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产业结构演变进程比较分析—广东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

16.11.2015  17:50

   内容摘要: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了现阶段广东工业产业结构的特点,结合第一次、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进行产业结构演变分析,并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进行对比,总结广东产业结构演变的经验和不足,为加快推进广东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业  产业结构演变  比较分析

 

  近年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广东工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对广东整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利用广东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第二次经济普查(2008年)和第三次经济普查(2013年)的数据,总结近年来广东工业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有助于为“十三五”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推动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一、广东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变

  (一)现状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工业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9673.07亿元;家电、电子等行业产品产量处于全国领先行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工业总产值计算的轻重工业比重为38:6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7.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82303元/人,总资产贡献率为14.53%;反映工业化进程的霍夫曼比例为1.4277,处于工业化第三阶段的后期,接近第二阶段。

  1.经济总量规模大,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达79655.27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的比重为9.1%,排第三位;完成销售产值106853.68亿元,占全国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0.5%,排第三位;完成出口交货值30205.44亿元,占全国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为26.8%,排第一位。完成工业值加值26540.01亿元,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最大,达21.6%,其次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比重为8.9%;汽车制造业作为广东工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完成增加值1298.09亿元,比重为4.9%。从就业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为1455.81万人,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数最多,占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为22.7%;传统行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从业人员数较多,比重为6.9%;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为32.57万人,比重为2.2%。

表1  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主要指标发展情况

行业名称

资产总计

(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主营业务

收入

(亿元)

利润总额

(亿元)

从业人员数

(万人)

总      计

79655.27

26540.01

106361.21

6496.42

1455.8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4.92

1.14

3.28

0.20

0.0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712.90

530.33

676.64

215.49

0.44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27.08

73.32

156.17

26.69

0.9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69.48

45.28

128.70

16.04

0.89

非金属矿采选业

120.95

84.65

254.00

24.80

2.46

开采辅助活动

31.05

12.01

38.43

8.50

0.14

其他采矿业

0.00

 

0.00

0.00

0.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621.62

476.70

2747.35

134.12

17.21

食品制造业

1128.06

557.60

1664.78

238.75

19.91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716.27

273.88

942.66

73.81

8.66

烟草制品业

485.15

309.05

399.51

45.65

0.82

纺织业

1343.32

580.79

2375.58

140.31

43.76

纺织服装、服饰业

1701.43

1008.71

3352.80

186.84

100.92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058.88

587.30

2004.49

83.23

82.96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413.56

158.14

611.30

50.87

8.91

家具制造业

912.91

380.21

1487.73

74.07

34.15

造纸和纸制品业

1719.33

372.20

1633.30

70.05

23.43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910.14

293.65

1030.43

70.32

24.14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003.98

690.25

3708.34

112.83

82.45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289.39

918.23

3626.49

83.75

2.6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611.66

1295.80

5292.94

401.07

34.33

医药制造业

1376.48

384.55

1144.59

150.13

11.81

化学纤维制造业

119.26

33.15

130.32

9.62

1.43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824.96

997.24

4111.50

215.33

85.4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944.00

1046.96

3825.19

270.44

59.1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550.91

442.90

2437.64

104.67

11.71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762.63

489.80

2910.44

99.07

16.30

金属制品业

2764.45

1162.47

4730.51

311.66

80.05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12.42

707.94

3127.16

177.35

46.38

专用设备制造业

1856.60

534.73

1783.19

137.73

33.92

汽车制造业

3520.90

1298.09

4714.55

433.17

32.5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409.31

279.94

1159.66

41.81

15.7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8507.63

2375.11

10783.39

657.85

180.15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7072.40

5743.03

24668.39

1105.92

330.90

仪器仪表制造业

624.92

220.53

731.80

53.48

22.37

其他制造业

141.80

55.79

213.99

7.59

5.9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412.21

189.28

949.63

80.87

4.19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97.74

21.41

89.20

5.54

1.1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8683.53

1637.71

5817.27

490.22

21.13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475.88

136.36

594.42

50.70

1.4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15.15

133.77

303.44

35.88

4.95

说明:广东规模以上工业1998-2006年为全部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2007年

          起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2011年起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法人工业

                                          企业(下同)。

   

  从产品产量看,2013年广东家电产品占全国的产品产量比重较大,其中家用电风扇、电饭锅、微波炉产量占比超过80%;电子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数字程控交换机和手机产量占比超过50%;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0.7%,比2008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表2  2013年广东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广东产量

