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动智力援疆 “大组团式”模式为喀什献智

07.07.2017  11:03
原标题:广东推动智力援疆 “大组团式”模式为喀什献智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希望通过书法培育孩子们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如果有人问南疆的朋友,你们心目中最敬重的职业是什么?许多人回答是医生和老师。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许多孩子也把医科和师范类院校当成首选。

   通过多年来长期不懈的对口支援,南疆的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里的高端人才数量和科研能力水平与国内大多数省份仍存在较大差距。“献智”工程已成为摆在援疆工作面前的大事。

   自2010年新一轮援疆以来,广东在智力援疆方面投入的资金就有25.96亿元,组团式人才专家1200多人次,援建医疗教育学校(机构)200多家,为南疆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智力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刘俊 徐乐乐 通讯员 曾励 发自新疆喀什

   大组团”医疗援疆

   万里接力救治5岁男孩

   今年3月30日,一名患有扩张性心肌炎的5岁男孩小安病情危重,转诊到广州对口支援的疏附县人民医院。此前小安接受多方治疗仍没有好转,因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已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

   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获悉这一情况后,组织了疏附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袁俊、心内科医生鲁明军、儿科医生卢成瑜,以及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张成喜、儿科医生王伟光等援疆专家对患者进行会诊。

   4月11日,援疆医生鲁明军与疏附县医院特护人员魏颖超决定陪护小安飞往广州。

   经与南方航空公司协调,特许将小安必需的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仪、注射器、留置针等设备和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医用药品带上飞机。此时,5000公里外的广东后方也已做好接诊小安的一切准备。广东省卫计委和南方航空公司接力开通了下机后绿色通道,广东省人民医院派出救护车抵达机场,为救助小安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经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及纠正心功能等治疗,5月17日,小安病情稳定顺利出院了。

   小安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得益于广东此前探索构建起来的“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大组团式”医疗援疆新机制。

   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贺宇表示,小安的成功救治,是一场跨越地县两级援疆医生“大组团式”的救助,是一场跨越万里空间的爱心传递,也为援疆省市整合医疗人才资源,探索新的医疗帮扶机制提供了思路。

   近期,在广东省和深圳市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共同推动下,“广东-深圳”医疗人才“大组团式”援疆战略合作联盟在喀什正式成立,包括广东省直医疗机构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等9个地市100多名援疆医疗卫生人才,都成为该联盟的成员。

   来自广东省卫计委的援疆干部孙宝山表示,医疗人才“大组团式”联盟充分整合广东省对口援疆医疗资源优势,为喀什地区群众提供了精准的医疗服务,大大提升了援疆专家的工作效率。

   经过广东省第六、七、八批援疆工作队的接力支援,已经为喀什地区医疗人才“大组团式”援疆联盟打下了坚实基础。2010年以来,广东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已成功评为三甲医院,为了继续“强三甲”,广东动员25家省市三甲医院200多名医生专家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帮助喀地一院综合实力从全疆第十五位、地州第七位,分别上升到第三位、第一位。

   援疆医生的到来,让许多当地原来做不了的手术开展了起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援疆医生伍桂军告诉记者,严重的角膜溃疡、翼状胬肉等眼表病是困扰南疆少数民族患者的一种常见眼病,但南疆因缺少人体捐献的眼角膜,许多角膜移植手术无法开展。经几批援疆医生的努力,喀地一院建立起了可以部分代替眼角膜使用的羊膜库。目前,援疆医生已经治愈严重眼表病患者数百例。

   据统计,2011-2017年,广东已先后选派581名医务人员入疆开展援助,诊疗患者22.7万人次,实施手术2.5万台,填补当地技术空白185项,帮带技术人才632人,有力推动了喀什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教育援疆

   全面推行“双语”职教对接产业需求

   “‘双语’教育搞得好,全靠党的政策好,援疆一轮又一轮,变化一番又一番,天山南北变化大。”在伽师县双语小学,四年级学生伊尔班江·玉素普流畅的国语演讲引发大家的掌声阵阵。

   如今,在广东对口支援的“三县一师一市”地区,从幼儿园至大中院校都已掀起学习普通话的热潮。这得益于广东教育援疆率先实施的“双语”教育全覆盖全提升工程。

   从2014年秋季起,广州对口支援的疏附县实施“双语”教学试点,2015年在全县乡镇中心小学推广,2016年在全县小学推广。近3年来,广东投入援疆资金6800万元,面向全国招聘了639名教师,分配到疏附县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育工作,解决了受援地普通话教师缺乏的问题。

   事实上,广东不仅在基础教育上“敢吃螃蟹”,还在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领域着重发力。2013年,来自广东佛山的援疆干部胡大强刚到伽师县职校当校长时,便深刻感受到了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性。

   “这里的困难比想象中还要多,教师队伍水平低,学生就业率低,流失率高。”胡大强告诉记者,一方面喀什地区的很多企业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很多毕业学生又无法顺利就业,这其中就有职业教育存在短板的原因。

   针对这种现状,胡大强经过调研和借鉴佛山职业教育经验,推行“二主轴,多模块”的课程体系,二主轴为双语教育和品德教育,多模块则指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对应一个专业技能和一个工作岗位。短短几年,伽师职校如今一跃成为喀什地区的职教名牌学校,在校生也从2012年不足500人猛增到现在的33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7%。

   在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市大手笔投入援疆资金10亿元,协助喀什大学打造新校区。广东省教育厅遴选了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22名专家教师,大力支持喀什大学紧缺专业建设,受益学生达到4000多人。

   “为支持喀什当地产业发展,学校把培养产业工人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来自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的援疆干部、喀什技师学院副校长曹卫国说,在广东多年的对口支援下,喀什地区高级技工学校成功升格为喀什技师学院,使学校从过去培养中、初级工向培养高级工、技师方向迈进。

   广东援疆干部、喀什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周昭国表示,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到内涵建设,广东已形成“全链帮扶、全面对口、全方位推进”的教育援疆工作格局。

   科技援疆

   多名院士加盟 组建南疆首个新型研发机构

   今年5月11日凌晨5点58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发生5.5级地震导致1.2万人受灾。由于地处高原地区,山体复杂,信号、道路一度中断,给救援带来极大考验。

   地震发生时,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卫星通讯车正在塔县进行测试。团队通过光电、集群、卫星等技术手段迅速建立通讯链路、传输图像,将现场图像信息传送给有关部门,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为救援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正是广东援建的喀什广东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单位。作为具备科技创新优势的广东,该如何利用科技资源对接受援地实际需求?

   2016年11月,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与喀什地区行署、地区公安局共同发起,多家研发机构参与,组建了喀什广东科学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作为南疆首个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形成了“喀什广东科学技术研究院+N家研究院+N家科技企业”的“组团式”科技援疆的局面。

   据介绍,研究院以科技强警、政务大数据、智慧农业、卫星通信、科技情报信息等研究为主,集聚广东乃至全国优秀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进驻,以科技组团、军民融合、产学研合作、“前店后厂”等方式,开展创新研究、平台建设,推出了一批重大成果。未来5-10年,将努力建成为立足喀什、面向全疆、服务全国的开放式平台。

   目前,研究院已与航天科工二院、航天科技503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同方威视、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院所达成合作意向,并针对10余个项目进行了对接和深入洽谈。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该院负责人介绍,研究院已成立院士领衔、11名长江学者、千人计划、重点学科带头人、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等组成的高水平专家咨询委员会。接下来,研究院将按照创新引领、需求牵引、市场主导、效益检验的原则,融合多方优势,不断提高该院全疆领先、辐射周边、国内一流科技强警、信息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