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15.07.2015  17:46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2010年以来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并与江苏、浙江、山东县域水平及广东相邻县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   经济发展  分析

 

  发展县域经济是广东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培植壮大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广东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在各级政府多方谋划和各县自身努力下,2010年以来,广东县域经济较快发展。2010-2014年县域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水平,经济水平与全省的差距逐渐缩小,产业结构有所提升,发展后劲和活力得到加强,城镇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县域经济仍存在规模小、升级慢、水平低等问题,与全国和苏、鲁、浙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情况

  (一)广东县域分布情况

  2014年,广东有58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本文统称为县),分布在15个地级市,近八成的县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12市共有45个县,占全省的77.6%。其中,粤北山区县个数最多,为27个,占全省近一半。珠三角有6地市不设县,只有惠州、江门、肇庆3市共有13个县,占全省的22.4%(见表1)。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县域面积分别占全省的23.1%、8.3%、19.4%和49.2%(见图1)。

 

表1  2014年各区域县域分布情况

地区

县级市、县、自治县

珠三角

(13个)

惠州(3个)

博罗县、龙门县、惠东县

江门(4个)

台山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

肇庆(6个)

高要市、四会市、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德庆县

东翼

(8个)

汕头(1个)

南澳县

汕尾(3个)

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

潮州(1个)

饶平县

揭阳(3个)

普宁市、惠来县、揭西县

西翼

(10个)

阳江(2个)

阳春市、阳西县

湛江(5个)

廉江市、吴川市、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

茂名(3个)

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

山区

(27个)

韶关(7个)

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

梅州(6个)

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

河源(5个)

龙川县、连平县、东源县、和平县、紫金县

清远(6个)

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

云浮(3个)

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

 

注:括号为该地区县级市、县、自治县个数

 

 

   

  (二)县域是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广东58个县土地面积13.2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3.6%;常住人口381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5.6%;县域生产总值10542亿元,占全省的15.6%。县域产业结构有所提升,各县以工业为主导,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趋突出。2013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提升为20.1:43.6:36.3,与2010年相比,一产下降了1.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提高了0.7个和0.5个百分点。全省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的县由17个上升到20个,增加3个。

  分四大区域看,珠三角和东西北地区县域土地面积分别占本区域55.6%、70.3%、78.9%和84.9%。县域常住人口占本区域14.4%、43.4%、66.2%和72.1%。县域GDP占本区域5.8%、34.0%、49.1%和57.6%。可见,除珠三角县域经济占比较低外,东西北地区的县域经济均占较高比重,在本区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2  2014年各区域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区域

面积

常住人口

生产总值

绝对量

(万平方公里)

占本区域

比重(%)

绝对量

(万人)

占本区域

比重(%)

绝对量

(亿元)

占本区域

比重(%)

全省县域

13.22

73.6

3814

35.6

10542

15.6

珠三角

3.05

55.6

825

14.4

3333

5.8

东翼

1.09

70.3

751

43.4

17223

34.0

西翼

2.57

78.9

1043

66.2

2835

49.1

山区

6.51

84.9

1195

72.1

2653

57.6

 

图2  2014年各区域县域经济占本区域情况

 

  此外,县域农业确保了全省的粮食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稳压器”的作用。2013年,县域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961亿元,占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的64.3%,比GDP的占比高38.7个百分点。县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0.1%,远高于全省4.9%的水平。县域粮食产量956万吨,占全省的74.2%;猪肉产量176万吨,占全省63.3%;蔬菜产量1807万吨,占全省57.5%。县域还为全省居民提供了绝大部分的油料、水果、水产品、茶叶等主要农产品。

  (三)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快于全省水平

  2010-2014年,县域GDP五年平均增长达到13.0%,增幅比全省平均增速高3.6个百分点。在四个区域中,县域经济增长均高于本区经济。其中,珠三角县域平均增长13.1%,增幅比本区高3.6个百分点;东翼县域平均增长13.8%,增幅比本区高2.4个百分点;西翼县域平均增长13.2%,增幅比本区高1.7个百分点;山区县域平均增长12.1%,增幅比本区高2.2个百分点。

  

表3  2010-2014年各区域县域经济平均增长

 

地区

区域GDP年均增速(%)

本区县域GDP年均增速(%)

珠三角

9.5

13.1

东翼

11.4

13.8

西翼

11.5

13.2

山区

9.9

12.1

 

