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经济如何实现“大而强”?
“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打造沿海经济带,建设海洋强省。”刚刚过去的广东省海洋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
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1.59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我省是当之无愧的海洋经济大省,但综合来看,离海洋经济强省仍有一定差距。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海洋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沿海经济带,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过程中,如何发挥海洋龙头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于27日组织召开“广东海洋经济龙头企业发展座谈会”,听取龙头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良策。
海上风电规划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071万千瓦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是广东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的一个战略,也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举措。作为海洋新兴产业之一,海上风电成为当天会议热议的话题,对于其发展现状多为企业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新能源业务是三峡集团的第二主业,我们的第一主业是大水电,而海上风电又是新能源业务板块的核心。”长江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毕亚雄一开场就对发展海上风电的重要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实现海上风电的引领,既是三峡集团的既定战略目标,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三峡集团改革发展的任务和使命。
毕亚雄同时透露,在广东,三峡集团正在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带动包括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广东省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
有专家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技术基本成熟,具备加快推进良好基础,基于现阶段较稳定的投资环境,未来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较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广东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继江苏盛福建省之后将加快推进海上风电产业的重要区域。
相关数据表明,广东省是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大省,浅水区5—30米水深海上风电估算可开发容量约1315万千瓦,近海深水区30—50米水深海上风电估算可开发容量约7500万千瓦。依据广东海上风电工程规划报告成果,规划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071万千瓦。
据了解,2016年9月,我省首个海上风电试点工程“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本期建设规模120兆瓦,总投资26.83亿元,拟安装37台风机机组。
毕亚雄表示,海上风电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巨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因此,他建议省海洋与渔业厅在项目开发、涉及海域使用方面,从政策上予以适当的帮助,简化流程。
建议广东建设可燃冰全产业链聚集区
自今年5月10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气点火以来,已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可燃冰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中集海工在可燃冰试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中集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是完成这次可然冰试采装备载体。
中集海工总监高上建议,广东省可燃冰、深海开发等海洋领域拥有诸多优势,要争取在深圳依托前海政策优势,联合港澳力量,打造前海海洋金融与服务业集聚区,在深圳大空港地区建设高端装备聚集区,在广东省内合适区域建设围绕可燃冰全产业链的聚集区。
虽然海洋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如何“抱团取暖”更好为实现海洋经济强省贡献力量也是企业家们关心的话题之一。
“广东是第一海洋大省,能否成立一些联盟?”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军民建议,比如海洋装备联盟、海洋生物产业联盟这样的联盟,使各自的企业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和发展。
“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够牵头成立一些组织联盟。”中海达卫星导航总监姜军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广东可以成立一些平台,所有涉海企业在这个平台交流合作、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为广东的海洋经济发展做贡献。
惠尔海工董事长李兰芳更是表示,可以将联盟的概念拓展到海外,加大与涉海国家的互动。
“涉海企业不要单打独斗,要团结、广泛开展合作。”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王中丙回应道,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必须要有一批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来发挥产业示范、科技引领作用。企业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沟通合作,发挥好企业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的主体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实习生 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