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16年全国居首 图书馆4所增至143所

05.10.2019  15:50
■在广州,各种图书馆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必选项之一。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在广州,各种图书馆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必选项之一。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数据君告诉你,广东文化事业鲜为人知的惊人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文化事业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与输送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新快报记者从广东省统计局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广东公共图书馆数量由4所增至143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

  ■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刘建民 严洁

  博物馆与图书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 居全国第五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省的博物馆与图书馆发展已初具规模,1952年全省建有公办博物馆2座,1978年增至30座,2018年达到184座。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民办博物馆快速发展。全省注册登记博物馆中,国家一级博物馆有4家,数量居全国第五位。流动博物馆成员单位达102个,制作展览77个,观众达1200万人次。

  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1952年全省公共图书馆只有4所,到1965年已迅速发展到46所,到1978年底,公共图书馆发展到76所。改革开放以后,图书馆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至2018年底,全省已拥有公共图书馆143所。进入新世纪,广东提出以大物流思路实现图书流动,并首创“广东流动图书馆”,省财政共投入项目建设经费2987万元,建成流动图书馆分馆62个,接待读者1544.67万人次,阅览图书2934.63万册次。此项目荣获全国文化系统文化创新最高奖——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的特等奖。

  电影事业

  2011年至2015年电影产量增长286.7%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广东电影事业在开创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至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共拍摄9部故事片,68部纪录片,粤、潮、汉、琼等戏剧片,以及介绍普及工、农、商、学、医等方面科学知识的科教片一批。1949年,全省城市电影院只有58座,大部分建于20世纪初或上世纪20年代,少数建于上世纪40年代。至上世纪60年代末,全省电影院逐步增加到142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给电影发展带来勃勃生机。1979年,广东摄制《海外赤子》《春雨潇潇》等5部故事片;上世纪80年代累计摄制《乡情》等故事片99部,影片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从多方面反映各民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生活,尤其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和歌颂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东城乡社会生活。

  “十二五”时期,广东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生产创作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电影产量从2011年的15部提高到2015年的58部,增长了286.7%,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于2010年、2014年居全国第一,涌现出《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等优秀电影、电视剧。

  文化产业

  2017年文企从业人员数量全国居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七分之一,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817.17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0年(1887.7亿元)增长1.55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0年的4.10%增加到2017年的5.37%,比重提高1.27个百分点,2014年以来连续4年占比超过5%,对广东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

  2017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资产总计分别达到17276.9亿元、1525.1亿元、282.9亿元和22695.4亿元,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42万人,位居全国第一位,文化产业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文化艺术

  117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体制改革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美术、摄影、书法、篆刻等创作均获丰收。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由毛泽东为其亲笔题写画名并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作家深入工厂、农村生产第一线生活,先后创作出《羊城暗哨》《三家巷》等优秀作品;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传唱至今,80年代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和抒情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遍大江南北。进入新世纪后,广东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推进原创性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积极稳妥推进全省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广东117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体制改革任务,广东被中央评为文化领域改革先进地区。组建成立广东舞蹈职业学院,培养大批专业文艺人才。

  新闻出版

  1978年至2018年报纸由1种增至99种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新闻出版事业获得长足进步。1949年《南方日报》于广州解放后第九天创刊,1957年《羊城晚报》创刊并成为新中国第一张大型综合晚报,1987年《广州日报》成为全国首家每日出对开八大版的日报,1998年《新快报》创刊,是国内第一份实现全彩印刷的大型综合性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1978年至2018年,图书出版种数由443种增加到11033种,总印数由1.27亿册增加到3.52亿册;出版种数由18种增加到380种,总印数由0.21亿册增加到1.07亿册;报纸由1种增加到99种,印数由3.13亿份增长到22.12亿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迅速发展。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在内的网络出版从无到有,数字出版产业初步形成。

  广播影视

  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9%

  1949年,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从此开启广东省人民的广播事业。1950年增建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同年建立全省收音网,克服当时电台发射功率小、收听工具不足、部分地区白天无电不能收听广播的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播事业迅速扭转状况,朝着面向群众,面向生活,面向基层,从群众需要的角度,按党的政策去开展报道的方向,步入改革发展的历程。广东坚持跟踪、研究、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广播覆盖率显著提高。1980年建立全国第一个设备齐全的立体声广播电台。到2018年全省已有广播电台2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9%。

  电视事业取得飞跃发展。广东是全国建立省级电视台最早的省份之一。1960年正式播出黑白电视节目,1974年建成彩电播出系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开办《国际纵横》《万紫千红》等一系列给人耳目一新的栏目。2018年,全省电视台发展到24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9%。

  对外交流

  “请进来”“走出去”遍及百多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更为活跃。从1951年起,广东即派出一批批表演团体和著名演员出国访问演出。1965年,全省先后组派粤剧、潮剧、歌舞、民族音乐、杂技、曲艺、木偶、幻灯表演等艺术团赴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访问演出。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对外文化交流空前发展,1988年,全省表演团体出访到达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接待67个国家和地区的文艺团体。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每年春节期间选派多批次的文化团组赴世界各地举办“欢乐春节”活动,先后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对口合作。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广东文化周”和“广东文化丝路行”等活动。这些文化活动遍及近150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