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黄飞:越青春,越拼搏 

05.05.2016  12:11

  近20篇论文被ESI高被引论文收录,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荣获首届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不到37岁的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授黄飞,在青春的岁月里,用专注与执着谱写了“科技创新尖兵”的动人乐章。

寄心华园 缘来如此

  2016年,黄飞已经在华南理工大学度过了第13个年头。13年里,他两次选择华南理工大学,都因为他与母校有着不解之缘。

  2000年初,已经获得保研资格的北京大学96级毕业生黄飞正在考虑填报哪所高校,经一位专业老师的推荐决定南下华南理工大学加入由曹镛教授刚成立不久的“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从事他素有兴趣的高分子光电子学的学习与研究。

  因为导师在学术界的影响以及他的合作伙伴关系,还是硕士生的黄飞就能常常和学界大师“零距离”接触,“黑格、白川英树先后几次来到华工,和我们座谈交流。能够和像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对于求学路上的年轻学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精神鼓励。

  “我一定会回来的。”2005年博士毕业后,在曹镛老师的推荐下,黄飞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材料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四年后,黄飞像他当初决定的一样,婉拒了外籍导师的盛情邀请回到了母校华南理工大学工作。“这里更加适合我发展。”导师的学术水平与人格魅力,以及团队的学术氛围,都深深吸引着黄飞,特别是在四年海外学习之后,黄飞发现国内和母校的学术研究水平以及科研环境已经大大提升,部分科研条件甚至好于国外,他认为回国发展是个正确的决定。

潜心科研 心无旁骛

  做科研,必须脚踏实地,必须心无旁骛。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到国家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回国后不到6年的时间里,黄飞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各方面的认可与荣誉。

  “我赶上了好的时机。”谈起这几年的科研状态,黄飞说:“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就是可以十分专心地、开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去。”而这正是青年学者们都期待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国家和地方近年来不断鼓励科技创新发展,特别是加大对青年学者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黄飞所在团队及其科研平台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正日趋成熟,而学成归国的黄飞也带着满腔抱负,团队与个人一拍即合、相辅相成,协同发展;还有亲切的母校、老师和同学,少了海归“水土不服”适应期的环节,黄飞能够更快更全心全意地投入科学研究。“一条正确的路,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做。”黄飞说。

  2015年,他做为主要核心骨干之一参与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主要从事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聚合物印刷电子学方面的研究。他们的目标是实现新一代、用印刷技术制备的电子器件,例如显示器、太阳电池等。最近,他及团队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解决制备高效印刷制备光电器件中技术难题的新途径,使未来通过印刷的方式制备高效的电子器件成为可能。这些工作不但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评价,而且引起国际知名实验室和科研团队的广泛兴趣和后续研究;并且先后获得了2010年、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为人之师 不辱使命

  “‘写论文要精益求精,要把论文修改到无法再修改,无懈可击。’这是黄飞老师的话,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里。”2010级博士生段春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影响力SCI论文9篇、中国青少年科技奖获得者,曾经在黄飞指导下学习,黄飞一以贯之严谨态度深深感染了他,段春晖说:“我现在养成了习惯,每一篇准备交给导师的论文,都会经过无数遍地修改,直到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已再无法改动为止。

  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走上讲台时间并不长的黄飞,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思考。“一开始,我也是抱了‘铁杵磨成针’的心态,”初为人师的黄飞也曾经“全力以赴”,立下“培养学术精英”的目标,但是善于学习的黄飞很快发现,学生各自的目标,学术发展潜力和兴趣方向也各不相同,“一个好的老师不是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学生,而是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个人目标,为他们制定学习和发展方向。

  如今,无论课堂教学的本科生课程,还是与博士生一起从事科研项目,黄飞都能游刃有余。他会常常更新课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信息融入教学,也会利用看论文、项目讨论等时间和学生谈目标、谈发展。目前黄飞已培养博士和硕士10余名,其中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奖1名,教育部学术新人奖1名,多名研究生前往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A. J. Heeger教授研究组在内的世界一流实验室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文/周玉 图/刘涛 臧江江 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