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统计年鉴-2015》简介

12.01.2016  01:19

广东工业统计年鉴-2015》简介

        《广东工业统计年鉴—2015》(以下称《年鉴》),是一本反映广东工业情况,融资料书与工具书于一体的资料年刊。书中提供了工业发展总量和速度、产品产量和库存、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以及全国工业统计数据,有助于宏观决策、科学管理和学术研究;同时整理公布了工业企业50强、广东省大型工业企业名录等信息,可作为企业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有助于树立优秀企业形象,推介名优产品以至扩大市场份额。本书力求从微观到宏观,从区域到整体,全面有效地反映广东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年鉴》第一部分为工业统计分析报告,内容包含了广东工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区域工业发展经济效益以及工业产品出口等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为工业统计数据,涵盖了工业产销存、财务状况、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等部分数据,既有当年详细的分组数据,也有历年份发展变化数据,方便研究使用。第三部分为工业企业市场竞争排行榜,排列出工业50强企业。第四部分为广东大型工业企业名录。第五部分为附录,辑录了2014年全国工业统计数据和主要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年鉴》编辑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1.《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几次变化,使用数据时应注意。根据国家统计制度,1998-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口径为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2007-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低于500万元的国有工业企业不包括在内;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规模以下工业指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的工业企业和个体经营工业单位,通过抽样调查取得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实施调查。

3.从2011年年报起,工业行业分类按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划分;企业大中小型划分按2011年《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标准执行,增加了微型企业分组。

4.鉴于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行业分类、企业规模划分都发生了变化,从2011年起,《年鉴》增加了2010年按2000万元口径、按新行业分类和新企业规模划分的主要经济指标,以方便以2010年作为基期的对比分析。

5.鉴于国家统计局按收入法确定工业增加值,《年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起按收入法公布,在使用数据时请注意。

6.由于工业统计制度改革,2009年起年报不再统计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因此无法计算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的流动资金周转率和综合指数。

7.从2012年起,《年鉴》增加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指数、历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先进制造业有关指标、各市现代产业主要指标等数据。

8.工业企业50强企业等资料来源于工业企业年报数据,按法人在地原则统计。

9.全国工业统计资料由国家统计局工业司提供。

10.书中统计范围未注明的均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指标未加注明的均为现价数,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11.民营工业:根据2012年广东省统计局修订,民营经济包括两部分。一是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其他联营企业、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个体户、个人合伙。二是工商登记注册经济类型中由集体、私人、其他控股的以下混合经济: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12.高技术制造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包括核燃料加工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

13.装备制造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总称,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七大类行业中的重工业。由于2011年年报起,使用新的行业分类标准,装备制造业下的各行业分组作了相应调整,具体以表为准。

14.先进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船舶制造、飞机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和化学制造业。

      本书在整理编辑过程中,得到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工业调查处、生产投资价格调查处及各市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