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09.04.2015  18:49

广东以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为突破口
实现58个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

      4月9日,省卫生计生委在广州召开全省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我省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实现58个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加快推动分级诊疗工作。会议提出,自2015年起,利用3年时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使县域内住院量占比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会议部署了对口支援工作,加快构建珠三角6市对口支援粤东西北8市、41家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58家县人民医院的纵横双轴贯通的支援体系。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陈元胜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副主任黄飞部署提升工作具体任务。
      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自2015年开始,力争在3年时间内实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标准要求,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省卫生计生委全面落实国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并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提出了8个方面26项工作任务,包括加强县级医院基础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打造优秀人才队伍、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加强县医院信息化建设、深化对口支援、深化改革丰富工作内涵、落实责任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等,对部分工作进行量化,希望能切实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更好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陈元胜在会上讲话

      陈元胜指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是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关键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龙头,代表着县域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是联结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肩负着保基本、强基层的重要责任,在推动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陈元胜要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加强与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飞部署工作任务

      黄飞对我省58个县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指出我省县域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能力相对薄弱,县域内住院率与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他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会议要求,对会议部署的包括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县域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强化对口支援等多项工作予以认真落实。
      会上,41家三级医院与58家县人民医院分别签署了对口支援《责任书》;广东省人民医院、惠东县人民医院分别代表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发言;省卫生政务服务中心发布了2014年全省58个县及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结果、2014年下半年县域住院率以及县域内常住居民异地住院病人流向情况;印发了《广东省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实施方案》和《进一步开展对口支援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实施方案》。

背景材料1
  我省县级医院服务覆盖人口4098.2万,占全省居民总数37.5%以上,但其承担的医疗服务与其功能定位仍不匹配。据卫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省有县域二级以上医院217个,占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总数的28.9%;诊疗人次1.92亿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24.6%;出院人数达402.9万人次,占全省总出院人数的28.9%。数据显示,县域患者外转率接近20%,距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左右的目标仍有差距。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省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广东省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实施方案》。
     
背景材料2
      1、 58个县级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2、 2014年下半年广东省县域内住院率情况

新闻信息解读
     
医改大背景下,我省58个县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充分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但仍存在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不足、服务能力总体水平相对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2014年,58个县每千人口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2.69、1.33、1.13)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71、1.99、2.14)和珠三角水平(3.96、2.27、2.76);县域内本科以上、高级职称的医技人员总量占全省的比例均不足10%;县域内医疗服务量占比偏低,门诊量和住院量占全省的24.5%和28.9%,尤其是手术量仅占13.5%。
      根据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医疗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评价,58个县中排名前五的县为:高州市、普宁市、开平市、台山市、英德市,排名后五的县为:南澳县、饶平县、东源县、陆河县、惠来县。
      各县的县人民医院在吸引病人留在本县就医,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中发挥了关键的龙头作用。58个县人民医院中,综合服务能力排名前五的医院为:高州市人民医院、普宁市人民医院、开平市中心医院、廉江市人民医院、台山市人民医院;排名后五的医院为封开县人民医院、连山县人民医院、陆河县人民医院、南澳县人民医院、东源县人民医院。排名靠后的部分县人民医院普遍存在财政投入不足、人员待遇跟不上、人才留不住、医疗技术上不去的困境。
      针对全省县域医疗服务发展现状,省卫生计生委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县域医疗发展的总体思路,既要巩固和发展县域既有发展优势,以龙头县级医院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同时加快弥补短板,整体提升全省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均等化,切实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尽快实现90%的病人不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