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省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已在广佛珠试点

12.12.2014  14:45

 

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我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构建预警防控“五分模式”;对港珠澳大桥、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和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同步开展廉政监督工作;组织开发全省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立18个非公企业联系点,推进非公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2012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市两级预防腐败机构,并探索总结了一批“走在前列”的改革经验。今年12月10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预防腐败创新工作”现场会,总结省、市两级预防腐败机构成立两年来的经验并部署任务。

据悉,今年前11月,全省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0221件,涉及党员干部10362人,立案数同比上升49.8%.其中,厅级干部79人,比去年全年查处人数超出108%;县处级干部594人,比去年全年查处总数多出171名。“反腐形势相当严峻复杂。”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会上说,而这一严峻形势恰恰说明了“反腐不能停留在割韭菜阶段”。他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在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强化“不敢腐”氛围的同时,加大治本的力度“治病树”,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注重发挥“以案治本”的功能,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打造广东防治腐败“升级版”。

五分模式”??

破解权力监督难制约难

预防腐败,核心是规范和制约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形成长效机制。

如何规范和制约权力?广东的探索经验,一是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创新;二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省预防腐败局成立不久,便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我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在全省构建“分岗查险、分险设防、分权制衡、分级预警、分层追责”的预警防控“五分模式”,实现全省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的全覆盖。

重大工程建设历来是腐败高发区,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往往“工程建成,干部倒下”。鉴于此,省预防腐败局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对港珠澳大桥、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和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同步开展廉政监督工作,强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查处、全程服务”的思路与模式,对重大工程建设全程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这项工作也成为各市预防腐败探索的重点。比如江门市纪委组织开展重大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抽查试点工作,以购买专家技术服务的方式,不定期抽查评估风险,并根据专家评估意见提出防控建议,督促整改。云浮市纪委先后在云罗、江罗和阳罗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廉政监督与效能监察工作,构建同步监管预防机制,实现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工程“零事故”,全力打造廉洁高效阳光工程。

今年10月22日,广东的预防腐败工作再次创造了一个全国领先。当日,《广东省预防腐败条例(草案)》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从广东成立省市两级预防腐败机构的时候,就明确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逐步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为此,省预防腐败局积极推动预防腐败地区立法,充分发挥汕头、珠海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两市的《预防腐败条例》已先后公布实施。

科技反腐??

用无私电脑管住有私人脑

在佛山,一套市国有企业ERP(全称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佛山市国资委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整合于一体,嵌入廉洁风险科技防控模块,并集成到该市国资监管平台,实现对市属企业每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的实时在线监管。

注重利用科技手段,增强预防腐败创新工作的精准和有效性是广东预防腐败工作的一个亮点。广东各地的实践证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用无私的电脑管住有私的人脑,大大增加了监督的渗透力和制约的张力。

针对政府投资工程从立项至结算全过程易发多发腐败的环节,珠海市纪委开发建设了廉情评估系统,评估该市总投资约300亿元的225个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评估系统可准确识别廉政风险点、量化分析计算风险值、实时预警评估廉情、自动生成评估结果。据悉,目前评估系统共发出预警205个,发现部分工程投标人数少中标节约率低、部分工程存在围标串标风险、部分工程概预算虚高等问题。该市纪委向红色等级的10个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廉政谈话,向38个项目建设单位发出《红(橙)色预警告知书》。提供案件线索25条,移交调查项目11个,有效防治了腐败。

省纪委预防腐败信息系统,是目前省预防腐败局正在组织开发的信息系统。据悉,系统现已建成领导干部、工程建设等14个子系统,通过及时预警、信息比对、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廉政评估、信息服务、任务管理和数据交换等8大核心功能,有效形成对腐败分子的强大震慑力,大大降低反腐败成本,对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明显作用。现在,该系统已在广州、珠海、佛山三地开展试点工作。

强化防腐??

