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文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14.05.2018  15:22
原标题:在文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汪一洋。受访者供图

  “一手抓文化公共服务、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广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双轮驱动,结出硕果。”“文化是糖,文化是盐,产品需要品牌、故事,‘文化+’能带来高附加值,品牌就是影响力。”近日,广东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今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之年,改革与创新将成为贯穿全省文艺工作的重要主题和主线,省文化厅将按照省委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前进的不竭动力,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推动艺术事业再攀高峰,在文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文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文化产业正成为广东创新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文化与各方面深化融合已经成为大趋势,文化创意在其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融合不仅发生在文化产业的各领域间,而且在往外延伸和渗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

  近年来,我省连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贸易、金融、旅游、互联网+等领域融合。近期,按照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省文化厅正计划出台《广东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此文件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地文化部门也制定了本地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全面部署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省文化厅此前曾连续三年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部门联合举办文化金融对接活动,并与省旅游局联手推动文化旅游示范区创建。随着广州北京路文化旅游区等首批8家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正式亮相,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今年,省文化厅还将继续联合省旅游局开展第二批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并筹备举办“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高峰论坛暨项目对接会”,推动创意设计与文化资源开发融合发展。

  省文化厅将继续创新生产经营机制,以“文化+”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文化+科技”,将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科技企业纳入高新科技产业予以支持;推动“文化+金融”,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撑;推动“文化+旅游”,加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传承传播并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互联网”,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率先实施贫困村文物保护利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再一次成为热议话题。近年来,广东各类文化下基层活动层出不穷,更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今年,省文化厅将进一步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率先实施省定贫困村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2018年,省文化厅启动实施了“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攻坚做强工程”,将结合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评估定级、总分馆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目前,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已经在积极开展,未来将会评审出40个“广东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指导各地把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文史典籍进行挖掘整理,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增强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

  为配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省文物局专门针对贫困村的文物建筑印发了《广东省贫困村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指引(2018—2020)》,为贫困村的文物保护工程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了工作依据。据悉,今年省文物局按照已印发的省定贫困村文物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积极推进2277个省定贫困村内的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加强乡土建筑保护工程的审批和监督,让乡村传统文化得到良好传承和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的非遗印记在日益减少,为了积极引导非遗重新回归乡村,接下来省文化厅将积极开展非遗跨界对话活动,通过搭建非遗保护专家、文创企业和设计师、媒体和传承人等平等交流的对话平台,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现代生活的融合,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设立非遗工作站,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优势,积极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办院团演出季和大湾区精品巡演

  为发挥省直艺术院团对全省基层艺术院团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我省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省文化厅将举办首届“广东艺术院团演出季”,按照省委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的部署要求,推出优秀艺术作品和优秀艺术人才,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主题,组织一批优秀剧(节)目展演,同时加强新媒体宣传和文艺评论力度,拓宽艺术惠民的广度和深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风口”已经来临。近年来,粤港澳在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培育及青少年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不断深化,积极打造品牌,创新内容形式,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高质量完成了一系列规格高、影响大的涉外文化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省文化厅将承办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通过集中授课、专业研修、现场考察、讨论交流等形式,让海外青年学者更加客观、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广东。为深入打造青少年文化交流品牌,创新青少年交流理念,近年来,省文化厅已经积极培育了“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广东现代舞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并应海外各类文化机构、友好组织邀请,选派专业文艺院团及青少年艺术团赴世界各地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如广州青年交响乐团赴欧洲巡演、广州交响乐团赴澳门举办中学生普及艺术教育音乐会等,“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等青少年交流品牌项目也已经在三地形成了良好口碑。

  为进一步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国家战略,省文化厅接下来将借助粤港澳文化合作第十九次会议等合作平台,主动与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文化局、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青年暨教育局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保持密切的高层沟通渠道,推进三地文化合作不断深入,并创办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活动,将其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点项目,适时筹办粤港澳非物质文化博览会,进一步打造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等交流品牌,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对话

  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汪一洋

  以“文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目前文化与各方面深化融合已经成为大趋势,过去,广东省文化厅在“文化+”方面进行了哪些尝试,有什么好的做法?未来,将会从哪些方面开展“文化+”行动,进一步促进文化与各领域融合发展?

