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发展概况

03.08.2015  11:40

  体育文化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建设工作,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一种精神和教育。广东有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屡获广东省和广州市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的广州南华西街,就是以体育文化这种凝聚力把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团结起来,发展街道两个文明建设的。

广东的象棋、舞龙、醒狮、龙舟、风筝、武术等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鲜明地体现了岭南文化特征。广东引进高尔夫球、保龄球、体育舞蹈、健美等现代体育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广东体育文化的特质。

改革开放后,广东在体育文化建设上,许多方面开了中国风气之先。

1979年9月,第四届全运会召开之前,《体育报》(后改为《中国体育报》),发表了翁澜前、邱镇祁写的长篇通讯《足坛名将容志行》,第一次提出“志行风格”,对容志行德艺双全的品行加以报道。接着各地报刊引发舆论呼应,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都报道了“志行风格”。

1980年1月,广州市足球协会与广州日报社联合创办《足球报》。这是全国第一张足球专业报纸,期发行量最高达103万份。

1981年,由广东武术协会主办,广东省科普服务中心协办的月刊《武林》公开发行,最高发行量350万册。这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武术专业性杂志。

1983年2月27日,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次为运动员个人举行告别赛——容志行告别赛,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举行。

1983年8月,广州棋艺社与羊城晚报合办《象棋报》。这是全国发行的第一份棋类报纸。同年,中国首座保龄球馆在珠海市度假村落成。

中国内地现代高尔夫球运动,是首先在广东开展的。霍英东、郑裕彤投资兴建的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是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队是中国内地第一支高尔夫球队。1986年1月,中国首次高尔夫球赛——“中山杯”职业、业余邀请赛在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举行。

1991年,由广东省体委编辑,南方图书工贸公司出版了含173幅优秀体育摄影作品的《中国体育摄影集》。

1992年4月,“东方体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门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办的体育史国际学术会议。

广东体育文化协会于1992年9月18日在广州举行成立大会。  “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体育文化工作者,繁荣和促进体育文化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弘扬体育文化,加速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协会通过了《广东体育文化协会章程》。2000年,因广东社团整顿,该协会属二级学会而停办。

1993年6月,中国第一个龙舟俱乐部在顺德成立。1996年9月国内第一条多功能健身路径(又称多功能全民健身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成免费开放,引领了全国修建全民健身路径的热潮。同年,珠海国际赛车场落成。这是中国首个赛车运动场地。赛车的最高时速300公里。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成为展示广东体育文化的大舞台。

广东在举(承)办省运会、全国运动会,以及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会时,都十分注重开展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比如,组织会徽、会歌、吉祥物、宣传画、标语口号的征集评选,举办美术、摄影展览,出版赛会纪念画册,发行纪念邮票。特别是赛会开、闭幕式的文体表演,更是彰显体育与文化的融合。

1986年江门承办第七届省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共3个节目:第一个节目《春雨新苗》。从江门各幼儿园中选出8250名幼儿表演。第二个节目《花儿怒放》。由江门600多名幼儿师范学校的女生表演。压轴戏是《金龙群狮贺盛会》。跃入场中的是50头醒狮和3条金龙。

1987年11月,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上,表演了共分5场的大型团体操《凌云志》。第一场迎宾,第二场自豪,第三场希望,第四场拼搏,第五场腾飞。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这次看到中国表演的大型团体操很高兴、很好,是我一生中看到的团体操表演最好的之一。”芬兰奥委会塔尔博格兴奋地说:“我已看过六次奥运会团体操表演,但是都比不上这次团体操表演好。

六运会首创吉祥物“小山羊”,作为全运会形象主导因素之一和全运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六运会会歌《中华之光》是第一首全运会的会歌,此后全运会会歌唱响全运会。

六运会期间,由省体委和广东省美协联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成就展览》,展期一个月,参观人数达5万人次。同期,还有由广东省体委和广州市邮局联合主办的体育邮票展览。在全运会期间,为招待各体育代表团和国内外宾客,省政府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一连5晚举行盛大文艺晚会。另外,广州市电影公司还举办了“迎六运影片汇映”,大多是体育影片,或题材与体育有关的影片。此外,还有民间自筹自办的各种迎全运画展、书展、花展等。六运会把本来较为单纯的体育运动扩大到新的文化概念和层面,直接为公众带来高级的文化享受,使全运会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1990年汕头承办第八届省运会,开幕式上《马跃潮汕》的文艺晚会,表演节目共8个:“潮乐迎宾”、“青春韵律”、“悠悠乐舞”、“遍地英雄”、“童心琴韵”、“细浪欢腾”、“体坛奇葩”、“跃马潮汕”。

