。这次比赛后,我国、我省开始陆续承办了许多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体育赛事和活动。1985年佛山举办了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1988年东莞石龙镇举办了第二十届亚洲举重锦标赛;1992年汕头举行国际拳击邀请赛;1994年东莞举行了第七届世界蹼泳锦标赛;1994年肇庆举办了首届亚洲龙舟赛;1995年广州举办了世界举重锦标赛,汕尾也承办了世界帆板锦标赛等。

2、首次由广东运动员在奥运会举重、跳水比赛的第一金。1984年,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广东运动员曾国强、陈伟强获得金牌。曾国强的金牌既是广东在奥运的第一金,又是中国举重运动员在奥运会举重比赛的第一金;1992年,16岁的广东运动员孙淑伟在第25届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男子奥运跳水金牌。1979年,在墨西哥城举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广东跳水运动员陈肖霞获女子跳水跳台冠军,成为中国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的第一位冠军。 

3、首创全运会赛制新模式。一是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第一个由单独广东承办;二是打破了全部由政府包办的做法;三是实行了全运会实行赛事分主赛区、分赛区模式。主赛区在广州,分赛区在省内多个市县进行。这个模式使全省体育设施布局更为合理,业余训练网点的训练环境条件更加完善,为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国内其他省、市在承办全运会的时候纷纷借鉴;四是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体育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4、首次发行了我国的第一张体育彩票。1985年广东为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筹集资金,广东省体育服务总公司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体育彩票,第一次突破了历届全运会主要靠政府行为和行政手段为主的筹资模式,走出一条利用市场机制筹资的新路子。1994年,广东在全国第一次利用计算机辅助销售了第一期中国电脑体育彩票。2008年,广东的体育彩票年销售量名列全国第一。

5、首创体育产业开发。一是1982年广州专门成立了广州体育服务公司,对体育的有形、无形资产进行开发;二是“广东省体育奖励基金会”在1984年成立,这是国内最先成立的体育奖励基金会。三是从80  年代开始,通过集资来承办全运会和重大体育赛事。

6、首创以企业命名的足球俱乐部。1984年,国内第一个以企业名称命名的运动队、全国第一个体育俱乐部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体坛——广州白云山足球俱乐部成立,接着广东足球队与万宝公司成立俱乐部成立,开创了我国优秀运动队与企业联合办队的先河。

7、首创第一条多功能全民健身路径。1996年国内第一条多功能全民健身路径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诞生。这条全民健身路径是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建成的,免费向市民开放,充分体现了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引领了全国各省市修建全民健身路径的热潮。

8、首次创下全运会参赛的最好成绩。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广东代表团夺得69.5金牌枚、169枚奖牌,3346.75分,创历届全运会参赛最好成绩,再次在全运会上实现了金牌数、奖牌数、总分“三个第一”,这是全运会设项与奥运会接轨以来,单个代表团在全运会上获取金牌数的最高纪录。在新中国已经举办过的十届的全运会中,广东夺得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和第九届的金牌第一,第七届和第十届名列金牌第二,还有两届获得金牌第三。

9、首创连续三届全国体育大会蝉联“三个第一”。体现了广东全民健身运动与竞技体育运动协调发展,展示了广东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整体实力和水平。此外,在大运会、民运会、农运会等全国非奥项目的运动会上,广东也是连续夺取第一。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