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广东特色工会保障之路:由帮扶向普惠转型发展

24.10.2014  13:03

【省工会十三大系列报道之一:突出维权主业 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4.3亿元】

【省工会十三大系列报道之二:广东工会为全省安全生产释放正能量】

【省工会十三大系列报道之三:广东工会每年投入千万元培训千万职工】

【省工会十三大系列报道之四:全省工会积极搭建多种劳动竞赛平台】

  关心和改善职工生活,一直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工会生活保障工作,是履行工会基本职责、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的重要途径,更是叫响做实“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成为广大职工最为贴心的“娘家人”的紧要抓手。近年来,我省工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心打造出了送温暖、金秋助学、农民工平安返乡、工伤探视帮扶、心理援助等广东工会服务职工工作品牌,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工会保障之路,并为促进全省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和谐广东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娘家人”的金字招牌 送温暖、困难职工帮扶

困难职工家庭生活难以为继可以找工会帮扶,职工子女上不起学可以找工会相助,在粤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一票难求还可以找工会搭把手……省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刘国斌坦言,生活保障工作之于广大职工而言,其身份很像一个贴心的“娘家人”,关心着与职工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位“娘家人”能贴心会操心又有恒心,数十年如一日,打造了不少金字招牌。“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始于1992年的“送温暖”活动早已成为工会的一张金字招牌。近五年来,全省工会投入资金6.55亿元,温暖了149.3万困难职工及其家人的心。此外,结合我省异地务工人员众多的特点,全省各地工会把异地务工人员作为“送温暖”活动的主要慰问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

困难职工帮扶是我省工会生活保障工作的另外一张金字招牌,而金秋助学则是这块金字招牌上的一大亮点。

肇庆市高新区总工会工作人员刘玮对于工会金秋助学充满了感激。9年前,她还是一个来自肇庆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的待考学子,父亲下岗,母亲退休前是一名环卫工人,每月工资仅800多元。2007年,升读大学二年级的刘玮看到父亲四处筹钱仍不能凑足新学期的学费,打算辍学外出打工时,传来工会开展助学活动的消息。“当我被告知工会将资助我继续学业时,我的眼泪哗啦一下就流了下来。我终于不用离开心爱的校园,可以继续上学了,我心中的感激之情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如今,作为一名工会人的刘玮,也从事了保障工作,她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每家每户实地调查困难学生的情况。“我希望通过在工会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努力将工会给我的爱、给我的正能量投射到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中。

生活保障由助困走向普惠 力投3100万推“住院二次医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工群体的变化,生活保障工作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新发展和新侧重。”刘国斌告诉记者。而于2013年10月启动、今年7月份正式推出的“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以下简称“住院二次医保”)活动,正是广东工会进一步扩大工会服务职工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工会服务由帮扶向普惠转型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预计总投入3000万的“住院二次医保”活动将使包括今年全省建档在册的8.5万困难职工、1.5万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27万各行各业各种类型职工近40万人受惠,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广东工会的医疗互助保障体系当中。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在就“住院二次医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这样介绍此项活动:其最大优势有两方面,一是惠及面比较广,只要是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都可以购买,只要是生病住院,都可以享受;二是保障力度比较大,职工只需缴费95元,就可以在一年的保障期内因病住院时,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自付部分70%的“二次报销”,患重大疾病住院时,还可以在基本医疗基金最高封顶线之后,报销自付部分医疗费的60%,切切实实为患病职工排忧解难。“住院二次医保”和“广东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广东省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在职职工住院津贴互助保障活动”三项活动一起,建立了由住院医疗互助、重大疾病互助、意外伤害互助构成的“三位一体”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体系,为职工构筑了一道抵御疾病、意外风险的防线。就在不久前,陈宗文代表省总为广东盐业集团不幸罹患白血病的职工李华的家属送上互助金41318元。今年4月份,李华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对李华的资料进行审核,为他办理了《广东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互助金5万元。9月1日,李华不幸去世。省职工保障互助会积极快速为其办理互助金共计41318元。上述两笔共9万多元的互助金极大地缓解了李华因患重大疾病所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

紧跟职工“生物钟”从“心灵驿站”到“心灵e站

在省总第十二届八次全委会上,黄业斌指出各级工会应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要“按照群众的‘生物钟’来安排工作,与广大职工交朋友,多倾听一线职工的意见。”省总保障部目前正在力推的“心灵e站”手机心理服务平台,正是为适应新生代职工群体的“生物钟”而诞生的。

2012年5月,“心灵驿站”建设启动仪式在东莞虎门镇龙眼社区举行。乘着当年全省所有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转型升级为职工服务中心的东风,“心灵驿站”在全省近1000家职工服务中心、职工帮扶中心和异地务工人员较多的社区、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省总还与省人社厅、知名高校联合,在全省陆续开展了员工心理援助专项职业能力认证培训,为“心灵驿站”提供了专业的人才配备,确保其发挥实效。不过,在“心灵驿站”建立使用的两年实践过程中,不足和实效同时显现。各级工会又开始琢磨如何进一步开拓创新,提高员工心理援助的深度和广度。于是,就有了如今的“心灵e站”。“心灵e站”,简而言之就是建立在手机上、可以随时随地随身为职工提供服务的“心灵驿站”,它的服务核心在于专业、私密、便捷。“心灵e站”集顾问咨询、测评调节、倾诉互助等功能于一体,提供服务更为专业,汇集各方专家力量;保护隐私更为严密,可匿名登陆消除职工心理顾虑;操作使用更为便捷,随时随地随身成为职工定制顾问和心灵伴侣。“其实它就是一个以手机为载体的心灵服务平台,更加适合新生代员工群体。比如现在的年轻人爱玩自拍,使用者只要在平台上传一张自拍照后,软件会马上根据你的自拍表情来分析你的心情指数,如果连续每天如此,软件还会给你绘制一个心情曲线图,告诉你的心情走势,并具体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这个很有趣。”刘国斌告诉记者,如今,“心灵e站”这个职工掌上心灵家园已经在不少企业推广开来,它与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心灵驿站”一起,成为保障我省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主打品牌。

(编辑: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