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出个人诊所医疗责任险

20.07.2017  12:01
原标题:广东推出个人诊所医疗责任险

  你知道吗?每次去二、三级大医院看病,有一份隐形保障环绕着医患双方,它就是医疗责任险。出了事,有保险公司担着赔付风险。以前,这份保险并未覆盖到基层医疗机构。

  然而,7月20日起,中国人保财险与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共同推出了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责任险,以后在小医院、个人诊所看病,出现医疗事故,医疗责任、法律费用、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都有保险埋单,每年2500元/间、500元/人的保费,小诊所也能轻松负担。

  医疗业界认为,广东推出个人诊所医疗责任险,无疑为医生多点执业装上“助推器”。医生们再也不用担心到社区执业会因诊疗事故赔得倾家荡产。

   新医责险

  个人诊所2500元/年

  可保60万元赔付

  据悉,中国人保财险与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共同推出的一项新医疗责任险项目,专门面向基层医疗机构,无论公办还是民营性质的小型机构,都可投保,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合伙人全科诊所等基层小医疗机构的医疗风险转移能力。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这一医责险适用条款同样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医疗责任险(2008版)》,提供医疗责任、法律费用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等三种保障,还附加了医务人员遭受伤害责任、医疗机构场所责任、外请医务人员医疗责任等保险条款。

  只要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医护人员清单、医疗责任险投保单等资料,哪怕是个人诊所,也能投保医疗责任险。保险费=医疗机构保险费+医护人员保险费,医疗机构保险费2500元/间,医护人员500元/人,医疗责任年度累计赔偿限额为60万元,每人赔偿限额为20万元,附加保险责任赔偿限额达人均20万元,特别适用于无床位、无手术,且医护人员数少于10人的小型医疗机构。

   嵌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基层医生诊疗行为可溯

  值得一提的是,今后广东基层医疗机构医责险,还嵌入了由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引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BMJ BP),推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全科信息系统。

  省家医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育雄指出,基层医生诊疗一直没有大医院那么规范,甚至有的医生还一直在手写病历、处方,造成诊疗行为不可追溯,这也是医疗风险转移的难关所在。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全科信息系统,供免费使用,可有效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规范诊疗行为。一方面可以大量降低医疗事故,另一方面,也让医生的诊疗行为可追溯,系统关于疾病诊断和治疗权威的标准化方案也是医责险中确定理赔责任最重要的参考。

   背景:

  传统医责险保费贵 社区医院难承担

  “在我国行医,一旦出了医疗事故,医生心理压力、经济负担都非常大。”省家庭医生协会会长张寿生说,因为医院、医生要共同面对的医疗风险多达六方面:1.医疗意外、并发症;2.药物的不良反应;3.猝死;4.特殊体质;5.输血感染;6.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大医院医责险保费过百万

  “一出事,医患双方陷入纠缠,简直让人头大无比!”在广州地区一医院肾病科任副主任医师的严先生直言。2014年底,国家五部委发文,要求二、三级医院要购买医疗责任险,严医生与同行们都“松了一口气”,“哪怕每月要在工资里扣四五百元的保险费用,也认了。”严先生说。

  省卫计委原巡视员廖新波告诉记者,当时根据五部委发文,广东要求到2015年底,100%三级医院、80%二级医院要买医责险,“到底真正有多少医院买了,确实不知道”。他指出,推进的最大问题是年保费很高,当年不算很大型的医院,年保费一般也要100万元左右,哪怕一年无事故赔付,次年保费打八九折,很多医院也觉得负担不轻。因此,医院出面买医责险,再将费用摊到医生头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廖新波指出,7月1日起广东实施医药改革,药品零加成,少的收入里10%要靠医院自我挖潜来弥补,医院管理者第一时间想的可能就是减员,这意味着医护人员更容易陷入事忙、人疲、出错的境地,预计医责险的投保热情会增加。不过,上述情况,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合伙人全科诊所等基层小医疗机构无关,因为上述医责险是大额险,动辄上百万元的保费,他们无力承担。

  没有风险转移的能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们只好自保,日常只做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的诊疗,时刻准备着将棘手病人上转,几乎成为“慢病开药处”。省卫计委基层指导处调研员史明丽指出,这种情况与正在推行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70%~80%看病问题在基层解决形成了悖论。

   国外医生多个人投保

  “在国外,无论医疗机构多大、多小,无保险,不敢开业、不敢行医。”廖新波告诉记者,医疗责任险,西方国家称之为“医疗过失责任保险”或“专家责任保险”,如果诊疗过程总是出错,保费不断增高,最后可导致不能行医,只能转行如卖药去。

  廖新波介绍,他有很多学医同学在美国,美国医疗机构的年保险额度在50万美元~1.5亿美元;美国医疗机构也会为聘用的医生投保,但医生个人投保才是主流。个人投保因从医专家不同、风险不同,保费分等级。产科在美国是医疗风险最高的专科,医生投保年费高达20万美元;其次是脑神经外科,保费最便宜的是病理科,因科技进步,失误率下降,平均保费约为1万美元/年。

  有了保险医生会否行医不严谨?廖新波转述同学的体会说,保险转移了赔付风险,但更要求提升医疗质量、医者责任心,因为相当于医生要珍惜自己的品牌、口碑,否则连保障行医的医责险都买不到。(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杨清然)

东莞将建设分级诊疗信息平台 居民可上网预约医生
  东莞将以“石龙组团”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试点医疗新浪广东
惠州试点建51个医联体 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本报讯 (记者张 斐 通讯员苏秉成 刘勇)昨日South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