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援藏3年见证“西藏江南”之变

27.06.2016  22:00

    新华社记者马晓澄  站在具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林芝市鲁朗镇开阔的草甸上,广东省第七批援藏队伍领队蔡家华难掩激动之情。他的前方,广东历年来援藏的最大“造血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不久将正式对外运营。

    3年前,由73人组成的广东第七批援藏队伍来到了林芝。“缺氧不缺精神、奉献之美为大美、敬业更重创业”……这些贴在食堂墙壁上的文字,成为他们的格言,激励他们去完成3大任务:产业援藏、科技援藏、民生援藏。

     产业援藏:

    让农牧民吃上“生态旅游饭

    依托林芝地区的自然禀赋、资源优势,生态旅游业成为广东“产业援藏”的最佳切入点。其中,鲁朗又成为舞动林芝旅游业的“龙头”。

    鲁朗在藏语中意为“龙王谷”。在这周边,集中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藏布巴东瀑布等多个国内顶级景观。

    “长期以来,这里基础设施破旧,接待能力有限,严重制约旅游业发展。”蔡家华说,“广东援藏干部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这里具有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禀赋。

    此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多次指导小镇建设工作。在上批援藏干部工作的基础上,3年来,一座具有浓郁藏族风情的小镇崛起在鲁朗的土地上。

    小镇的价值将在未来逐步体现,而巴宜区嘎拉村村民就已经尝到了生态旅游的甜头。由广东援藏干部、巴宜区委副书记孙世宏带领的队伍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挥了当地桃花的旅游价值。今年1月到4月该村旅游收入突破120万元,是2013年同期旅游收入的24倍。

     科技援藏:为农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西藏康宝生物科技公司一个房间的墙壁上,这几个红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公司技术总监杨琴正在收集着虫卵,这是人工培育虫草的重要一环。去年,他们得到来自广东省5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

    除了资金,还有技术支持。2014年,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在林芝市波密县扎西岗村发现1株“白肉灵芝”,被鉴定为世界级新种。当西藏雪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淑娟两年前开始在林芝建设灵芝种植基地时,“白肉灵芝”成为种植的不二选择,林芝市科技局提供了部分菌种。

    现在,经过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鉴定,公司种植的灵芝有效成分多糖含量是野生灵芝的10倍,产业价值巨大。未来,公司预期将带动100名当地农牧民就业,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

     民生援藏:让藏族同胞“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生态旅游、农牧业科技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为民生服务。广东省第七批援藏队以民生援藏为龙头,不断增强林芝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巴宜区布久乡珠曲登村,由一个相对落后的村落转变为“小康示范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变,医疗条件也得到提升。乡村卫生室里面,摆放着一些常见药物,旁边是输液室。

    而在林芝市具有重要影响的喇嘛岭寺,僧人们已经搬进广东援藏队伍新修的僧舍。

    3年来,像这样的民生项目、科技项目、产业项目,广东共安排了111个,总投资近1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工和完成项目共94个,另外17个正在建设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