占全国比重(%)

比2008年增减(百分点)

  乙烯

万吨

238.26

14.7

-5.0

  汽车

万辆

254.29

10.7

1.5

  数字程控交换机

万线

1179.13

52.8

9.2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亿台

77818.03

50.8

25.2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3613.96

10.3

2.6

  集成电路

亿块

181.80

21.0

-6.4

  家用电冰箱

万台

1946.02

20.8

3.9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5168.63

36.1

-11.9

  家用电风扇

万台

12489.89

89.8

-4.3

  电饭锅

万个

18578.24

86.5

-10.4

  微波炉

万台

5731.37

80.9

13.9

  家用电热水器

万台

1497.88

44.5

-17.1

  家用燃气灶具

万台

1858.88

60.7

3.4

  家用燃气热水器

万台

814.14

67.7

-16.2

  电话单机

亿部

10854.89

86.6

-2.6

  彩色电视机

万台

6691.07

47.7

2.5

 组合音响

万台

10386.22

87.2

-6.7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648.33

10.4

0.8

  软饮料

万吨

2369.19

15.9

-3.0

  服装

万件

559840.00

20.7

-3.0

  皮革鞋靴

万双

75858.00

15.4

-11.5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万吨

338.63

19.9

-3.6

 

  2.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广东工业经济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1%,比2008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7.9%,其中装备制造业比重为39.6%,比2008年提高2.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3%,比2008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工业品内销占总销售产值比重为71.7%,比2008年提高9.3个百分点。从企业盈利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4.53%,比2008年提高0.2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46%,比2008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82303元/人,比2008年提高64363元/人。

  3.珠三角地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有待增强

  珠三角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发展历史等优势,在广东工业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全省的主导行业例如电子、汽车等均布局在珠三角地区。2013年,珠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8%,从业人员数比重为83.0%;从工业投资情况看,珠三角的工业投资比重达59.5%;按照各市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区域工业经济差异系数为1.25,比2008年回落0.09个百分点,表明省委、省政府自2008年起推行的“双转移”和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表3 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分区域发展情况

区  域

资产总计

工业增加值

利润总额

从业人员数

总量

(亿元)

占比

(%)

总量

(亿元)

占比

(%)

总量

(亿元)

占比

(%)

总量

(万人)

占比

(%)

珠三角

67600.64

84.9

21446.6

80.8

5160.89

79.4

1207.79

83.0

东  翼

4375.50

5.5

2001.33

7.5

606.59

9.3

129.58

8.9

西  翼

3337.28

4.2

1741.87

6.6

417.17

6.4

43.46

3.0

山  区

4341.85

5.5

1350.16

5.1

311.76

4.8

74.98

5.2

说明: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地级市;粤东地区包括

            汕头、汕尾、潮州、揭阳4个地级市;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个地级市;粤北山区包括韶关、

                                  梅州、河源、清远、云浮5个地级市。

   

  4.广东工业产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产业集中度是反映产业集聚情况的指标,适度的集聚能够更大的发挥各个企业的优势,形成发展合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2013年,广东大中型企业发展良好,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1%,利润总额占比为44.6%;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为27.0%,利润总额占比为27.7%;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50家企业增加值占比为24.2%,利润总额占比为24.9%;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工业企业有6家。

表4 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发展指标

企业类型

资产总计

工业增加值

利润总额

从业人员数

总量

(亿元)

占比

(%)

总量

(亿元)

占比

(%)

总量

(亿元)

占比

(%)

总量

(万人)

占比

(%)

大型企业

35766.41

44.9

11709.16

44.1

2897.62

44.6

508.56

34.9

中型企业

22476.41

28.2

7176.83

27.0

1802.71

27.7

569.23

39.1

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50家企业

17010.96

21.4

6427.12

24.2

1619.81

24.9

95.50

6.6

 

  (二)演变分析

  从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来看,广东工业经济总量增加较快,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化。

  1.工业企业生产逐步扩大,效益不断提升

  从企业单位数来看,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变化不大,2013年占全国的比重为11.4%,比2008年回落0.9个百分点。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为79655.27亿元,是2004年的3.34倍;主营业务收入为106361.21亿元,是2004年的3.67倍;利润总额为6496.42亿元,是2004年的4.48倍;应交所得税为1024.14亿元,是2004年的5.16倍。从经济效益指标看,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2013年总资产贡献率比2004年提高4.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比2004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04年提高144.2%;产品销售率略有波动,2013年为97.43%,比2004年回落0.36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表5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演变情况

