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2020年有望增至150处
金羊网讯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刁定宏 广东省文物工作会议将于近日举行。记者从广东省文物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全省文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拥有国家二级博物馆2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到2020年,全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望增至150处,并争创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水下考古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物资源。据广东省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开平碉楼与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15座;国家大遗址3处,省级大遗址8处。
在重点文物项目保护方面,“南海1号”的整体打捞和“南澳1号”的成功发掘,使广东水下文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科学研究和科技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广东还全面摸清全省范围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史迹情况,重点推进广州、江门、阳江等市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去年数千万人逛博物馆
近年来,广东的文物资源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开展遗址公园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既实现了文物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注册登记博物馆209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数量并列全国第五位;国家二级博物馆20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国家三级博物馆25家,数量并列全国第二位。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走进博物馆的观众逐年递增,2015年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
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大增
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的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其中,中央财政下达广东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为49600万元,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为37938万元,分别比前五年有数倍乃至10倍的增长;省财政下达的省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为21300万元,比前五年增长430%;省财政对鼓励民办博物馆建设、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经费也给予了较大支持。
广东的文物系统综合改革也在稳妥推进,已实现所有文物审批事项进驻网上办事大厅;引入第三方机构承担文物保护技术方案审查、竣工技术验收;转移文物保护工程乙级(二级)以下资质审批给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
开放多数文物保护单位
省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广东文物工作与浙江、江苏等省份相比,在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人才队伍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省文物部门提出,力争到2020年,广东实现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有所突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50处左右,新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批,总数增至800处左右;完成重点文物保护工程50项以上;提升大遗址保护与展示水平,争创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省依法设立的博物馆总数达到300家以上;全省60%以上的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对公众开放;文物利用水平和文博创意产品开发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