  汪一洋:“文化是糖,文化是盐”,产品需要品牌、故事、文化含量,产业没有文化提升必然会受到限制。转型升级不单单是指从一般制造业转型到先进制造业,更要从代理、加工到自主品牌创造,“文化+”能带来高附加值,品牌创意就是影响力。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地,有很多值得流传下去的故事。上个世纪的粤产电视剧《外来妹》《情满珠江》《和平年代》一扫往日人们对广东文化的轻视,流行音乐更是起源于广东,但是到了本世纪后广东文化的传播能力弱了,关键是没有核心影响力的产品。小人物在广东是如何成长的?海归科研人员如何创新创业?乡镇企业如何“洗脚上田”走进国际市场?这些都是好故事,我们要多讲创业的故事、发展的故事,多讲广东自己的故事,多讲广东改革开放的故事。

  今年,我们要打造一个“广东艺术院团演出季”,以省直院团为主体,也会邀请省内外的、民营的院团来演出,既有历史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也有当红流行精品力作,还有各院团新创作推出的剧目。这些院团需要一个平台,既能够为老百姓服务,也能让社会市场检验自己作品,我们借鉴国际上的运作模式,打造演出季,既惠民,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个振兴”,指出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对于广东而言,文化振兴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如何进一步推动广东的古村落及相关文化遗产保护,以村落文化保护带动振兴?

  汪一洋:乡村振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振兴,古村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去年下半年,我们组织、召开了12个粤东西北地区文化局长会议,省文化厅也制定了《贯彻落实〈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的工作措施》,省文物局还为贫困村的文物保护工程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了工作依据。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做好非遗回归乡村的文章。乡村振兴不是一拆了之,更不是全部推倒重建,要摸清楚有多少历史建筑,哪些需要列入保护名录。要立足乡村传统习俗类非遗,丰富节日文化,推进乡村增强文化自信,推进非遗特色小镇建设,发挥非遗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做好非遗“”起来的文章。在保护好非遗的同时,要以新理念积极探索非遗创新发展新途径,让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起来并“”起来。现在古驿道定向赛很火爆,它可以给农民创收,又能推广当地的土特产品、非遗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南方日报:广东省文化厅今年会组织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活动?

  汪一洋:文艺产品也是一种商品,好的产品必然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也是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自身要发展,就要紧跟时代精神,以人民为中心,还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起来,优秀作品是受老百姓欢迎的。星海音乐厅近年来在花大力气做高水平的惠民演出,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又开拓了市场开拓,这次一个人看一场花50元、100元,下次就可能带着同学、朋友一起花300元来看。

  今年我们将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精品巡演”,这台节目会在大湾区各城市巡演,也可作为“一带一路”精品节目去国外演。大湾区合作不但是经济的合作,也是人文的合作。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价值观的认同很重要。今年6月,粤港澳文化合作论坛会在香港举办,它作为大湾区合作交流平台,对推动三地政策了解、文化协作很有帮助。

   ■数读

  文化产业

  ◆2016年广东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256.6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省GDP比重上升至5.26%,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1/7,连续十多年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目前,广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新兴文化业态异军突起,其中网络游戏规模约占全国规模的七成,动漫约占三成,网络音乐占据半壁江山

  ◆2016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2.1万家,从业人员346.15万人,同比增长5.6%。2012年末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为208家,2017年达到5257家,增长了近25倍

   遗产保护

  ◆2017年底,广东省共建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986个,覆盖率为54.18%

  ◆截至2017年12月底,广东省省定贫困村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2528处,可开发利用的1700处,占67%

  ◆今年,我省现有的9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逐渐建设成为“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生态保护区,实施整体向保护。

  ◆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牵头组织深圳博物馆成立藏品征集机动组,到全省各地征集改革开放40周年藏品或展览资料。目前,已收集有效线索1000余条,落实跟踪大纲所需线索308条,征集藏品总数1349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