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开发“双到”迈上新征程

17.10.2014  11:45

  从2014年起,我国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

  全国“扶贫日”的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开发事业,核心内容是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社会参与、培育良好风尚。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设立“扶贫日”是我国继续向贫困宣战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近期,我省将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开展“扶贫日”活动的工作部署,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扶贫日”活动。

  广东开展社会扶贫经验丰富,特别是近几年来,“广东扶贫济困日”取得了突出成绩,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掀起了广东社会扶贫的热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到广东省调研时曾指出,广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从广东扶贫济困日到全国“扶贫日”,广东的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迈入新征程。

  从2009年起,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举全省之力、聚社会之财、集全民之智,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形成了领导重视程度最高、扶持政策最实、资金投入最多、社会参与最广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去年4月,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为全国贡献精准扶贫等领先经验的广东再一次踏上新征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要更加注重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贫困问题。

  省长朱小丹强调,新一轮扶贫开发务求实际成效,抓好扶贫机制改革创新,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战,努力开创我省脱贫奔康致富的新局面。

  在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下,围绕发展抓扶贫,抓好扶贫促振兴,融入振兴粤东西北的大潮中,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广东人再一次以满腔的热情和勤奋投身于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战役之中。

  刮起“富广东”脱贫风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经过30多年的积累,珠三角地区已富甲一方;然而,在粤东西北一些山区,仍然有大量的贫困现象存在。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课题突出地摆在了决策者们的案头。

  2007年冬,省委、省政府从大局出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政治责任心,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设计了一整套理论和实施工作方案,在南粤大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富广东”脱贫风。

  “发达地区最缺的是技术工人,欠发达地区最重要的资源是富余劳动力,如果我们能引导欠发达地区培训技术工人向发达地区转移,就可以实现互惠互利。”200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省委书记汪洋来到清远进行调研,他在清远的重要讲话成为今天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撑。

  广东将扶贫开发“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和“双转移”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我省珠三角发达地区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进行通盘统筹考虑。

  “规划到户”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查,制定帮扶措施,搞好脱贫规划。“责任到人”就是将全省的贫困村、贫困户分配落实到省直、珠三角、当地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定单位、定人、定点、定责帮扶,实现一村一村解困,一户一户脱贫。

  在第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中,全省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7.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占66.1亿元;平均每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667.2万元,帮助发展经济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共28868个。

  扶贫济困日让帮扶走向社会化

  提起扶贫社会化,不得不提每年6月30日的“广东扶贫济困日”。这是广东扶贫开发社会化的创新内容,也是社会共同参与帮扶、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具有先行先试意义,具有排头兵作用。

  “广东扶贫济困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活动日,也是目前广东省社会各界参与面最广、惠及范围最宽、社会效果最好的一个全省性扶贫济困的大型慈善活动。该活动始于2010年6月,由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倡导,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各级“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组织策划,广东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积极参与。

  活动结合广东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战略部署,鼓励广东全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活动,帮助广东城乡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特别是广东省3407条贫困村、158.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广东扶贫济困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并开展项目推介、访贫慰问、宣传教育、公益慈善以及630活动仪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扶贫济困活动。

  2010年6月30日活动开始以来至2013年8月31日,全省累计认捐136.8亿元,款物到位率超过80%。此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良好社会效果,达到了设立的目的。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省人民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从第一轮实施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大力推进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以及粤东西北14个市“五方挂钩”制度,全省先后派出5000多个工作组、近2万名干部进村驻点,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入村到户、不留死角。

  扶贫开发融入粤东西北大发展

  去年4月,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为全国贡献精准扶贫开发等领先经验的广东再一次踏上新征程。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广东人再一次以满腔的热情和勤奋投身于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战役之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新一轮扶贫开发要更加注重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要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省长朱小丹要求,新一轮扶贫开发务求实际成效,努力开创我省脱贫奔康致富的新局面。今年8月27日,朱小丹省长在全省扶贫开发“双到”现场会上,围绕扶贫开发机制改革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当中的亮点是,广东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扶贫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统一起来的扶贫开发新思路。一年多以来,通过大胆利用市场意识求新求变,成为不少单位帮扶工作思想的指挥棒,并迅速取得了成果。

