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14.10.2022  08:30

  中新网广东新闻10月13日电 题:广东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作者 李怡青 汕宣

  2020年10月13日,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指明方向。两年来,汕头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刻感悟经济特区创办初心,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全面落实“1+1+9”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并在打造聚侨惠侨枢纽上展现新作为。

  此间汕头充分发挥工业有基础、有特色、有亮点的优势,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计划,加快建设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针对汕头人多地少的特点,汕头统筹推进“工改工”和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划定16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规划建设面积约398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汕头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作用,搭建“政产学研金”合作平台,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汕头充分发挥海外1500多万潮汕籍华侨华人的独特优势,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侨情资源库、数字虚拟潮汕家园平台“三大工程”,聚焦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四项行动”,构筑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的“”头堡。着力弘扬“”文化。加强“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和研究,加快推进小公园开埠区、樟林古港保育活化工作,深化“最美侨村”建设,开展“潮剧播种计划”等交流活动,引导海外华侨华人增强文化认同、赓续中华文脉。着力打造“”平台。大力推进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侨梦苑”等涉侨平台建设,发挥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南粤侨创基地、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等平台作用,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与全球5大洲、23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位侨领、潮商和110多个海内外社团视频连线,畅叙乡情、共话发展,在海内外潮籍乡亲的大力支持下,汕头成功获得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两个盛会”主办权。

  汕头通过深入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规划设立华侨产业园、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和“华侨之家”,打造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区。深入实施“1+3+2+4”数字经济发展思路,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先行区。

  汕头加快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汕头联动发展区,指导企业用好RCEP便利政策,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交流往来,有力地拓展了改革开放的广度、深度。

  目前,汕头出台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跨境电商促进条例,成为广东省首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扩大试点和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地区。聚焦问题所在、人民所盼,深入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营商环境等338项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三免”“好差评”“周六不打烊”制度,汕头在《2021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获评“优秀”的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地级市前列。

  汕头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拓展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汕北大道、海湾隧道建成通车,汕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启动建设,广澳港区二期工程建成、三期工程有序推进,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东南亚主要港口和国内沿海港口,“承湾启西、北联腹地”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形成。汕头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持续将财政支出近七成投向民生领域,汕头大学东校区、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落成招生,市中心医院等22个项目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市皮肤病防治院投入使用,练江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转变,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品质生活之基更加坚实。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引领带动汕潮揭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空间资源、产业布局、基础配套等要素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互惠互赢。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深入实施创建平安幸福汕头“六大工程”,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为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汕头接下来将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