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研究》系列成果出版

17.10.2016  22:36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广东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满足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通过竞争方式,承担了2013-2014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近一年的成果整理,该项目研究的系列成果(共16本)已于2016年9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全部出版。

      在省教育研究院的设计和系列组织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专家和各级教研员、中小学骨干教师共约500人参加本项目研究工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对项目研究始终高度重视并直接给予许多重要指导。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王斌伟和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以及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单位)也对项目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研究组开展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状况调查研究、我国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察学习研究、中小学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近百年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二战”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以及国内外基础教育现行课程和教材比较研究,对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众多因素如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哲学思想、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生活、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广东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深化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堂教学、课程与教学评价、考试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思考,对影响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改革发展的十大关系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处理:一是处理好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教育方针政策和体现广东地方实际与需求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全体学生与个别学生之间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充分发展之间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不同类型课程的关系和学段间、学科间、学科内课程内容的衔接;五是处理好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国际性与本土性的关系;六是处理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关系;七是处理好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八是处理好追求课程理想与解决课程教学现实问题的关系;九是处理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关系;十是处理好区域之间和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项目研究组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根据广东基础教育实际,以及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不同情况和特点,依据现行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总目标、学科课程标准,生成广东特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并提出深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

      “建设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研究”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行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及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及中小学实际,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期取得实效,更好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而有个性、持续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与现行课程体系相比,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显露如下变化。

      1. 学科育人方面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规律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加强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教育。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育,积极循规律探索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方法,系统落实学科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课程结构和内容优化方面 。一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时和内容从小学适当向初中上移,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二是义务教育音乐、美术、艺术课程小学中高年级课时和内容适当下移,以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方便学校排课;三是增加小学英语学习频率,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四是更新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紧跟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并与国家普通高中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衔接;五是整合地方课程和专题教育内容,提高各门课程及专题教育教学绩效;六是加强理科实验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七是优化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和内容,适当降低体现共同基础的必修课程内容及要求,增加选修课程,并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梳理各学科知识体系,合理划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形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构合理、层次递进、总量和难度适当的格局,满足全体学生多样发展需求,适应巩固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满足人才培养多样化需求;八是在普通高中增设职业教育课程,为学生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向高职院校发展打开通道、创造条件。

      3. 课堂教学方面 。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一是开展分层教学实验探索,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索,形成适合自己班级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方式方法,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三是开展教学手段改革探索,注重传承和吸纳传统教学方式优秀经验,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加大教学手段创新力度。

      4. 考试评价方面 。开展考试评价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的改革探索,推进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高中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试验,提高考试评价的科学化、标准化、操作化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在考试评价中的应用,建立全面、科学、有信度的考试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课程改革健康发展。开展教师教学评价改革探索,建立健全促进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根据研究成果,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显露出如下特色。

      1. 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充分统筹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学科,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独特育人优势,同时注重进一步提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学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综合环境、健康、公共安全、文明礼仪、诚信、法制、民族团结、国防、生涯规划等专题教育内容,减少交叉和重复,努力提高各门课程及专题教育教学绩效。 
      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学习特点,调整优化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现行课时安排、内容进度和教学要求,使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结构和内容安排更加科学、系统、高效。
      普通高中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梳理各学科知识体系,根据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适宜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原则选择和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划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将学科必备的、最基础的主干内容划为必修课程,将要求过高或非主干的内容划为选修课程,适当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内容,控制必修和选修内容总量,删减重复或非主干的内容,形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构合理、层次递进、总量和难度适当的格局。同时注意学科内和学科间内容的衔接(包括与义务教育学段课程内容的衔接),使得体系系统、科学、严谨、高效。

      2. 体现时代性和国际性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和普通高中有关学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吸收体现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的学科新知识和这些新知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时更新和优化学科内容。
      在课程结构内容优化与课程实施、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以适应信息技术在教学、德育、评价、管理、教科研和终身教育中的全面应用和普及。各学科加强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甚至课程内容的转变,以及课程内容教与学和评价方式信息化,以适应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体现数字化要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服务。
      在课程结构内容优化与课程管理现代化方面,努力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广东教育国际化趋势与要求。一方面,积极提高学生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使之在学生未来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努力满足高中学生出国需求,开设国际教育课程或是注重国际主题的课程,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教学资源,营造多元文化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体现中国文化的课程、取得中国高中毕业文凭的同时,在语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习上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3. 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充分调研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状况和借鉴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分析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后,调整和优化现行课程结构和内容,如减少普通高中必修学分,适当减少内容并降低要求,增加选修学分和选修内容,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充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和育人模式多样化;调整和优化外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求,满足广东对外语、信息技术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融通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课程,适应高职院校发展需求和广东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要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

      4. 体现广东地理历史和文化特色 。补充和拓展国家义务教育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研制了《广东省乡土历史课程纲要(试行)》《广东省乡土地理课程纲要(试行)》《广东省乡土音乐课程纲要(试行)》《广东省乡土美术课程纲要(试行)》,尤其是地理学科充分利用广东海洋地理特点和丰富海洋资源,加强海洋文明教育,增强学生的海洋国土观、国家海洋主权及海洋强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学科如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融入了不少的广东历史文化内容,如广东人的包容精神、岭南艺术、语言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服饰文化、休闲文化、侨乡文化等,尤其是融入了广东社会开放、多元、创新、包容等特色内容和广东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精神,富有岭南文化特色。

      本项目研究与实践和取得的成果,有助于破解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发展面临的若干难题,更好提升广东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助于探索形成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指导理论,丰富和创新课程实施与管理理论体系,为广东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做贡献;有助于丰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发展成果,为全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社会变化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变化发展,充分把握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状况和趋势,时刻注意学生发展需求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持续深入研究、实验、再研究、再实验,不断完善课程教材体系,为全体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经济社会转型及创新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