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共建绿色生态 共享环保生活
珠江边鲜花盛开。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摄
华南农业大学鲜花绽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摄
中良环保总经理陈剑波
“新广州人”白生斌
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潘丽梅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
乌涌联和段河长黎信坤
省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负责人陈彦鸿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团审议时强调,广东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月11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基层环保工作者、普通市民代表。大家一致认为,生态环保是一道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发展与环保之间不存在矛盾,在绿色生态建设中同样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保事关千家万户,必须人人齐参与、共享环保成果。
中良环保总经理陈剑波
降低环保成本造福千家万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环境保护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中良环保总经理陈剑波认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作为环保行业的从业者,他们承担着与众不同的社会责任。其核心技术运用出来,最终目的是降低环保的成本,这是对环境保护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们自主研发气凝胶工艺制作的新型MBBR生物膜载体填料,针对目前现有生物膜载体的诸多缺陷,在国际上率先引用气凝胶工艺制作MBBR生物膜载体,获得行业革命性突破。”陈剑波说,其技术优势,极为突出的一点在于使用寿命长达6年以上,填料无毒无害,不会形成二次水源污染,应用后的废料可以当工业燃料进行焚烧处理,不会污染环境,同时成本与同行业相比创下新低。
由于城市化持续进行,原有的污水处理点很难获得扩建的机会,他们研究的技术能够帮助污水处理部门在不扩大面积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处理能力2倍到3倍。据了解,这种新型污水处理用MBBR生物膜载体,现在已经服务于广州市一个大型猪场养殖及屠宰污水处理、南沙区金洲涌污水处理等。“防治污染大家都有责任,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研发关键技术,将这些核心内容掌握在国人手中。”据介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还将继续推广,造福广州市民。
“新广州人”白生斌
每个人都成为环保的一股力量
2012年,白生斌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广州工作,并决定在这个城市扎根,成为一名“新广州人”。五年多过去了,他不仅亲眼看着路中央绿化带从小树苗变成花海、公交车从燃油驱动到电动、头顶的“广州蓝”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加入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环保行动当中。
白生斌说,自己所在的单位很“低碳”,“公司经常举行‘闲物置换’活动,我们同事间把自己闲置不用的东西拿出来互相交换,有些没找到交换的物品,还可以低价拍卖给需要的人,这样可以物尽其用、循环使用。”
日常生活中,白生斌也算是个“低碳达人”,“能走路就不骑车,能骑车就不坐车”,每天上下班坚持步行已经成了习惯,周末参加一些宣传环保的徒步活动……此外,他还很注重垃圾分类,“每次我去扔垃圾时,都会事先在家分好类。做饭时,单独一个袋子装厨余垃圾;淘汰的电子产品会送去回收中心处理;随手撕掉快递箱上的胶带。”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作为“新广州人”,白生斌眼中的广州是个正在高速发展并有着很大潜力的城市,环保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接下来,他希望垃圾分类知识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让更多街坊参与进来;同时,继续完善垃圾分类的后续处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环保的一股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潘丽梅
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
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潘丽梅认为,生态环保是一道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发展与环保之间不存在矛盾,在绿色生态建设中同样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她认为要发展并不意味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韶关要绿色、可持续发展,但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这就需要韶关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她认为,经济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而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含环境治理,也包含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有把环境问题搞好了,经济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潘丽梅举例说,这些年韶关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作为广东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韶关已经深入人心。目前,韶关市紧紧围绕“绿色转型、振兴发展”这一主题,在地区生产总值逐年稳步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绿色转型振兴发展。目前,韶关全市上下正齐心协力全力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做好生态产业文章,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具体来说,韶关应该建设好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在保护中实现高水平发展。首先,韶关将全面增强生态魅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其次,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发挥韶关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好组合拳,让人们享受最高质量生态产品的同时,可以开展健康养生活动、户外运动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第三,韶关还要发展生态工业,围绕加强生态保护,引进一批高科技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生态保护研究产业等相关项目落户韶关,推动韶关的生态工业发展。
