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力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3.08.2017  09:13

  回归本源

  强实抑虚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正是金融立业之本。

  广东经济发展长期稳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再交亮丽答卷。尤其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全国前列。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广东实体经济的稳健增长,与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注入,密不可分。

  近年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广东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为企业“输血”——2016年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11万亿元,比2012年初(5.86万亿元)增长88%;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2.1万亿元,比2012年提高73%;

  打通直接融资渠道——截至2017年7月底,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新增65家,合计536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挂牌企业新增6094家,达2.7万家,累计融资超2900亿元,占全国25%;

  降低融资成本——商业银行年化加权平均利率5.42%,比2012年下降1.13个百分点。

  总而言之,来自金融领域的强劲引擎,不仅让企业提高了竞争力,更为广东的经济增添新动能。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促进融资便利化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正在成为广东上市企业首选的融资手段。

  去年梅州老牌上市公司宝新能源,正是通过股票市场定向增发融资近31亿元,并在债券市场发行30亿元公司债,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

  而嘉元科技则通过新三板市场增发融资1.1亿元,用于购买设备及升级技术。得益于此,去年公司实现利润6174万元,业绩增速同比翻两番。

  这样便捷、低成本的融资,不仅让企业尝到了“甜头”,更让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坚定了方向。为了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企业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获得融资,广东一直在“建管道”“搭平台”,鼓励更多的广东企业走向公开资本市场。

  今年上半年,广东全省新增上市公司51家,IPO募集资金金额276.61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周就有不到2家公司上市,每家公司融资金额达到5.4亿元;同时,新三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分别新增234家、4295家,平均每天分别新增1.3家、23.9家。

  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科研干细胞供应商,旗下拥有全球品种最为齐全的科研干细胞库和技术领先的干细胞中心,并已获得了多项技术专利。

  由于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较大,公司对于资金的渴望十分强烈。今年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后,通过股权质押,公司实现融资500万。这笔资金综合成本原本为11%,但在广州市政府贴息1%和萝岗区政府贴息1%后,融资成本已大幅降低。

  制造业金融引领发展

  服务广东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我省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等为重心的制造业增长态势良好。而金融在其中扮演了无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引人注目的是,广东以制造业为主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处于全国前列。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067亿元,仅次于江苏的10764亿元,分别大幅高于山东、浙江的4070亿元、3231亿元。

  在一系列成绩背后,是广东着力引导金融服务制造业,打造省市共建共促的金融服务格局的直接成果。

  据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发展布局规划,广东金融系统明确区域金融发展重点,推动建立目标一致、区域特色突出的金融服务格局。

  具体而言,由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水平提供金融后台、股权投资、金融服务外包等配套支撑;广州、深圳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功能;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发挥自贸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势,提供专业性、创新性、国际性金融服务。其他珠江西岸相关地市则因地制宜,积极打造一批服务提升本地制造业水平的金融服务平台。

  此外,在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基础上,针对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特点,省金融办也在加快发展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配套金融业态,并通过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扩大直接融资,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

  金融动力的注入,正在悄然转化为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上半年,广东工业结构中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2.7%和27.8%,同比提高1.5和0.6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补短板

  促进金融精准扶贫有效落地

  在农村,同样存在着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的尴尬局面。林干松是蕉岭县长潭镇科诚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如今是当地有名的创业典型。不过最初林干松也曾面临没钱买机器,只能抵押房子贷款搞生产的窘境。

  近年来,随着茂名、梅州、清远、云浮率先试点滩涂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建房抵押贷款等,盘活农村“沉睡”资本,让像林干松这样的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获得了农业金融贷款的“敲门砖”。

  这还只是广东农村普惠金融实现飞跃的一个缩影。

  为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近年来,广东通过加强对金融扶贫的引导、支持金融扶贫产品和模式创新等措施,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支持广东经济“补短板”。

  一方面,出台《广东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广东省开展农村普惠金融试点方案》《广东省关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意见》等重大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和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等较薄弱环节。

  另一方面,以普惠金融“村村通”为抓手,提升农村金融和民生金融服务水平。自2015年进行试点以来,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已连续3年列入我省十件民生实事工作任务目标。

  截至目前,各试点地区共建成农村金融服务站6704个,34个试点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发放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和金融扶贫贷款共计83亿元。通过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2016年为1148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01.1亿元,赔付4.4亿元。

  引导“险资入粤

  为重大项目建设加装“引擎

  2016年广东保费收入达到了3821亿元,比2012年(1692亿元)增长126%。对广东而言,如何发挥保险业资金融通的功能,引来更多“活水”?