指      标

2004年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增减(%)

企业单位数(个)

34584

52603

41205

-21.7

资产总计(亿元)

23840.02

45750.15

79655.27

74.1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28998.45

63371.65

106361.21

67.8

工业增加值(亿元)

6948.10

17612.94

26540.01

50.7

利润总额(亿元)

1449.96

3272.60

6496.42

98.5

应交所得税(亿元)

198.64

500.65

1024.14

104.6

从业人员数(万人)

996.44

1493.38

1455.81

-2.5

   

表6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演变情况

                                                                                                                                                                  单位:%

指      标

总资产贡献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产品销售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2004年

10.52

5.28

97.79

74661

2008年

14.32

5.44

97.13

117940

2013年

14.53

6.46

97.43

182303

   

  2.重工业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进程加快

  从轻重工业构成来看,资产、产值和从业人员等指标的轻重工业比重显示广东的工业化逐步向重工业倾斜;从反映工业化进程的霍夫曼比例来看,由2008年的0.8047提高到2013年的1.4277,工业化进程达到第三阶段的后期,接近第二阶段。

表7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轻重工业构成演变情况

                                                                                                                                                      单位:%

年份

资产总计

从业人员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2004

39.8

60.3

60.4

39.6

41.1

58.9

2008

34.9

65.1

56.0

44.0

38.3

61.7

2013

35.3

64.7

51.8

48.2

38.0

62.0

 

表8 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的霍夫曼比例

工业化阶段

霍夫曼比例

区间

1

5.0(±1)

4.0-6.0

2

2.5(±1)

1.5-3.5

3

1.0(±1)

0.5-1.5

4

1.0以下

0.5以下

                            说明: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

 

表9 广东2004-2013年工业化进程阶段

年份

霍夫曼比例

工业化阶段

2004

0.8047

3

2008

0.9954

3

2013

1.4277

3

                    说明:本表计算的消费资料净产值用轻工业增加值减轻工业折旧代替,生产资料净产值用

                                        重工业增加值减重工业折旧代替。

   

  3.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技术和资本贡献率提高

  工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增大了技术进步对工业的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的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式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向注重效益式的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大。采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计算广东工业经济增长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投入的关系,公式如下:

  Y=A+αK+βL

  式中:Y为产出增长速度,K为资本投入量增长速度,L为劳动力投入量增长速度,A为技术进步速度,α、β为参数,α表示资本的产出弹性,β表示劳动的产出弹性。上式可演变为:

  

  式中: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为资金投入对总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为劳动力投入对总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根据曹吉云 [①] (2007年)的测算结果,资金产出弹性α=0.557,劳动产出弹性β=0.443;资金投入采用固定资产合计可比价,劳动投入采用从业人员数量,工业总产出采用工业增加值可比价,计算2000-2013年不同要素对工业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贡献率缓慢上升,2000-2013年,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1%,比2000-2004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2000-2008年回落0.1个百分点;资本贡献率较快增长,2000-2013年为30.8%,分别比2000-2004年和2000-2008年提高10.1和5.4个百分点;劳动贡献率回落较为明显,由2000-2004年的31.9%下降到2000-2013年的20.1%,回落11.8个百分点。

表10 2000-2013年各生产要素的累计贡献率

                                                                                                                                                                                单位:%

时期

产出年均

增长率

资本年均

增长率

劳动年均

增长率

技术进步

贡献率

资本贡献率

劳动贡献率

2000-2004

20.6

7.7

14.8

47.4

20.7

31.9

2000-2008

22.2

10.2

12.7

49.2

25.4

25.3

2000-2013

16.4

9.1

7.4

49.1

30.8

20.1

                                                  说明:增长率皆采用几何法进行测算。

 

  分阶段看,技术进步贡献率最大的是2004-2008年,达50.7%,随后工业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还未完全显现;2008年以后,由于国家金融危机后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资本贡献率增长较快,2008-2013年为53.6%,比2004-2008年提高24.0个百分点;劳动贡献率逐步减少,到2008-2013年已为负数。由此可见,广东工业经济增长已经由原来的劳动力投入拉动为主,逐步转变为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影响为主,产业结构特点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变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随着这几年技术改造投资的加大和对企业创新的鼓励,工业经济增长会越来越依赖技术进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顺势而为,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表11 不同时期各生产要素的贡献率