  分年份看,县域经济发展趋势与全省基本一致。五年县域GDP分别增长15.7%、13.9%、11.8%、12.7%和10.9%,分别比全省增速高3.3个、3.9个、3.6个、4.2个和3.1个百分点。

 

图3  2010-2014年县域与全省GDP增速对比

 

   

  五年平均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水平的有55个县,平均增长较快的有龙门(15.6%)、四会(15.5%)、普宁(15.5%)和南雄(15.5%)。有3个县平均增速低于全省水平,分别是徐闻(8.8%)、连州(8.4%)和阳山(8.4%)。分年份看,五年GDP增速中,达到或超过全省水平的县分别有47个、52个、49个、54个和47个,均在县域中占了绝对比重。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十足,发展速度已基本跑赢全省。

  (四)县域投资和消费比较活跃

  在县域三大需求中,除出口额普遍较小外,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县域内需日趋活跃。2014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5700亿元,增长19.2%。2010-2014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达25.5%,增速比全省平均高11.3个百分点。县域投资占全省的比重由2010年的17.6%上升到22%,提高4.4个百分点。县域投资率(投资/GDP)由2010年的45%大幅提升到2014年的54%,说明县域经济发展后劲较强。

  各区域中,西翼县域投资平均增长最快,达38%;东翼县域平均增长28.8%居次席;珠三角和山区县域分别为23.9%和19.4%。各县中,平均增速较快的县有信宜(62.6%)、吴川(50.9%)、和平(49.2%)、廉江(47.2%)、龙门(42.9%)。

  2014年,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0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2010-2014年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13.1%,增幅比全省平均增速略低0.7个百分点。有23个县平均增速达到或超高全省水平;其中,平均增速最高的是普宁(23.6%)、惠来(22.0%)、四会(18.8%)、怀集(17.1%)、廉江(17.0%)。

  (五)县域财政造血能力有所增强

  2010-2014年,县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均增长18.9%,比全省平均增速高3.3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10亿元的县有16个,比2010年增加7个。

  (六)城镇化步伐加快

  各县加快城镇建设,推进城镇产业聚集,使得城镇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经测算(个别县为推算数),县域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6.7%提升到2014年的39.9%,提高3.2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约1.5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超过50%的有9个县。城镇化率较高的县有南澳(77.5%)、海丰(62.5%)、四会(61.1%)和鹤山(60.2%)。城镇化率提升较快的县有五华、连平、龙门、博罗,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七)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县域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幅领先。据31个县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测算,2013年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约为10100元,是2010年的1.5倍,超过同年全国平均水平(9892元)。2011-2013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平均名义增长15.2%,增幅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2010年县域农民收入约为全省水平的83.7%,2013年上升到占86.6%,提高近3个百分点。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900元,2011-2013平均名义增长12.8%,增幅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2010年县域城镇居民收入约为全省水平的49.3%,2013年上升到51.2%,提高近2个百分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两者比例由2010年的1:1.78缩小到1:1.68,远低于全省的1:2.67。

  2013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6734亿元,比2010年增加2324亿元,年均增速为15.2%;其中储蓄存款超百亿的县有28个,比2010年多14个。县域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816元,是2010年的1.6倍。

   二、广东县域与江苏、浙江、山东比较

  (一)总体情况对比

  广东与江苏、浙江和山东都属于经济强省,但县域经济与三省相比差距较大。广东县域面积最大,约为江苏、浙江县域的两倍,略大于山东;常住人口广东县域多于浙江,少于江苏、山东。

  2013年山东90个县生产总值达到31313.20亿元,总量超过广东县域的三倍;江苏45个县生产总值也达到28706.77亿元,浙江56个县生产总值17923.37亿元,分别是广东县域的3.00倍和1.88倍。粤苏浙鲁四省县域三次产业均是“二三一”结构,但广东县域一产占比为四省最高,分别比江苏、浙江、山东县域高12.2个、13.3个、9.0个百分点,表明广东县域产业升级较慢。从人均GDP看,江苏、浙江和山东县域人均GDP分别为69880元、57064元和47522元,是广东县域的2.76倍、2.26倍和1.88倍。