  去年6月,全省7986名驻村干部全部按时进村入驻。已全面完成2571条重点帮扶村20.9万户、90.6万贫困群众的建档立卡、电脑管理工作,100%落实了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人并在村委会张榜公示,100%制订了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三年帮扶规划和各年度的帮扶计划并按要求进行公示,为全面推进对口帮扶打下了坚实基础。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以及有扶贫开发任务的77个县,均制定出台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扶贫对象、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各地的工作方案和举措紧密结合当地和帮扶地区的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扶贫日,广东在行动

  “10.17,邀你一起

  今年全国“扶贫日”的行动口号是“10.17,邀你一起”,我省各地将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扶贫日”活动,努力把“扶贫日”活动打造成推动我省扶贫开发事业和慈善文化发展的新品牌。

  饮水思源:

  书画捐赠助解老区医疗困境

  “广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革命老区面积占全省40%、人口占全省30%,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老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由于地理区位和历史的因素,老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老区山区处在贫困状态。”14日下午,广州市政协原主席、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下称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的一番开场白触动了在场的众多书画家。

  这一幕出现在由九三学社广东省委、省老促会、省老区建设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思源反哺老区,助解医疗困境”书画捐赠仪式上。

  该活动通过书画捐赠义卖筹资,所得善款将全部用于帮助老区卫生院添置急需设备、培训医护人员、提高老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补助老区乡镇贫困重症人员治病等。

  当日活动中,有30多位知名书画艺术家现场捐赠书画作品30多幅。省老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筹集书画后,拟于12月下旬或明年1月举行一场书画义卖会,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企业家、热心人士参加,在会上进行认购书画,“乐观的话,此次捐赠的书画可望募得善款约800万元。

  指尖上的慈善:

  扶贫公益短信捐赠电信端口开通

  为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广东的扶贫济困事业,探索新形势下常态慈善公益募捐的新途径,15日,“助力扶贫,共享幸福”慈善公益短信捐赠端口开通仪式举行。这是我省贯彻2014年全国“扶贫日”系列活动之一,广东省扶贫基金会与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在仪式上正式签署短信捐赠运营合作协议,标志着10639979慈善公益短信捐赠电信端口正式开通。

  广东电信手机用户均可通过该短信代码随时直接为广东扶贫济困事业进行公益捐款,捐款从电话费里扣除。广东电信手机用户只需编辑数字2、5、10发至10639979,即可捐款2元、5元、10元,可以重复捐赠,每天每个号码最多捐赠30元。例:如需捐款5元,则发送5到10639979即可。

  省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捐款将全部用于帮助解决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就医、读书、住房以及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扶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实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此外,将加强扶贫募捐资金的管理,全面公开资金使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文化扶贫:

  “梦想知识包”抚慰贫困地区精神饥渴

  17日下午,由省扶贫开发协会、省报刊发行局举办的“广东梦想知识包”项目将启动,并发动社会各界及市民群众捐赠以励志、科普、教育、名著等类别书籍为主的“梦想知识包”,丰富贫困乡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和文化环境。

  项目以我省新一轮2571个贫困村村委会和贫困村约100万中小学生为受益对象,通过为贫困村村委会订阅涉农性报刊(如《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传递三农政策动态和市场信息,打通信息梗阻,授人以渔;向贫困村中小学学生赠阅包括励志、国学、科普等在内的“梦想知识包”(课外读物),为学校捐建“爱心图书室”,丰富贫困乡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改善贫困乡村的办学条件和文化环境,抚慰贫困村的精神饥渴。

  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长钟韶彬表示,“广东梦想知识包”项目从以往改善生活条件为主的扶贫开发扩展到物质与文化扶贫并重,丰富了贫困地区群众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授人以渔。