1991年11月,广东承办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十分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这次世界女足赛的所有图像资料如会徽、吉祥物、奖杯、赛场、住地、宣传画和各队队员照片等都贮存进查询机里,记者可以随时观赏这些彩色图像。此外,本次大赛举办了“祝贺世界女足赛书画雅集”,著名书画家关山月、黎雄才等45人出席“雅集”。同期还举办了“体育双花展”(体育邮票、体育火花展)。体育邮票和体育火花都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世界收藏珍品,被统称为体育“双花”,“双花”联展在中国还属首次。这次展出的展品十分丰富。体育邮票共有100多个贴框,光是足球邮票几占一半,其中“足球动作”专题,列展足球运动的传、接、射和头球等高难动作,精彩纷呈。体育火花亦有一百多个贴框,展品中竟有上下一百年的体育火花。中国第一枚体育火花——广州巧明火柴厂出品的“舞龙”,也在这次双花展中展出。盛会启幕前夕《女足之光》画册面世。广州女足锦标赛开幕式上,演出了大型文体表演《金凤展翅》。“”是中华民族千古相传的吉祥如意的象征。通过艺术表演,讴歌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圆满成功。

与四年前六运会开幕式的大型团体操《凌云志》相比,《金凤展翅》使文艺和体育得到更好的整合,文化的概念进一步体现在大型体育竞赛的开幕式中。

金凤展翅》共分四段,展示文艺和体育的内在联系:第一段<序>。绿茵草地,吉祥物“灵灵”高举花束欢迎参加盛会的宾朋好友。在音乐声中,代表十二个参赛队的巨型花朵移步场内,形成象征胜利的“V”字形和向嘉宾、观众致意的队形。第二段<金凤展翅>。数百名金凤少女进入场内。形成一幅金凤展翅图。第三段<百鸟朝凤>。数百名少女扮成的鸟,从看台上降落场地,在金凤周围盘旋、嬉戏,形成凤舞、雀跃的百鸟朝凤图。第四段<丹凤向阳>。两只美凤飞入场内,与金凤、白鸟同欢共舞,金凤挺立,振翅欲飞,旋转身躯,摆动尾羽。顷刻间,草地上一轮红日升起,光芒四射,金凤欢呼、赞美。高空烟花怒放,看台下亮起“团结、友谊、进步”的中、英文彩色烟花字幕,祝福足球事业吉祥如意。

1994年在肇庆体育中心举行的第九届省运会开幕式,上演了大型文艺表演《百越风流》。广东古有“百越”之称,“百越风流”寓意为当今之广东,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取得前无古人的历史性成就,开创一代风流。

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共4476人次。全剧共分四场:第一场《千舟竞发》。演出鼓钹舞、划艇、浪潮舞、赛龙舟舞;第二场《大地生辉》。演出七星少女舞、蝴蝶、荷花舞、七星仙子舞。第三场《五马巡城》。演出盾舞、剑舞、将军战车、旗舞。第四场《骄子的梦》。演出团体操伞舞、白衣少女舞。演员们高擎《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会徽,强化全场演出主题。50辆摩托车由身穿银色衣服的选手驾驶,各车之上有一少女手持轻纱,绕行全场。这种现代生活与刚刚逝去的古风形成强烈反差,全场出现高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谢非对开幕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赞扬《百越风流》的演出,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广东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人们以激励,这是全省一流,也是全国一流。

许多海外来宾对开幕式也给予赞扬。港澳知名人士霍震霆激动地说:“这个开幕式办得不错,令人振奋,我们从香港来的女士、先生们都说比广岛亚运会开幕式好得多。许多人看了都说:中华民族真伟大!表演很精彩,很有气势。

199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开幕式的大型文体表演——《共举辉煌》,表演结束后,国际举联主席舒德尔和秘书长阿让与广东省长朱森林握手,齐声赞叹:“太精彩了!”舒德尔评价说:“这是我见过的世举赛开幕式最好的一次!