  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多项指标看,广东县域与苏浙鲁三省依然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江苏、浙江、山东县域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是14267.75亿元、9810.99亿元、10877.01亿元,是广东的2.98倍、2.05倍、2.2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3.52亿元、7000.19亿元、6312.39亿元,是广东的1.93倍、1.72倍、1.56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41.34亿元、1353.01亿元、815.46亿元,是广东的4.88倍、2.82倍、1.70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987.23亿元、13465.54亿元、14295.09亿元,是广东的2.08倍、2.00倍、2.12倍。从人均财政收入看,广东县域为1270元,比山东略高,但比江苏和浙江分别少4429元和3038元,差距非常明显。

  

表4  2013年广东县域经济与江苏、浙江、山东比较

 

指标

  单位

广东

江苏

浙江

山东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132205

69998

83478

122407

常住人口

万人

3789.08

4108.23

3139.21

6589.23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557.79

28706.77

17923.37

31313.20

第一产业

亿元

1921.12

2277.44

1226.37

3474.27

第二产业

亿元

4167.20

14718.90

9517.85

16756.21

第三产业

亿元

3469.48

11710.43

7179.14

11082.7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5287

69880

57064

47522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780.62

14267.75

9810.99

10877.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059.28

7853.52

7000.19

6312.39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479.86

2341.34

1353.01

815.46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亿元

1350.64

2986.82

1981.08

1323.63

人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1270

5699

4308

1238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亿元

6733.96

13987.23

13465.54

14295.09

  (二)具体县对比

  1.经济总量对比。

  在四省249个市县中,2013年GDP前五位均在江苏,最高的县是江苏昆山,达2920.08亿元;浙江GDP最大的是慈溪,为1031.09亿元,列第6位;山东GDP最大的是龙口,为935.23亿元,列总排名第8位。在总排名前二十位的县,广东没有,江苏、山东、浙江分别有7个、3个和10个,广东GDP最大的普宁仅排第49位,表明广东经济总量较大的县与江苏、浙江和山东相比明显呈弱势。在总排名最后的二十个县(即总排名第230位—249位)中,广东有12个,浙江7个,山东1个,江苏没有;在总排名最后的五十个县中,广东有33个,超过广东全部县的一半,广东经济总量偏小的县过多,与苏鲁浙差距十分明显。

  2.内需对比

  广东各县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较弱。在前二十的县中,江苏有8个,山东有11个,浙江有1个,广东没有。广东投资额最高的普宁,投资总量为223.42亿元,排第68位,投资额仅为江苏最高昆山的24%,为山东最高胶州的34%,为浙江最高慈溪的50%。固定资产投资额排名后二十位的县中,广东10个,浙江8个,山东只有2个,江苏没有;在后五十位的排名中,广东有29个,其投资额均在60亿元以下,与江苏最低的金湖(99.46亿元)相比,差距悬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总排名前二十位的市中,江苏有6个,山东有7个,浙江有7个,广东没有。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普宁,零售总额为217.27亿元,排第33位,零售额仅为江苏最高江阴的37%,为浙江最高慈溪的49%,为山东最高即墨的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后二十位的县中,广东13个,浙江6个,山东只有1个,江苏没有。

  3.人均指标对比

  人均GDP总排名前二十位的县,江苏有7个,山东有10个,浙江3个,广东没有。在总排名前五十位的县,广东依然没有,江苏、山东和浙江分别有13个、20个和17个。广东人均GDP最高的四会仅排第67位,江苏最高的昆山为17.79万元,山东最高的长岛为15.07万元,浙江最高的义乌市为11.67万元,分别排第1、4和11位,为四会的3.08倍、2.61倍和2.02倍。人均GDP总排名后二十位的县,广东15个,山东3个,浙江2个,江苏没有;在总排名最后的五十个县中,广东有30个,广东人均经济总量偏小的县一样较多。

  人均财政收入总排名前二十位的县,江苏有8个,山东有5个,浙江7个,广东没有。广东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鹤山仅排第80位。江苏人均财政收入最高昆山14838元、山东最高龙口11271元、浙江最高慈溪8828元,分别是鹤山的3.92倍、2.98倍、2.33倍。在总排名后二十位的县,山东3个,江苏和浙江没有,广东17个,其人均财政收入均不到1000元。

   三、广东与相邻省县域经济对比

  从地理位置看,广东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有26个县分别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和海南共28个县相邻。

