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消防“湛江兵王”鏖战“彩虹”抢险记

13.10.2015  10:12

当张志添攀上3号液化气罐罐顶平台的一瞬间,心里好像被蜇了一下。

直径约6厘米的泄漏口离他不到1米,不断喷出几米高的白气,声音刺耳的吱吱响,这是他从未经历过的险情。

1980年出生的张志添个头不高,已经当了18年的武警战士,其中16年在消防部队服役。目前是广东省湛江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兼云梯司机。因为先后参与大小灭火战斗2000余次,抢救被困群众300余人,战友们公认他是消防部队的“湛江兵王”,但凡要与兄弟单位比赛,领导首先会点他的名。

2015年10月4日,今年第22号台风“彩虹”正面袭击湛江,登陆时最大风力超过15级。

当天14时10分,广东省湛江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湛江市富多液化石油气服务有限公司3个罐共977吨液化石油气同时大面积泄漏,情况紧急,爆炸事故随时可能发生。

977吨液化石油气相当于40辆液化石油气罐车或者约65133瓶液化石油气瓶,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接到报警后,张志添作为特勤首批出动力量赶赴现场。他回忆:“抵达现场后,泄漏现场高压罐体内的液化气极速喷出,即便在风雨中,500米外都能听到气体泄漏的声音”。

经侦查,1号罐上方为气相泄漏,下方为液相多处泄漏,2、3号罐均为上方气相泄漏。险情源于被焊接在3个罐体上,平时用于安全检查的铁梯被强风刮走。而在铁梯脱离过程中,3个罐体被顺带撕开了缺口。

经估算,1号罐因为罐体下方有液相泄漏,液化石油气泄漏速度较快。消防战士只需要在此期间内,控制好周围条件,如不停用水稀释,就可以力保安全。但按2号、3号罐的泄漏速度偏慢,如果只是任由其自然排放,需要大约4天时间才可能排放完毕。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1.5%即可能爆炸,灾区天气多变,决不能冒此风险。

4日下午即亲赴湛江灾区的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获悉险情后,将富多公司液化石油气泄漏列为灾区“一号险情”,直接指挥排险,并指定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春生为“一号险情”处置的总负责人,负责指挥调度湛江现场、专家组、省消防总队,争取以最快速度清空事故储罐。

停工、撤离、疏散,1公里范围内禁止一切火源。现场应急指挥部集合到相距800米的新奥燃气公司大堂召开应急处置会,确定了最佳方案是保护好1号罐泄漏完毕,对2号、3号罐进行堵漏,最后进行输转倒罐。

湛江消防支队政委孟凡新问张志添:“能否实施堵漏、能否堵得住?”有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张志添坚决地回答:“可以!”

张志添面前的难题困难重重:穿着全身装备笨重如何登罐?用云梯车、三节拉梯又容易产生静电和不安全;压力这么大,怎么堵?泄漏温度那么低,如何防护操作?……

这一夜,张志添没有休息。他准备了几套方案,反复练习。

5日早上7点,1号罐安全泄漏完毕,2、3号罐泄漏压力趋于稳定,堵漏的时机成熟!7点30分,穿好静电内衣,戴上抢险救援手套、救援头盔的张志添,携带安全绳、自制木质堵漏器材,消防软梯,与自己挑选的助手年轻消防战士张钰清,增援的东兴炼油厂堵漏技术员3人准备登上罐体,实施堵漏任务。

张钰清今年20岁,刚刚转正,是张志添带过的新兵。在张志添通知他有任务前,4日下午,在狂风中,他和战友利用绳索跨海20米,救援一艘被困的渔船。船上6人全部获救。

正在泄漏的3个罐体直径12.3米,加上支架将近20米,台风毁坏了登顶检查的铁梯。指挥部研究决定:“先用竹梯登高,再利用罐体的喷淋管道爬上。”

第一个上去要徒手爬,然后搭好软梯接应后面两位队员。张志添当仁不让。但当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登上3号罐罐顶平台时,断口喷出几米高的白气,还是让他心惊。

消防队宣传干事说,广东省消防总队总队长王郭社等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给了张志添信心。记者私下问张志添,当时在上面真实想法是什么样?

张志添说:“这点并不夸张。如果发生爆炸,身在现场的领导和我面临的危险是一样。他们一直守在罐底,当时的确给了我信心。”想到历经艰险爬到罐顶就为了这一刻,张志添稳住了心神。

最终,经过近2小时鏖战,张志添3人将3号罐堵漏成功。有了3号罐堵漏的经验,5日下午对2号罐的堵漏仅用了一个半小时。

堵漏只是临时“修补”措施,为了完全消除爆炸危险,还需妥善解决2号和3号罐内的残余液化气。“倒罐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堵漏完成后,指挥部立即由单位技术人员开展输转倒罐作业。

至6日早上6时30分,所有液化石油气成功输转,一场巨大险情终于彻底解除。而此时,留守罐区彻夜未眠的消防官兵,已鏖战40小时。

近几日,张志添成了媒体重点报道的英雄。记者问,这次任务是最危险的吗?

张志添对记者表示,此次任务,一旦出险,可能尸骨无存,肯定危险。但作为一名老消防,平时最怕的还是烟。一次执行任务时,为了搜救一名遇险者,自己一间房一间房摸,黑漆漆地什么都看不见,差点陷在里面出不来。“黑暗中的无助才最令人害怕。”

记者告诉他,前两年一部叫《救火英雄》的香港电影里也是这么说的,不知他看过没?平时很少看电影的张志添摇摇头:“有时间我会陪儿子练练书法。”

2年前,张志添服役满16年,终于有资格让爱人和6岁的儿子从福建老家来湛江随军。但每次出再危险的任务,他也不会给家人提起。“就像这次救险,手机早就不让进危险区域。何况给他们说了,徒让他们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