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抓实旅游扶贫创造美好生活

19.05.2017  15:12

  近日,在广东省扶贫与旅游发展研讨会上,广东省旅游局局长曾颖如介绍,广东已探索出“景区带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户”“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等旅游扶贫模式,让农村变景区,农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让旅游扶贫重点村变成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和游客的乐园。

  粤东西北地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近日,广东省旅游协会组织旅游扶贫采风团深入粤东北的河源市、梅州市这两座古老的客家文化城市。越走近乡村就愈发可以看到原生态的景色、更多古朴的客家民居,更浓厚的客家民风。河源和梅州因地理偏僻,其经济发展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较为缓慢。近些年,在旅游扶贫带动下,一批生态、人文景区在崛起,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绿色生活。

  在走访中,一位扶贫驻村干部说,单靠政府补助并不是长久之计,根本做法是要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行动起来,富裕起来。要让扶贫产生长期效应,发展旅游就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带动当地村民收入增长

  “今年清明节,果园里一天能有三四万人呢,工人们忙都忙不过来,生意真是太好了。”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福源果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对笔者说。

  这是当地旅游扶贫成果的一个缩影。今年坪围村的入村游客达到了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00多元,旅游直接带动的收入增长占总收入增长的30%。这对于当地人来说,无疑是个可喜的增长。今年,当地还要举办首届水果采摘节,希望借助节庆活动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坪围村邻近粤赣高速和205国道,交通便利。又因当地有水果种植业的基础,所以种果产业初具雏形。现在坪围村有3个较具规模的果场,果园采摘旅游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每年都有来自珠三角旅行团入村采摘、观光旅游。

  旅游产业的扶贫也深入到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采取的是果场通过租赁村中土地,农场给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的方式带动扶贫。”果场负责人孔祥文这样说,当地的村民们在生意好的时候,可以拿到一天80元的补贴,一个月两三千块的收入比之前大有增长。 “单单靠政府拨款来养贫困村,这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在引导当地的村民种植无花果,可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无花果,它的产值高,理想情况下一亩地就可以收获500斤,市面上1斤可以卖到30元。在种植上可以做到短平快,我们免费提供给村民发放树苗和培训种植技术,通过农户参股的方式,当地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共同开发经营管理,实行集体分红的经营模式,这样才可以将利益分配到每家每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自然提高起来了。”坪围村第一书记蓝诗这样介绍,今年村子里开始了100亩无花果种植田的试点,虽然起初响应的村民寥寥无几,但他希望未来能通过政府主导,带动大部分村民,等大家看到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的时候,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河源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做好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总体规划,策划一批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招商引资项目,与商务部门联合对外招商,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引进更多的投资商。

  梅州市新联村位于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上,其中中西合璧的联芳楼,独具特色的牛角屋都被列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从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的角度来看,新联村具备比较深厚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现在,新联村已经完成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及系统录入工作,开始按照三年工作计划及帮扶计划开始相关扶贫措施,拓宽村集体及村民增收渠道,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

  依托新联村现有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梅州市旅游局实施了产业帮扶,通过规划策划,以新联村为核心,与周围旅游点连接打造乡村旅游线路,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我们实施了乡村旅游‘八小工程’: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点、一个农夫产品商店、一批旅游标示标牌、一个游客咨询中心、一个A级景区。”梅州市旅游局调研员杨贵宏说,目前八小工程正在进行中,同时还组织发动村民利用闲置农房,特色民居开发经营农家乐和民宿,扩大收入来源。

  扶贫开发凸显乡村特色与品味

  “大家一直都在说国内没有乡村,只有农村。”旅游规划专家黄志鸿这样说。的确,村落景观同质化已经成为了目前乡村旅游的一大痛点。对于有着一定生态资源的贫困村来说,发展旅游的确是脱贫致富最快也最持久的做法,但多数贫困乡村因为经济发展原因仍保留着原始的村容村貌,这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却也是旅游发展的优势。因此对于贫困乡村而言,保留地域特色和提高规划品味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今年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旅游协会聘请了多位旅游规划行业内的专家,分批次深入到省内的贫困村中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为当地的村干部们支招,把脉出当地的旅游特色和资源。

  其实在河源和梅州,有着自己乡村特色的村落还很多,河源的仙坑村立足本村生态环境优势,依托康禾镇旅游总规划,在大力推进生态茶产业和农业的基础上,以古建筑群为依托,打造出了一批突出乡村生态、生产特点的农村旅游产品。梅州蕉岭县的高思村不仅是一个长寿村,而且也是一个有着酒文化的乡村,全村共有大小制酒作坊一百多个,专家指出,完全可以依托长寿村和酒文化的结合,打造康养旅游和产业旅游。

  梅州市西江镇新联村是梅州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有着文化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村子里中西合璧的联芳楼、内敛古朴的牛角屋均保护完好。为了利用旅游经济带动当地村民脱贫,新联村重视起专业力量,已聘请了旅游规划团队广州智景规划设计公司完成编制新联村乡村旅游的规划策划。“这里的旅游资源非常好,古民居成群态分布,非常适合做有着客家风格的民俗基地,除去被列为省市级保护单位的几所民居之外,其他有着当地特色的民居可以被打造成特色民宿。”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学者鲁鸿滨说。

  “既然地理位置上有一定劣势,那么就要在游客停留时间上下功夫了。我建议打造精品民宿,并且引入体验农业旅游的理念来吸引亲子游市场,游客不仅能玩得开心,住得舒服,还可以体验农作的乐趣,这无形当中就把游客的停留时间拉长了,对当地的经济收入也会有积极影响。”黄志鸿说

  丰顺县八乡山滩良村在旅游开发上也存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弊病,从县城出发还需要两个小时以上车程,这使得现在村子里游人还很少。但作为“炭寮星火”红色旅游区的核心区,该村既有保存较好的革命历史遗迹,有着广东少见的红色旅游资源。村子位于八乡旅游黄金圈,有效地串联起了多个景区。“这里自然生态自然非常好,旅游开发可以开展,但老房子建筑千万不能拆,保留下来的原汁原味会成为它在旅游产业上的有效竞争力。”鲁鸿滨赞成村落旅游开发要保留原始的建筑美学。广东青旅副总经理李雪纯则表示可以借助山路优势,发展四驱车、骑行、徒步等年轻人喜爱的项目,来增强滩良村的旅游效益。

  “现在不少贫困村在进行旅游扶贫的时候,没有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打造出来的这些旅游景点、民宿民宅的景观风格只是村民觉得好看的,却不是游客想要看到的。这要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详细的景观规划才能慢慢发生改变,相信未来省内可以有更多的乡村,而不仅仅是农村。”一位规划专家说。

  作为挂职在坪围村的第一书记,蓝诗最美好的愿景是村子能够像《乡村爱情》里一样,在村口设立一个由村委会成立的旅游开发公司,股份归村民集体所有,门票收入可以用于整个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构想,希望未来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