  (一)与福建相邻县经济对比

  与福建相邻县相比,广东饶平县经济总量相对较大,但大埔、蕉岭和平远经济实力明显较弱。2013年饶平GDP190.26亿元,比诏安、平和多40亿元左右;居民储蓄123.90亿元,是诏安县的2.25倍。但投资、人均GDP等指标较低,投资仅43.03亿元,不到诏安的三分之一;人均GDP仅21248元、人均财政收入仅638元,均低于诏安、平和。永定、平和与大埔面积、人口相当,GDP却分别是大埔的2.88倍、2.40倍;人均GDP是大埔的3.03倍、1.83倍。上坑、武平GDP分别是蕉岭的3.80倍、2.26倍;人均GDP是蕉岭的2倍左右。从投资、消费、财政等指标看,大埔、蕉岭与相邻县差距依然悬殊,特别是投资,永定是大埔的近7倍,上坑、武平是蕉岭的10倍以上。

  (二)与江西相邻县经济对比

  与江西相邻县相比,广东各县不具备绝对优势,个别县甚至相对较弱。江西寻乌和全南经济总量偏小,2013年GDP分别只有44.68亿元和44.48亿元,明显低于广东相邻县。寻乌人均GDP也只有15358元,仅比兴宁(13556元)高;全南人均GDP24413元,与连平(27253元)、翁源(21224元)和始兴(28080元)相当;但寻乌和全南投资、消费等指标基本弱于广东相邻县。信丰人口是南雄2倍以上,GDP比南雄略高,但人均GDP仅为南雄的60%左右,投资、消费、财政等指标两地各有高低。与汝城、崇义、大余相比,仁化经济相对较强,主要经济指标优势比较明显。但江西的龙南和定南相对强于广东相邻县,龙南经济总量大于连平,主要经济指标也具有明显优势。定南经济总量虽小,略低于和平县,人均GDP却是和平的近2倍,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也高过和平。

  (三)与湖南相邻县经济对比

  与湖南相邻县相比,两省相邻县经济各有千秋,广东并不占绝对优势。湖南汝城经济实力较弱,GDP仅41.93亿元,人均GDP仅12569元,主经济指标明显弱于乐昌。但与宜章相比,乐昌、乳源又不具备优势,2013年宜章GDP147.19亿元,比乐昌(95.38亿元)、乳源(71.53亿元)高,人均GDP(25040元)介于乐昌(23559元)与乳源(32182元)之间,投资、消费、财政等指标也好于乐昌、乳源。连州与其相邻县对比,经济实力处于中上游。2013年连州GDP高于蓝山、临武、江华,但低于宜章,人均GDP均高于其相邻县;但连州投资额较低,均低于相邻县;消费、财政收入高于蓝山、临武、江华,但低于宜章。与江华相比,连山除了人均GDP相对高之外,其余指标均明显低于江华。

  (四)与广西相邻县经济对比

  与广西相邻县相比,广东各县略显优势,除封开和郁南弱于苍梧、罗定弱于岑溪外,其余各相邻县基本强于广西。如信宜,其GDP和人均GDP分别是北流的1.42倍、1.73倍,是容县的2.48倍、1.69倍;高州、化州,其GDP分别是北流的1.76倍、1.53倍;人均GDP是北流的1.53倍、1.47倍;消费、财政和储蓄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在1-2倍。但令人关注的是,投资方面除信宜比容县高外,其余各县均低于广西相邻县,表明广东县域投资明显偏弱,即使与经济实力较弱的广西相比也不具备优势。

  (五)与海南相邻县经济对比

  从地理位置上看,徐闻与海南临高、澄迈、定安和文昌隔海相望,与海南各相邻县相比,徐闻经济相对较弱。2013年徐闻GDP131.46亿元,比澄迈(201.29亿元)和文昌(175.34亿元)低,比临高(120.47亿元)和定安(61.82亿元)高;但人均GDP18485元,低于临高(27720元)、澄迈(42385元)、定安(21570元)和文昌(32179元)。徐闻在消费方面具有优势,均高于海南相邻县,但投资、财政和储蓄等指标与海南相邻县存在较大差距。

   四、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规模小、升级慢、水平低。

  (一)县域经济规模小,发展不均衡

  在58个县中,2014年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只有2个县,远低于山东的、浙江和江苏的水平,甚至不如江西、湖南等省。广东GDP在200亿元以下的县有34个,超过半数以上,其中更有18个县GDP不到100亿元。

