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科医生数量捉襟见肘工资与工作量不成正比
广东在试行和推广“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时全科医生数量捉襟见肘
上周五,广东省政协召开“家庭医生式服务专题调研”协商会议。众委员建议,广东在试行和推广“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时,不妨根据各地市情况,给予全科医生一张“地方粮票”——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及培训进修上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让全科医生能在基层待得住、留得稳,进一步发挥社区医疗的基本公共服务作用。
距国标还差“1.9个人”
广东今年在全省36个农村和城市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基层医疗人员不再坐堂行医,而是化身为“家庭医生”,他们将走街串户,上门为辖区居民望闻问切,进行初诊与分诊,并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务。
在城市,家庭医生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组成。一个服务团队,要负责3-5个居委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试点大半年,全省全科医生数量捉襟见肘的现象,越发突出。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刘银燕列举连串数据:到2013年底,广东省已经培训和注册全科医生1.1万名,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1名,其中粤东西北地区仅为0.66人,远低于江苏省的1.90人和浙江省的2.24人;国家要求到2020年达到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广东距此目标还差1.9人。
工资与工作量不成正比
几乎所有在场的政协委员和专家们都同意,全科医生数量少的背后,是相关激励机制的缺乏。
东莞市寮步镇石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长陈东告诉新快报记者,他在该站工作6年,年薪有7万多元,收入可以满足日常花费,但工作量实在太大:加上他,石步站一共有3名全科医生,每月轮休4天,其余时间都在工作——上班时间看门诊,休息时间下村随访,一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
工资待遇与工作量不成正比的现象,也让省政协党组成员、原副主席覃卫东感触颇深。在召开此次协商会议前,他与部分委员花了三天时间,前往东莞、深圳等地考察试点情况。“东莞大岭山镇去年的GDP是120亿元,全镇可支配财力是10个亿。镇政府不遗余力地搞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是全科医生还是跑得很多,都跑到能开出更高待遇的城市去了。”
建议设全科医生专有职称
除了待遇,全科医生缺乏有效的晋升渠道,也是导致他们无法在基层扎根的重要原因。“许多基层医疗机构都会遭遇同样的问题——我送一个全科医生去培训,送一个,走一个。”与会的广东省财政厅社保处调研员郑永德说。
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盛南方建议,有关部门可以为全科医生设立专有的职称等级。盛南方认为,这是“迫在眉睫需要研究的问题”。他还希望,针对全科医生的职称评定条件要尽快列入每年一次的职称评审工作中。“这个也不一定要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市可以先行评审,发放‘地方粮票’。”盛南方说。
聚焦
“地方粮票”经费 从哪里来?
本次专题协商会议,与会的政协委员与专家在解决全科医生数量少、流失多的问题上,提出了发放“地方粮票”的建议,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地方粮票”的经费,从哪里来?与会人员们讨论发现,仅仅是在收取全科医生服务费这一项激励机制上,钱,已经不够花了。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全科医生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广东省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用的总量是不够的,每年都在提,但每年都不够用。”省财政厅社保处调研员郑永德说,“广东省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用是30多块钱,涵盖了9个项目,其实分到每个项目都没什么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