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计广东常住人口2035年达峰值 接近1.3亿

31.03.2018  21:54

  原标题: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预计广东常住人口将在2035年“见顶”,峰值接近1.3亿

  目前,全国各地掀起的“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并且大有逐步从人才蔓延至人口层面的趋势。作为全国经济和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也是最近几年吸引人才和发展人口最为积极的省份之一。

  早前出台的《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总量达11400万人左右,2030年达12500万人左右的目标,并强调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城市群人口集聚等。

  当前,广东面临着什么样的人口发展形势?广东的生育水平将出现什么样的走势?将如何扭转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

   生育政策进入转型期

  《21世纪》:近年全国各地竞相加入“人才争夺战”,并且现在逐步蔓延到人口层面,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当前的人口问题?

  董玉整:一个基本认识是,人口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战略性的特征,这意味着人口问题要从一定战略高度,系统性统筹解决。

  当前的人口问题,关键在于人口结构失衡,其中突出的一个是年龄结构失衡。一般而言,15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在75%左右比较合理,剩下的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占25%,但现在每年出生的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等于不断压缩劳动年龄人口。

  这导致人口缺乏活力和后劲,并且劳动人口减少的局面还将持续多年。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才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1世纪》:近年来,从“单独两孩”再到“全面两孩”,我国生育政策逐步放宽,这是人口战略的转向?

  董玉整:首先应该客观准确评价过去40多年所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项政策推动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人口发展道路,包括控制了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提升了妇女儿童的健康、劳动者素质、受教育年龄,也在缓解人口对环境资源压力、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发挥了作用。

  不过,我国的生育政策也确实出现转型,现在是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突出鼓励,并且强调要从过去的强制和管理转向服务。

  当然,未来政策也肯定还将继续放宽,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

  当前的人口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生不生的问题,需要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去把握和解决。比如,生不生二孩背后,涉及教育、健康、养老和医疗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捆绑在一起,包括谁来带孩子、隐性歧视等,形成了一种“生育焦虑”。

  我们前不久做过一项调查,超过80%的人坚决表示,即使政策全面放开,也不愿意生三孩,主要原因是觉得负担太重。

  这些问题实质是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必须从国家层面,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才能够解决。过去40多年来,我国一直执行较为严格生育政策,如今转向鼓励和服务生育,相关配套举措不可避免地一时半会跟不上。不过,十九大报告也已明确,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这一点,广东的认识比较到位,《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中专门有一节强调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出要完善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制度环境、强化公共服务的资源支持等。

   广东新增出生人口数2019年“见顶

  《21世纪》: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人口发展趋势如何?

  董玉整:从生育情况来看,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1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万人左右,情况比全国好;人口年龄结构方面,2017年广东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8.62%,也低于全国。

  不过,广东不能掉以轻心。从生育情况来看,我判断2018年出生人口还会继续增加,但到2019年估计就不会这么多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短期也很难扭转。

  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育期妇女随老龄化不断减少。近年来,全国生育政策逐渐放宽的背景下,广东生育情况较好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流动人口中蕴藏着数量较多的生育期妇女。

  《21世纪》:这样的话,广东提出的“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1400万人左右,2030年达到12500万人左右”目标能实现吗?

  董玉整:刚刚说了,广东的出生人口增长能力到2019年就将到顶了,但再综合考虑人口流入等因素,还是可以实现。

  我推测,到2035年左右,广东的常住人口可能接近1.3亿,然后差不多也就到顶了。

  《21世纪》:除了规模,广东未来的人口发展还面临什么问题?

  董玉整:广东比较突出且特殊的一个问题是人口密度较高,但同时人口地区分布非常不均衡。2016年,广东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12人,相当于全国人口密度的4倍。并且,广东全省超过五成的常住人口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并且从趋势上看还在不断聚集;同时,粤东西北也各有问题,如一些地区人口大量流出、粤东人口密度全省最高。

  这种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一方面是加剧了广东内部区域的发展差距,严重一点地说,不平衡会产生恶性循环,一个地方越穷,人越往外走,而人越少又越难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不均衡会对人口密度过大的地区形成巨大的环境资源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这还将在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分配上产生“反向不公”问题。

  《21世纪》:什么叫“反向不公”?

  董玉整:以医疗资源为例,占广东总人口约52%的珠三角,拥有约70%的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均衡思维,我们应该补齐非珠三角地区的公共卫生资源,推动更多资源外溢和下沉,但如果非珠三角地区的人不断往珠三角地区流动,资源下沉后服务谁?该按什么标准配置?

  如果不从根本解决人口分布不均,扭转非珠三角地区人口持续向珠三角地区流入的态势,即便资源外溢和下沉了,最终也留不住。

  与之对应,针对城市资源配置也得综合考虑。这是人口之所以是基础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需要进行人口发展规划的根本原因。总的来说,人口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需要着眼全面和长远。

   东莞、佛山已形成不可替代优势

  《21世纪》:所以广东需要从人口着手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

  董玉整:可以看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发展情况紧密相连,针对粤东西北的问题,简单理解,就是需要从中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人留得下,甚至让外出的人能够回流,支撑地方发展。

  广东提出发展城市群,就是这样一种想法,希望通过城市群在一定范围内,聚合一定规模的城市,逐步完善功能,进而聚集人才、产业、财富和文化,并不断对周边产生辐射。

  所以,此番广东的人口发展规划进行了全省范围内的城市群布局,包括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形成不同涵盖层级的城市群和城镇化体系,实现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以及再往下的五六十万的镇,各层级各有特点,相互支撑,融合发展。同时,强调要加强珠三角城市群的辐射带动,更好发挥整体效益。

  由此,通过城市群引导人口合理均衡分布,进而解决产业聚集和发展失衡,财富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21世纪》:广东将东莞、佛山定位为特大城市,但现在人才争夺激烈,未来在城市群内部,两市人口会否受到广深的虹吸?

  董玉整:城市群的人口聚集,并不是笼统地说要多少人,而是要能够支撑经济不断迈向高端发展的人口。这需要城市群在提升现有人口资源结构素质和吸纳外来人口之间找到平衡点。

  当前,人才争夺的白热化表明各地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这应该值得肯定,但在如何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上,政策还有待成熟。

  对于佛山、东莞而言,要先明确一点,这两个城市的人口已经达到特大城市标准,也就是500万-1000万,此次更多只是一种明确,并非是要求两市以此为目标去大举“抢人”。

  佛山、东莞区位特殊,毗邻广州、深圳,一直以来受益于这两个一线城市的资源外溢,经济发展迅猛,并均已形成自身人口基础、城市发展特色和产业竞争力,一些优势广深已不可替代。

  未来随着城市群建设提速,这些城市之间将进一步融合发展,并且以佛山、东莞目前近万亿的经济体量,对人才还是有很强吸引力。

责任编辑: GD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