                                                                                                                                                                          单位:%

时期

产出年均增长率

资本年均增长率

劳动年均增长率

技术进步贡献率

资本贡献率

劳动贡献率

2000-2004

20.6

7.7

14.8

47.4

20.7

31.9

2004-2008

23.9

12.7

10.6

50.7

29.6

19.7

2008-2013

7.6

7.3

-0.5

49.4

53.6

-2.9

                    说明:增长率皆采用几何法进行测算。

 

   二、粤、鲁、苏、浙工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与山东、江苏、浙江相比,广东工业经济总量较大,出口占比高,研发投入比重较高,科研成果较为显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投资力度相对不足。2013年,广东完成工业总产值109673.07亿元,仅次于江苏和山东;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8.3%,分别高于江苏、浙江和山东11.1、10.0和21.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4.53%,分别低于江苏和山东1.3和4.3个百分点,高于浙江3.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为530551人年,在四省中最多;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96646件,低于浙江,高于江苏和山东;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四省中最低,不足江苏和山东的一半。

表12  2013年粤、鲁、苏、浙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指  标

江  苏

浙  江

山  东

广  东

工业总产值(亿元)

134648.91

62980.29 

129906.01

109673.07

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132721.45

61280.59

128488.73

106853.68

工业出口交货值(亿元)

22846.91

11223.22

8283.11

30205.44

资产总计(亿元)

94310.90

60436.24

81534.78

79655.27

利润总额(亿元)

8379.50

3561.26

8715.36

6496.42

总资产贡献率(%)

15.80

11.45

18.80

14.53

成本费用利润率(%)

6.59

6.04

7.07

6.46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18371.80

7041.70

16879.10

6842.00

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R&D)投入(亿元)

1239.57

684.36

1052.81

1237.48

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

393942

263507

227403

530551

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件)

93518

77067

40030

96646

                            说明:本表数据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各省年鉴;工业

                                      投资额统计口径是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

   

  (一)主导产业各有特点,广东以电子行业为主

  从主导行业看,广东和江苏占比最大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3年广东该行业产值占比达23.6%,比江苏高10.7个百分点;江苏产值占比超过10.0%的产业有3个,表明江苏工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化工、家电行业,而广东产业集中度偏高,电子行业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家电行业。浙江主导行业占比较为均衡,产值占比最大的行业是纺织业,占比为9.3%,排名第二、三的行业占比分别为9.0%和8.9%。山东增加值占比最大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为10%;农副食品加工业在山东工业经济中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占比为8.0%。

表13  2013年粤、鲁、苏、浙工业主导行业及其占比

                                                                                                                                                                                                    单位:%

江  苏

浙  江

山  东

广  东

行业名称

占比

行业名称

占比

行业名称

占比

行业名称

占比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2.9

纺织业

9.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0.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3.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1.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9.0

农副食品加工业

8.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9.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0.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8.9

纺织业

5.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5.3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5.0

通用设备制造业

5.3

通用设备制造业

6.7

通用设备制造业

5.5

金属制品业

4.5

            说明: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和工业统计数据,其中江苏、浙江和广东行业占比排名是按照分行业产值计算,山东由于

                      不公布产值数据,因此按照分行业增加值计算。

   

  (二)广东重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江苏重工业化进程较快

  从轻重工业构成来看,2013年,广东轻重工业产值比为38.0:62.0,重工业比重比2008年和2004年分别提高0.3和3.1个百分点;四省中重工业比重最高的是江苏,占比为74.0%,比浙江、山东和广东分别高13.3、5.4和12.0个百分点。从重工业发展情况来看,2004-2013年,重工业比重提高最快的是山东,提高11.9个百分点,广东重工业增长较为缓慢,提高3.1个百分点。广东重工业2013年的比重还未达到江苏2004年的水平,可见广东重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

表14  2004-2013年粤、鲁、苏、浙轻重工业比重

                                                                                                                                                                                                单位:%

年份

江  苏

浙  江

山  东

广  东

轻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2004

33.2

66.8

46.0

54.0

43.3

56.7

41.1

58.9

2008

27.0

73.0

41.5

58.5

33.9

66.1

38.3

61.7

2013

26.0

74.0

39.3

60.7

31.4

68.6

38.0

62.0

     说明:比重指标按照轻重工业产值数据计算,来源于历年各省统计年鉴。

   

