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互联网+精准扶贫”论坛在我校举行

19.10.2016  00:06

  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为动员社会力量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8年实现全省脱贫的目标,由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主办,广东省商务厅指导,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新华网广东频道联合承办的广东省“互联网+精准扶贫”论坛于10月17日上午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以“不忘初心 不辱使命 消除贫困 共奔小康”为主题,来自农村电商领域各县区相关领导、重点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主要负责人、大学生返乡创业者等25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寻我省电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路径。


  广东省扶贫办副主任宋宗约在论坛上致辞,他希望这次论坛能够推动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为广东省实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探讨新的战略思维和战术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电商扶贫道路。他表示:“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以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校副校长陈志强教授在论坛上致辞。他表示,华南农业大学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发挥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及教育优势,在扶贫的工作上走出一条具有华南农业大学特色的路子来。他提出,除了扶贫经费的筹集以外,更重要的扶贫是科技扶贫、造血扶贫,从而使得每个扶困村、每个扶困点实现真真正正地脱贫。


  广东省电商扶贫联盟秘书长、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余巧芸代表电商扶贫联盟发布倡议书。她号召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余巧芸倡议大家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参与到广东省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来,支持广东省贫困群众,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益、摆脱贫困,与全省人民共享幸福小康生活。

 


  “电商能够让贫困地区从边缘化回到主战区,这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好处。”中国县域互联网+扶贫协作联盟秘书长莫问剑为广东电商扶贫提出建议:一是不为电商而电商,要基于当地的产业结构与资源秉赋做电商,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旅融合”,人来了才是最大的生意。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空降兵永远不如子弟兵。三是山海协作,加大消费扶贫力度。


  “农产品主要在跨村、乡、县进行区域流通,邮政业要发挥致富带头人的智慧和作用,契合邮政服务特点,充分利用微信端和站点渠道,使原生态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扶贫办主任陈东胜指出,广东农业特点是品种多,有区域品牌但缺乏商品品牌,品控标准化缺乏基础条件。


  我校数学与信息学院学院副院长黄琼教授提出,要建设省一级的大数据精准扶贫平台。他认为利用大数据快速、便捷和高效的优势,可以实现贫困户和扶贫信息的共享,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中国有机农业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新立提出应通过以下三方面消除贫困:第一,鼓励国民积极购买“消费扶贫”产品;第二,鼓励国内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经营“消费扶贫”产品;第三,通过打造“消费扶贫”品牌影响力,以市场经济为手段,开辟扶贫新举措。


  我校食品学院2014届校友、广州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EO吴俊松在论坛上发言。结合现有商业模式的运营形式,吴俊松所带领的崧源团队创造性地推出了可溯源扶贫点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用“扶贫联盟+农户+农村合作社+科研院所+帮扶单位”的模式,为扶贫区域的产品销售建立起了一套高效且经济的营销网络。


  随后,由广东省电商扶贫工作不同领域的代表围绕“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从不同层面进行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话。陈志强作为嘉宾参与对话,陈志强强调,人才培养是最核心的支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精准扶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的第一步。“互联网+”为精准扶贫插上了一对会腾飞的翅膀,但是必须注意其过程中线上、线下的良好对接,特别是线下的优质品牌企业的培养。


  新华网广东频道对本次广东省“互联网+精准扶贫”论坛全程进行直播。


  另外,广东省电商扶贫成果展同时在我校图书馆大厅展出。该成果展展示了过去几年广东电商扶贫的工作成果、党和政府关于“互联网+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文件、社会企业在电商扶贫上的经典案例、各地电商扶贫的创新模式、以及各地返乡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带动家乡脱贫致富的故事等。(文图/周志荣 新媒体记者 罗致凯 叶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