共举辉煌》分为四场:第一场<序>。通过少女舞、吉祥物“力力”舞和狮子舞的表演,有机地把开幕式的典礼和仪式揉进表演之中,反映广东人民热情好客,并祝贺世界举重锦标赛隆重开幕。第二场<健的赞歌>。通过儿童石锁操,大鼎操和女子哑铃操的表演,突出“”的主题,展示举重运动的历史风貌;第三场<力的源流>。一组组头戴东江凉帽和大斗笠的青年男女组成不同的队形、不同的移动,构成一组组矫健的造型,反映了力的源流在于劳动。第四场<共举辉煌>。青年男女舞蹈者跳跃、奔跑、飞腾,象征着强大无比的力量。主题歌再次响起,烟花、纸炮与灯光交汇,祝愿世界举重锦标赛圆满成功。

1998年在珠海举行的第十届省运会,开幕式的大型文体表演《世纪跨越》,除序幕和尾声外,演出共分三场:序——绚丽的九八。第一场——璀璨的明珠。第二场——腾飞的南国。第三场——世纪跨越。尾声——欢乐的盛会。

2001年11月,第九届全运会开幕上,进行了由18000多人参加演出的《盛世中华》大型文体表演。表演共分三章:第一章新世纪之光;第二章金色的豪情;第三章五彩的奔腾。表演实现了声、光、电技术的有机结合。九运会闭幕式上,进行了《超越梦想》的文艺晚会。晚会包括了引子和尾声在内的12个节目。演出人员近4000人,表演形式有杂技、舞蹈、歌曲演唱、芭蕾舞、民乐、钢琴演奏、时装模特表演、轮滑表演和戏曲、南狮表演等多种形式。

此外,九运会期间还先后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第九届全国体育摄影展,广东体育50年成就展,以及中国(广东)体育用品博览会。尤其是在九运会开幕当天始至闭幕期间,广州市委宣传部、省舞蹈家协会组织了60台广场文艺晚会,千多个文艺节目,近万名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青少年、个体业主、老年人登台演出,增强了九运会的文化内涵。

竞赛是体育运动最显著的文化特征和表现形式。体育竞技表演为广东发展体育文化开拓了新的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盛的体育大餐。

足球中超、中甲、足协杯和篮球CBA等赛事广东的队伍成绩不俗,恒大主场天河体育场平均上座率达到4.5万人,成为中超联赛上座率最高的主场;皇马、曼联、利物浦、巴西等世界足球劲旅来穗作赛。广州成功举办由国际羽联主办的“汤尤杯”、“苏届曼杯”羽毛球和连续六届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提高了广州的知名度。2002~2008年,广州举办了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150多项国际国内单项体育大赛,数量约为1987年至2001年14年总和的15倍。这些赛事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从而潜移默化地培育了群众的体育意识。

休闲绿道体育活动为广东培育新的体育文化氛围,提供了很好的生态环境。

绿道体育给人们带来了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的新理念。它既有传统体育锻炼的内容,又有时尚、休闲、高雅运动的特征。绿道体育是广东人民时尚、休闲、高雅生活的一种体现,是幸福广东的一个标志。省体育局在大力推广绿道体育活动的同时,还注意总结各地绿道体育活动的经验和做法,然后加以提升,形成典型,使其更加体现特色,形成品牌,以进一步提升绿道体育的层次和影响力。 

以自行车骑行为切入点,形成绿道体育活动的品牌。广大群众既可以自带,又可在驿站租借自行车,自由选择各种特色的绿道进行骑行。

以不同区段绿道的特色和功能为依据,开展各具特色的绿道体育活动。广州市在白云山绿道上开展了高空弹跳蹦极、三角滑翔翼、高山滑草等项目;增城市利用山水田园的生态资源禀赋,将绿道打造成为“国家健身步道示范工程”;肇庆市结合沿星湖绿道开展划艇、水上单车等水上运动项目;韶关市利用丹霞山喀斯特自然景观,结合旅游合理设置穿越丹霞山的路线,成为绿道体育与旅游相得益彰的典范。

以组织竞赛为抓手,打造绿道体育的赛事品牌。惠州市承办了2011年“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韶关市举办了“莱斯豪苑杯”自行车绿道赛,江门市举办了潮连绿道环岛游、“我和绿道有个约会”群众摄影大赛和自行车比赛,云浮市举行了首届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赛事活动。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