  (三)区域经济发展都存在不平衡,广东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从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看,各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江苏是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达,苏北地区较为落后;浙江是浙东北地区好于浙西南地区;山东是胶东半岛经济区和省会经济区占据优势地位,鲁西南和鲁北经济区发展较为落后。2013年,广东按照各市产值计算的区域工业经济差异系数为 1.25,高于江苏(0.69)、浙江(0.74)和山东(0.53),珠三角地区相比粤东西北地区的差异较大,广东落后地区的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快。

   三、广东工业产业结构演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年来的转型升级,广东工业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端向高端的发展历程,重工业比重逐步增加,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增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主要行业中仍占较大比例,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就业规模来看,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数占全国的比重为9.5%,资产总计占全国的9.1%,从业人员比重高于资产比重。分行业看,主要行业的从业人员占比高于产出占比,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为22.7%,增加值占比为21.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为12.4%,增加值占比为9.0%;特别是作为传统优势行业的纺织服装、服饰业从业人员占比为6.9%,增加值占比为仅3.8%。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提高较快,但仍然偏低,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贡献率为13.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00%)1.15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江苏(16.22%)和山东(20.21%)2.37个和6.3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0%)0.57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江苏(6.34%)和山东(6.97%)0.31个和0.94个百分点。

  2.产业高级化发展有待提高,核心技术环节较为薄弱。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是广东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我省高技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行业,而且以低端产品的加工装配为主,高端品牌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方面,广东的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医疗设备制造方面才刚刚起步,技术环节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3.部分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低,销售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各地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通过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生产项目,某些领域的生产设备投产后开工不足,产能过剩。特别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调控以后,钢铁、水泥等相关产品的产能长期难以释放,导致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偏低。2013年,广东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98.8%,比2008年(103.1%)下降4.3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为92.4%,比全行业平均值低6.4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的产销率来看,水泥为99.3%,平板玻璃为99.9%,汽车为98.8%,家用电风扇为99.8%,电饭锅为96.2%,彩色电视机为99.2%,电子计算机整机为99.4%。

  4.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粤东西北地区需加快发展。广东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集中布局在珠三角,经过近年来的“双转移”政策,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园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转移的产业大部分是较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随着节能降耗、绿色工业发展逐步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也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经济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还任重道远。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资金推动,广东的工业投资力度与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相比差距较大。2013年,广东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842.00亿元,低于江苏、浙江和山东,仅为江苏的37.2%;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为1237.48亿元,低于江苏,高于浙江和山东。下一步,要坚决按照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要求,加大工业投资特别是技术改造投资,运用财政资金带动企业自主资金和社会资金,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同时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按照《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和《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要求,以珠三角地区为主阵地,积极提升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产品、3D打印等智能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为抓手,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为抓手,推动广州、佛山、珠海等重点市从产品制造向装备制造拓展升级;依托深圳、东莞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医疗器械等高端设备的发展,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园区特点建立相应的产业集群,从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财政补助、人才引进等方面鼓励企业开展相关研发和生产;对传统低附加值、高污染的重工业开展改造和升级工作,加强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广东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

  3.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协调性。按照《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区建设“三大抓手”,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设立121亿元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由珠三角地区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加强珠三角6市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更加重视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问题,充分利用各市的优势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缩小广东区域经济差距。

  4.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释放广东工业经济活力。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开拓新的市场,解决广东工业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广东的电子信息、家电制造、运输装备制造、家具等产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并且随着中国中车广东基地、宝钢、中科炼化、中委炼化等重大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广东在这些领域的实力将迅速展现出来。通过出口带动和粤企走出去对外投资,可以带动广东优势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供稿单位:工交处

                                                                                                                                                          撰稿人:王慧艳

 

 

  [1]曹吉云.我国总量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贡献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P37-45.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上线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25日上线。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到政务服务中心检查督导
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加大力度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 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张硕辅主持中国广州政府
张硕辅温国辉到越秀区调研
坚持新发展理念 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为深入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政协举行十三届十三次常委会议
广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于2020年1月8日召开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垃圾分类工作
从前端分类到末端处理齐发力 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国广州政府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