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再添三名中科院院士
28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共有61人入选。其中广东有3人当选: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汤涛,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耀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徐义刚。
加上27日公布的深圳地铁总工程师陈湘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广东共新增两院院士4人,至此广东两院院士(不含双聘)达43人。
汤涛:
四十年专注做一件事:计算数学
汤涛,1963年5月生于安徽舒城。计算数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SIAM Fellow)。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他主要从事双曲守恒律数值方法、自适应移动网格方法、谱方法、计算流体等研究。
“回顾40年,我就在专注做一件事:计算数学。”汤涛说,计算数学就是要研究怎样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准度,其魅力在于把数学、计算和行业知识融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其主持的“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汤涛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8年执教于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并取得终身教职;1998年至2015年在香港浸会大学任教。2015年5月,汤涛加入南方科技大学,被聘为科研副校长,为筹建研究生院、建立数学系奔忙。“到南科大来‘创业’,学校的成就高于个人。”汤涛说,接下来还将继续探索创新,踏踏实实推动计算数学深入发展。
刘耀光:
助我国植物育性研究国际领先
刘耀光,1954年3月生于广东韶关。植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老华农人”刘耀光本科就读于华南农学院,1984年至1996年赴日本香川大学、京都大学攻读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并在日本三井生物技术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身在异乡,虽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刘耀光却多次提出要回国“做自己国家的事业”。1996年6月,刚回国的刘耀光还没顾得上安顿好家人,就来到华南农业大学报到,甚至用多年节省下来的钱,从日本买回当时国内缺乏的实验必备小型设备。
刘耀光专注植物育性发育的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我国在植物育性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多年来应用非常广泛。但杂交水稻究竟为什么能育种,分子基础是什么,这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刘耀光说。
徐义刚:
钻研岩石学揭示“地球秘密”
徐义刚,1966年10月生于江苏常熟,岩石学家。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4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成为英国伦敦大学Royal Holloway学院地质系博士后。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徐义刚从1995年开始从事地幔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深部动力学研究,阐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成因,揭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机制及时空不均一性,为华北岩石圈研究进入SCI全球地学研究前沿,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克拉通破坏》的立项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他的主要成果发表论文有180余篇,其中SCI刊物121篇(第一作者65篇),SCI他引2826次。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
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祁雷 向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