她表示,通过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加大韶关环境保护力度,将促进韶关的高质量发展,真正走上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道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
加快布局发展环保型塑化剂产业链集群
从2013年成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起,生态环保一直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重点关注的领域。他在2016年提交了《关于对可能降低人类生殖能力的环境激素污染物应引起高度关注的提案》,当时已经提出,由于日常生活中塑料袋的泛滥,导致土壤、水源、空气和农产品中邻苯类塑化剂大量残留的问题。刘昕据此提出,国家应从源头上遏制产生环境雌激素,发展环保型塑化剂等建议,当时获得国家工信部、环境保护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联合答复,被全部釆纳,转化为措施,这也是让他最为自豪的。
今年,刘昕继续追踪环保塑化剂产业链集群的形成问题。他解释,我国目前环保型塑化剂品种相当匮乏,其中生物可降解的环保型塑化剂品种更是罕见,国家应采用有效措施加快布局发展环保型塑化剂产业链集群。
刘昕建议:第一,要建立适应国内实际情况的限制邻苯类塑化剂残留量的国家标准,将邻苯类塑化剂有机污染物纳入环境监测目标化合物检测范围,在动态监测中及时分析、跟踪、监测和评估;第二,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布局发展环保型塑化剂产业链集群,通过政府主导和政策倾斜扶持,促进环保型塑化剂产业发展。
此外,要完善和修订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和食品添加剂限制邻苯类塑化剂残留量的国家标准。要制定严格的审查和限制含邻苯类塑化剂的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使用范围的法规,强制要求用于医学用品、儿童和孕妇、食品包装及与人体有密切接触的塑料制品中不得使用邻苯类塑化剂物质。
乌涌联和段河长黎信坤
街道、企业、村民共同参与治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而治水就是要每个人共同参与,其成果又能让大家共享的事业。乌涌联和段河长、黄埔区联和街党工委书记黎信坤表示,河长制既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他说:“共享应该是责任、参与、成果等全方位的共享。”
乌涌联和段19.31公里,黎信坤作为河长日日巡查。他表示,治水肯定不能是一个人的事。河长制实施后,充分调动包括街道、居委、企业、村民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治水,“我们的辖区包括科学城,有几千个企业。去年排查了上万个沙井盖,有些已经到了企业内部大楼里,但一旦发现有错接、漏接的,企业都无条件配合整改。”
黎信坤说,正是因为全社会形成了治水共识,乌涌经过去年的大力整治,水质才能得到较大改善,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不黑不臭”的考核。对于环境的改善,无论是村民、外来务工人员,还是海归、企业家都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
黎信坤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扎实推进治水工作,将乌涌治理得更加美丽,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他说:“今年是乌涌治理的提升年,除了保持水质的长治久清外,沿线的几个城中村计划改造,两岸景观提升的规划设计也正在编制中,未来的乌涌沿岸将是水中有游鱼、岸上有花草,为羊城新八景‘科城锦绣’增光添彩。”
省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负责人陈彦鸿
做好环境人民调解 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陈彦鸿在广州从事环境保护工作13年,担任省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负责人等相关职务。多年的工作实践使陈彦鸿深刻感受到,在环保工作中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性。
陈彦鸿表示,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的《环境保护法》出台之后,社会公众环境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因此,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和省环保基金会适时开展环境公益和私益维权,全国第一家省级层面的广东省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势而生,通过公益调解、公益诉讼、私益诉讼和无偿法律援助,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维护社会与公众的环境公共权益,既是一项十分重要而有效的法律救济措施,也是关注民生、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和确保社会稳定的根本体现。
在私益诉讼方面,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和省环保基金会签署了全省首个《关于办理环境资源民事私益诉讼案件的合作协议》,同时建立了珠三角的法院、检察院和环保系统的联动体制;在公益诉讼方面,省环保基金会在珠三角建立了基金会、检察院、环保局的起诉与支持起诉的协调联动合作模式,俗称“环境公益诉讼天河模式”。
陈彦鸿表示,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省环保基金会和省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配合落实好新《环境保护法》的执行,做好环境人民调解工作、环境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维护人民群众环境资源权益,为生态广东建设作出贡献。(记者卜瑜、申卉、卢文洁、廖靖文、何瑞琪、龙锟、蒋偲、耿旭静、杜安娜、李大林、叶卡斯、赵方圆、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