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传承

23.11.2020  22:34

   中新社 汕头11月22日电 题:广东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传承

  作者 李怡青 李庆锋

  广东省潮州市是潮州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潮州人根祖地和精神家园。以潮州话、工夫茶、潮州菜、潮绣、潮剧、潮州木雕、潮州大锣鼓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日前,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及省市媒体赴潮州市开展主题采访活动。记者走访了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采访了解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的传承、创新。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古老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潮州是一个既产茶叶又产茶器的区域,长期交融形成了自成系统的独特工夫茶文化。潮州产的单丛茶因是“工夫茶之茶”更显个性和优势;潮州手拉朱泥壶因“工夫茶之艺”而快速发展。目前,潮州工夫茶艺和潮州手拉朱泥壶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谢鸿洲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潮州工夫茶从日常起居的生活习惯,一举跃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也成为年度的话题热点和茶界盛事,作为潮州茶人,深受鼓舞。目前,研究会正通过编写《吴六奇与大庵千亩古茶园》《潮州工夫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潮州工夫茶茶器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等论文,更好做好潮州工夫茶文化的传承这篇文章。

  他说,接下来,研究会还将设置平台,建立工夫茶文化研学基地。研学基地包括茶园种植,茶叶制作,茶器生产,茶艺培训,品茶体验,茶文化博物馆等。并通过建设一座工夫茶馆,作为活动平台,加强外联工作。

  潮州工夫茶在传承中国茶文化和融合地方民俗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技艺的烹泡程式。记者在现场看到,纳茶是冲泡工夫茶的第一步,此处颇有讲究,其中最粗茶叶放底层,细末放中层,再将较粗的茶叶放到茶壶最上面。目的是使倒出的茶水中无茶渣。每一泡茶,放入的茶叶大约占茶壶容量的七成,多一分太浓,少一分太淡。出茶过程最为特别,先将茶杯整齐排列,以打圈式倒茶(亦称“关公巡城”),令每个茶杯都平均注满,直到后来每滴倒下时(亦称“韩信点兵”)也要平均滴下,使每杯的茶色及茶味浓度亦能相等。

  工夫茶主要茶品由于树与树出产的茶叶香气不同,有以蜜兰香、玉兰香、夜来香、柚花香、鸭屎香、八仙、老仙翁、锯剁仔等命名的各式茶叶。

  潮州工夫茶文化因其“精致”而成为潮州文化之核,其“生命力”之强,牢牢扎根于潮州人的生活常态之中并延续至今。随着工夫茶文化的传播,潮州工夫茶慢慢走向世界各地。据业内人士介绍,潮州凤凰镇茶叶种植面积就达7万多亩,年产值10亿元人民币以上。

  目前各地文旅部门已陆续组团到潮州访问并签署茶文化茶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

  谢鸿洲透露,11月底将举办的中国工夫茶大会,将面向中国,面向世界,普及和推广工夫茶文化,倡导和践行美好茶生活。为中国茶文化和茶产业进一步走出去,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