  近年来,广东积极引导行业顺应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理清保险服务的重点方向,积极引导险资入粤,对接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

  截至2017年6月末,保险资金在粤投资余额6842.7亿元,其中今年新增1363.4亿元。投资领域包括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不动产等。

  特别是险资创新投融资模式,形成了典型经验。中国人保集团发起的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通过“政府+保险+社会资本”组合,政府只投入41亿元,实际撬动投资1200多亿元,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今年3月,在经过近5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后,广东火电最终击败来自美德法韩日等全球17个竞争对手,争取到了世界最大的约旦油页岩发电项目。

  “拿下项目的关键,除了技术,背后更是靠着金融的支持。”广东火电副总经理丁毅坦言,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量身定制的一揽子保险产品服务,银行更愿意为项目贷款,这才让广东火电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2016年,广东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外贸出口951.7亿美元,为美的、TCL、格力电器等出口龙头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08.5亿美元,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构建现代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广州开创金融稳定发展新局面

  从区域金融中心到国际金融中心,广州的雄心壮志未曾改变。作为近现代中国许多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发端地,广州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金融中心梦”。

  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是国家赋予广东、广州的重要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2011年8月,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初步构建起省、市合力共建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广州以建设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为目标,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一手抓金融改革创新,一手抓金融风险防控,金融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重要支柱产业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

  通过多年努力,广州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集聚力、辐射力不断增强,正逐步从区域金融中心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根据今年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广州在全球88个城市中排名第37位,其中,金融业综合实力排名第28位,超过了台北(57),仅次于香港(3)、上海(10)、北京(17)和深圳(19)。

  产融对接▶▷

  广州引领风投创投热潮

  过去5年来,广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以快速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呈现出融资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服务良好的“特质”,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1.9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3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实体经济新增人民币贷款2420亿元,同比增幅达39%,高于北京(34.7%)、天津(0.36%)、深圳(-18.27%),低于上海(45%),位居全国大城市第2位。全市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12年的17.8%大幅提升至2016年的52.3%,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

  截至目前,广州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达147家,这一数量几乎相当于中部一个省份的上市企业数量。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4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新增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420家,进入创新层的企业56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

  债券融资方面,2016年至今,共发行债券9862亿元,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超过260亿元。

  与此同时,金融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不久前,华南首家“创投+产业龙头”产业价值创新园区落户广州。全国首个创投周在广州创投小镇启动,一举吸引逾3000家广州企业竞逐参赛。总投资达80亿元的广州南沙能源金融示范园区也揭牌成立。

  资本与产业频频“牵手”背后,广州打造全球“风险投资之都”的磁极效应正在不断显现。今年初,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新公司”)与广州“牵手”,带来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有望撬动万亿元社会资本。风投创投资本青睐广州的同时,国际国内龙头企业也纷纷选择广州。思科智慧城、富士康10.5代8K显示器产业园、GE生物科技园以及中铁、中铁建等企业加速在羊城珠江两岸布局。

  在风投创投热潮下,全市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私募基金机构从2012年的1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不到300亿元,迅速增加至目前的3000多家、7000多亿元。广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和广州新三板企业路演中心共举办23场路演,服务近100家科技企业,吸引超过3000家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关注。

  多措并举▶▷

  穗优化金融市场发展环境

  今年6月,第十九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首次登陆广州,便吸引了国内外一众“大咖”亲临。从参会领导级别、重要嘉宾行业影响力、论坛参加人数等方面看,本届论坛无疑是历届最高。

  令人欣喜的是,风投、创投资本不断在广州寻找与产业结合的新故事。曾经参与“BAT”三巨头中百度、腾讯的“缔造神话”的IDG资本,目前已经将南方总部迁入广州,希望寻找下一个“BAT”。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些无不是广州推进区域金融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后,所结下的“果实”。

  过去一年来,广州深化市属金融机构改革,广州农商银行成功在香港上市。广发银行、广发证券、广州银行等法人金融机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打造以总部金融为主的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区)、以民间金融为主的广州民间金融街(越秀区)、以跨境金融为主的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南沙区)、以科技金融为主的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黄埔区)、以普惠金融为主的广州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增城区)、以农村金融为主的增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增城区)、以绿色金融为主的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区)等七大金融功能区,以及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广州航运交易所等六大金融交易平台。

  “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已初步构建起以金融功能区、交易平台、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四梁八柱’。”广州市金融局局长邱亿通说。

  在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方面,邱亿通介绍,除了构建“1+N”金融政策体系外,广州还设立全省首个金融审判庭,打造全覆盖的金融行业协会体系。此外还在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方面,举办金交会、珠江金融论坛、金融图书“金羊奖”,编成《岭南金融史》,建设岭南金融博物馆等;还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金融营商环境。

  置防范金融风险于首位▶▷

  构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的四大原则之一,是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同时,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广州,也必须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工作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总体来看,我市金融风险防控在全国一线城市中处于最优状态。”邱亿通介绍,广州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行动计划,金融机构杠杆率、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等指标远优于监管要求,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杠杆率,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放大倍数、审慎性指标等均符合监管要求。

  今年上半年,通过大力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广州共排查全市企业455家,对其中的31家重点对象下发整改通知书,另现场抽查了34家非重点对象企业,抽查率达40%,超过国家和省20%的要求。共侦破涉嫌非法集资刑事案件17宗,涉案金额11.8亿元,参与集资人数282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明显。

  俗话说:千条线,一根针。梳理金融风险的“千条线”后,归根结底,服务实体经济才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根针”。“今后广州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构建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引导保险资金更多投向实体产业;通过建设广州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建设‘中国风险投资之都’,服务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助力科技创新发展。”邱亿通表示。

  撰文:郭家轩 编辑统筹:李杰伦

编辑: 杨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