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体育概述

03.02.2015  23:06

广东体育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广东涌现过许多精通武艺的将领、武状元、武进士、武举人和武术大师。清末、民国初期,近代西方体育传入,广东成为中国游泳、足球、排球等多项运动的发祥地。民国时期,在历届全国运动会和远东运动会上,广东运动员屡创佳绩。建国初期,广东的举重、游泳、乒乓球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文化大革命”使广东体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后,广东体育重振雄风,大量摘取世界级比赛金牌,屡屡刷新世界纪录;创建53个全国“体育先进县”;在体育社会化道路上,广东在许多方面开中国风气之先。

广东曲江县狮子岩发现的"马坝人",已有12.9万年历史。马坝人为了生活和生存,打制石凿、石碓、飞铊和尖头木棍。这些器物和在广东其他地方发掘出的古代各个时期的大量兵器,记载着广东古代体育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其中有新石器时期的石箭镞、石刀、石戈、石斧;青铜时期的铜戈、铜矛、铜鉞、铜斧、铜锛、铜匕首、铜箭镞;铁器时期的铁剑、铁矛、铁戟、弓、箭镞等等。

广东武术历史悠久。中原文化南移,宋室南迁,使广东武术得到不断补充和发展。以广东近代的拳种而论,大体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在广东土生土长的,或经过长期实践、改造、加工而成的,如“洪、刘、蔡、李、莫”拳,蔡李佛拳,龙形拳,白眉拳等;第二类是流行于梅县地区的客家拳,如刁家教、朱家教、岳家教、李家教、钟家教和昆仑拳等;第三类是北派拳,如太极拳、查拳、鹰爪拳、螳螂拳、八卦拳、华拳等。

从清同治十年到光绪二十一年(1871~1895年),广东中式武进士有166人。至于武举人,仅新兴、揭阳两县就有169人。全省武进士、武举人估计有数千人。从嘉庆到光绪年间,广东武林涌现了一批名师:梁坤(外号“铁桥三”)、陈享、张炎、王观士、陈南枝、王隐林(原名王飞龙)、黄飞鸿、林世荣、梁赞、陈盛、林荫堂、林耀桂、张礼泉、方玉书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后,广东各地先后成立了一批武术馆,其中较著名的有新会蔡李佛馆、佛山鸿胜馆、广东精武体育会、佛山精武会、广州两广国术馆、汕头精武会等。

广东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舞狮、舞龙、龙舟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风筝也有四五百年历史。此外,踢毽子、荡秋千、抖空竹、拔河、跳绳等项民间体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象棋于明朝已开始在广东流行。辛亥革命之后,广州棋风之盛,棋手之多,在社会上影响之大,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这一时期广东的名棋手有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等。

清同治、光绪年间,外国教会在广东兴办了一批学校,聘请外籍体育教师,营造体育设施,开设体育课,引进近代西方体育。其后一批公立和民办私立学校相继开设体育课,传授近代西方体育。二三十年代,广东涌现一批体育成绩卓著的学校:岭南、中山大学,培正、培英、南武中学,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真光、培道女子中学等。这些学校培养出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历届省运会、全运会和远东运动会上屡创佳绩。

清末成立的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和民国时期广东各地成立的社会体育团体,如广东精武体育会、梅县强民体育会、台山县台城仁社体育会、开平县启新体育会、文昌县钟声体育会等,在培养体育骨干、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推动群众体育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民国14年(1925年)成立的社会体育团体“广东体育协进会”,在此基础上于民国16年成立的官办机构“广东全省体育协进会”(先后改称“广东省体育委员会”、“广东省国民体育委员会”)及其在各市、县成立的分会(后改称市、县“国民体育委员会”),在指导全省及各市、县体育工作、组织培训体育师资、推动群众体育运动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广东是中国近代游泳、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水球、跳水等运动项目的发祥地或发祥地之一。历届远东运动会的中国游泳队,主要由粤港运动员组成,曾获得第二届远东运动会(民国

本新闻共8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5     6     7     8    

2019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在惠州大亚湾举行
  2019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5月26日在广东惠体育局
梅州大胆实践打造“足球特区”
  广东梅州是我国著名的“足球之乡”,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