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国际研讨会广州举行

19.07.2016  18:38

7月19日,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开幕,此次研讨会由省农业厅、世界银行、华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并得到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支持。来自世界银行和美国、越南、墨西哥、菲律宾、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1名专家,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安徽、河南、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份的专家和代表共130多人参加开幕式。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农业厅副巡视员陈正辉主持开幕式。

郑伟仪指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两年不懈努力,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项目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农作物产量增长8%以上,农民每年每亩节本增收266-330元,水稻保护性耕作试点成果国际领先,高床发酵型养殖点试点得到了“两高一低”,即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高,环境污染低的良好效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研讨会期间,来自国内外20余名专家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农业政策、技术、成果、经验进行主题演讲,并前往惠州考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现场。

据介绍,2014年,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和世界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启动了全球首个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2.13亿美元(人民币13.2亿元),项目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主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和牲畜废弃物治理两大重点工程。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是广东农业史上最大的世行贷款项目。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项目向全省推开,示范县扩大到29个。据IC卡系统统计,截至2016年上半年,试点县共推广配方肥2.2万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19.82万公斤(升);推广高效电动喷雾器21104台。推广水稻“三控”技术3.56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4.5万亩。新增湛江、河源三个保护性耕作试点,试点面积扩大到2400亩。纳入治理的猪场近150家。

南方日报记者/黄进 通讯员/叶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