  同时,各县发展不够均衡。对各县按人均GDP计算县域发展差异系数,结果显示:2010年县域发展差异系数为0.397;到2014年为0.395,各县发展差异有所收窄,但不均衡程度仍然较高。2010年人均GDP最大县与最小的县之比是5.1:1,到2014年该比值扩大到6.7:1。

  (二)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县域经济结构升级较慢,县域GDP中三次产业结构与全省相比,差距很大。2013年,县域第二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5个百分点,较2010年扩大4.4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仍过于倚重农业的状况尚未改变。2013年,县域中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的县仍有10个,这其中更还有3个县第一产业比重是最高的。

  (三)县域整体发展水平低

  近几年,广东县域中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的县有所减少,但2014年广东仍有多达52个县低于全国人均GDP。2013年广东各县中人均GDP最高的四会只有5.78万元,只相当于江苏昆山的三分之一,浙江义乌的二分之一,山东长岛的五分之二。与广东相邻省县相比,广东相邻县人均GDP也普遍偏低。

  (四)县域财力不足

  财力不足一直困扰县域经济发展。2010-2014年,县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虽较快增长,但县域财力不足问题依然突出。2014年,全省县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2.23亿元,占GDP比重只有5.3%,只有全省水平(11.9%)的四成多。县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支出的比为36%,低于2010年的39%,远低于全省的88%;其中,全省县域仅鹤山财政收支比超过全省水平。2014年县域人均财政收入只有1479元,不足全省平均水平(7544元)的五分之一,与全国及江苏、浙江山东差距悬殊。广东县域财政收支缺口大,造血能力弱,使县域政府驾御经济能力大大减弱。

   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也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一是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县域是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延伸,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同时,县域是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体系的重要连接带,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二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县域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域不少地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秀丽,民族风情独特,均非常适宜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三是自身发展动力催生的后发优势。当前全省加快县域发展的春风劲吹,各县正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一些县正勇于开拓创新,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一些县立足自身找优势,立足自身找特色,立足自身找差距,立足自身寻突破。通过自力更生、改革创新来发展县域经济,是县域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发展县域经济,各级政府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政府要放宽政策引导,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事项,就允许经济主体、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放开胸怀,大胆实践,营造有利可图、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同时,要认真清理既定的政策,大胆改正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条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让经济主体享受到最优化服务。

  (二)主攻特色经济,突出功能区发展

  各县历史传统、地域特性、资源禀赋等均有差异,普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58个县中,有的县是农业大县,粮食产量高,经济作物是这些县很重要的经济来源。在减免农业税后,这些县普遍财政比较困难,加快工业化进程很重要,但要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有的县工业对经济的拉动强劲,产业集聚能力强,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还有的县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旅游资源丰富。县域经济各有长短,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应该多样化,不走产业雷同的路子:或特色农业、特色工业;或特色出口加工贸易、特色矿产资源产业;或特色旅游业、特色文化娱乐餐饮等。

  应做好县域功能规划,促进县域特色发展。一是“优化”经济强县。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积极实施大企业战略,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工业的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极点作用,辐射带动周围各县。二是“特色”建设中等发展水平县。将优惠政策和有限的资源从经济强县逐步向中等发展水平县倾斜,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支柱产业,把这些县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中等发展水平县成为广东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中坚。三是创新扶持经济欠发达县。改变对第三层次县的扶持方式,省财政对山区县、贫困县扶持重点应从扶贫款划拨为主逐步转为项目建设为主。同时加大县域之间领导干部的流动,达到换脑的目的,使欠发达县既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也能不断改变依赖观念,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三)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

  以县城为中心,发挥城镇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引导农村人口、乡镇企业、商品市场向县城和小城镇集中,形成聚集规模效应和城乡互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民非农化,普及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开辟途径。

  (四)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县域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民营经济。构建县域特色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格局,是沿海发达县(市)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是现阶段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首选。要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激活要素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创造适宜私营经济和外来经济发展的优越环境;降低民营资本进入门槛、放宽进入领域,简化登记审批程序。

 

 

 

                                                                                                                                                                            供稿单位:综合统计处

                                                                                                                                                                                撰      稿:马建强    彭惜君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上线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25日上线。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到政务服务中心检查督导
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加大力度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 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张硕辅主持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