  扶贫开发小知识

  10月17日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贫困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要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通过了将10月17日设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决议,旨在促进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意识。

  从2014年起,我国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今年全国“扶贫日”的行动口号是“10.17,邀你一起”。

  ■广东扶贫先进

  他们,让广东扶贫星火燎原

  “爱心有多大,影响就有多大。”近年来,广东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发动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投入,掀起广东社会扶贫的风潮,涌现出一批典型企业、单位以及驻村干部,他们甘于奉献、扎根基层、实实在在用行动回报社会,使广东扶贫开发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升温。

  “十亿叔”扶贫美名不胫而走

  在今年6月30日的广东省扶贫济困日上,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及副主席杨惠妍再次捐出1亿元支持广东的扶贫济困事业。自2010年开始,碧桂园全面系统参与全国各地扶贫济困工程。杨国强视这份事业为房地产事业之外的“第二份事业”。2012年杨国强曾向社会承诺:“今后10年,和女儿杨惠妍再拿10亿元,每年1个亿,专门用于扶贫”,“十亿叔”的美名不胫而走,今年杨国强再次兑现了承诺。

  碧桂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济困理念也落实到各项扶贫济困工程当中。近4年来,在碧桂园扶贫济困办公室与当地政府的具体工作下,碧桂园的扶贫济困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碧桂园在清远市英德树山村整村改造和绿色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已经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样板。花都梯面镇特色小镇的改造、肇庆下帅乡的移民改造工程、佛冈水头镇全民技能提升项目和生水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在碧桂园的支持下因地制宜、一改以往贫穷落后的面貌。

  带动更多爱心企业参与慈善

  在南粤,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积极投身于扶贫慈善工作,并成为全国典范。今年9月,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自2011年以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内慈善事业上累计捐赠善款10715万元,辐射佛山、顺德、北滘、英德、连南等地区。爱心善款主要用于敬老、扶贫、助困、助教、建设移民新村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除了美的集团本身做善事,更可贵的是其带动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慈善事业。作为佛山市顺德区扶贫开发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单位,美的集团充分发挥企业的自身优势,一直积极组织和发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拓宽扶贫开发资金渠道,为爱心企业捐赠善款搭建了爱心桥梁。自2013年6月至今,组织发动了顺德区扶贫开发协会会员单位累计筹得顺德区扶贫开发“双到”善款近1000万元。

  近三年来,美的集团先后荣获顺德区扶贫开发“爱心组织奖”、佛山市公益慈善“传媒推崇爱心企业奖”、广东省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奖。

  奋斗至最后一刻的驻村干部

  2012年11月22日深夜,广州派驻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荔潭村扶贫干部郭建南因劳累过度去世,年仅50岁。当同事第二天早晨发现时,他仍坐在办公桌前,桌上有一份没写完的工作方案。

  从到荔潭村这一年零8个月不长的时间里,郭建南给荔潭村带来了不少变化:补好村里学校的破窗户、装上自来水;村委会的老房子变成了崭新的综合楼;两条自然村的泥巴路变成了硬化水泥路;清好了平山村的主要进水沟;修好了一座陂头;买回两台抽水机给难取水的田地灌溉;帮贫困户改造了危房;给贫困、特困老人买了养老保险……

  通过近两年的扶贫开发,荔潭村实现贫困户100%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100元,村集体收入从6000元上升到15万元。当扶贫任期接近尾声的时候,郭建南还想着为村民留下些什么项目,形成长效机制。事发前一周,郭建南一直马不停蹄,深夜连续加班。去世当晚,郭建南坐在办公桌前还在为此琢磨思索,最后留下一份没写完的方案。广东省委追授郭建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这些在扶贫驻村工作岗位上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干部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在社会发出正能量的伟大光辉。而郭建南只是4年来,广东两轮扶贫开发近2万名驻村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以超强的责任心扑在艰苦的扶贫开发工作上。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爱岗敬业的事迹,谱写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人之歌。

  撰文 谢庆裕 付强 统筹 邓圣耀

  图片为资料图片 编辑统筹 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