惠州首建市级“中介超市

社会领域防治腐败,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腐败工作的应有之义。所以,省市两级预防腐败机构成立不久,省预防腐败局就在全省组织开展了非公企业防治腐败工作,制定出台《工作意见》、《联系点工作办法》、《政企联动服务机制指导意见》等制度,建立18个非公企业联系点;会同省工商局开展中介组织防治腐败工作调研,开展《全省市场中介组织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

在深圳,非公经济组织占全市各类企业总数的89.54%,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它们为当地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就业总数的80%,它们所汇集的研发力量、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占当地总数的90%以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也常常渗透于其中。为加强非公企业预防腐败工作,深圳市南山区构建了“商圈模式”、“工业园模式”、“大企业模式”、“中小企业模式”四种模式,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在推进此项工作的过程中,该区加强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纪检组织的工作,逐步扩大纪检工作覆盖面。目前,该区在已建立党委的非公企业中设立纪委(联合纪委)15个,设立纪检委员315名。

在近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中介腐败成为一个较明显的特点。为规范选取中介机构行为,压缩行政权力寻租空间,今年4月,惠州市惠阳区成立了“中介超市”,72家中介机构集中进入惠阳区行政服务中心。凡是当地政府投资项目在行政审批环节中需要中介机构服务的,除公开招投标或项目有特殊要求外,一律采取摇珠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惠州日前决定成立市级的“中介超市”。12月1日起接受数据库入驻申请,并计划于12月底正式对外开放。首批入驻的中介服务机构涉及工程项目咨询、工程勘察、土地评估、交通工程监理、测绘等21种类型。惠州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介超市”实行一事一招,既可以限制部门权力,防止腐败,也可以遏制中介机构的恶性竞争,取得很好效果。

改革经验 1

如何规范村官权力?

剥离村官“三资”控制权

近年来,随着大量政府补贴下发以及大批工程项目陆续启动,不少村庄富了起来,而一批村官也因握有权力而伺机敛财。如何规范、制约村官的权力?近年来,广东各地陆续探索建立了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平台、资源交易平台,剥离村官对“三资”的控制权。

广州市番禺区的做法是:先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清理核实工作,实现“家底”透明化;再建立农村基层廉情预警智能防腐信息系统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交易中心。从此,交易合同金额、租赁面积和期限等方面达到规定条件的交易,必须在交易中心进场交易,接受交易中心和村民群众的现场监督。截至今年11月底,全区各村已通过镇街交易中心签订“三资”交易合同3724宗,总成交金额达到43.3亿元,成交价格平均高出底价24.1%,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与此同时,今年前11月,全区收到涉农村集体“三资”举报投诉同比下降48.9%,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好转。

改革经验 2

如何有效监督干部?

打造廉政档案管理系统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一直是预防腐败的重点和难点。2009年,广州市纪委率先建立了“广州党风廉政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并首先在全市市管干部中推行。今年7月,广州市纪委利用科技监督手段,打造廉政档案管理系统,全市1600多名市管干部、17000多名处级干部分别通过在线、离线方式进行填报。

廉政档案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登记填报、统计查询的功能,达到填报信息数字化、监督规范化、在线离线管理一体化的目标。廉政档案管理系统所采集的数据,除直接用于领导干部提拔使用和案件查办工作外,作为省纪委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市级平台的领导干部子模块,实时对接省纪委预防腐败信息系统。

改革经验 3

如何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建立廉洁市场准入机制

今年1月1日,中山市于全省率先在公共资源领域全面建立廉洁市场准入机制。机制明确对一定期限内有行贿犯罪记录的投标人、采购人或竞买人参加公共资源市场交易进行限制,限制的主体不仅限于法人,还包括分公司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总监、设计建筑师、结构师等。据悉,目前该市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数量呈井喷式上升。截至今年9月30日,该市受理查询单位8791次,个人11469名,分别是去年同期的7.55倍和3.65倍。查出199个单位或个人有行贿记录,均被以最严厉的“一票否决”方式限制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通过此项工作,一方面限制有行贿犯罪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另一方面向社会和企业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通过行贿手段不仅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或惩戒,还将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编辑: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