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广东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从“缺医少药”到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9月10日,深圳市首次5G视频大查房在市人民医院顺利举行,来自3个医院的专家为疑难杂症患者进行联合查房会诊(记者 朱洪波 摄)
“异地医保都可以联网直接结算,太方便了!”54岁的梁阿姨来自海南三亚,近日,她因冠心病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体验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再也不用带着钱和发票四处奔波。预计今年9月底前,广东还将全面完成省内和跨省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从新中国成立时农村“一无医院、二无药”的困境,到如今广东县域住院率达83.5%,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70年来广东着力补齐基层医疗短板,让更多人实现病有所医。近年来,广东还投入500亿元“强基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东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让基层医疗服务更加可及,更多患者可以在家门口看病。
强基层补短板,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
“在镇里就能看好病,不用跑到市里或者去广州,方便多了!”2018年8月,64岁的气胸患者陈老伯在台山市汶村镇中心卫生院完成了胸腔穿刺和闭式引流,成为了该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后的首批患者。
广东江门台山市汶村镇中心卫生院(台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是广东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后首家建成开业的乡镇卫生院,陈老伯尝到了在家门口看病的“头啖汤”。
在过去,这家卫生院是一个破旧的小楼,走廊狭窄,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也有限。如今,医院大厅宽敞明亮,不但开设了放射科,还设置了手术室和ICU。当地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做DR等影像检查,还能做常见病的手术。
1950年,广东全省只有医院和卫生院180个、病床9800张、医生12700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医生不足5人,病床不到4张。直到1990年,基层医疗一直都是广东医疗服务的短板。全省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设备陈旧、人才缺乏,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生只占8.5%,全省近半数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外科手术。这一年,广东提出“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计划,开启了对基层医疗的持续投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将卫生与健康事业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新战略高度。
2016年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卫生强省”,明确从2016年至2018年,省财政统筹安排112亿元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2017年召开的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大会进一步提出,2019年,广东要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2017—2019年,广东各级财政投入500亿元,实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七大类18个项目,推动基层服务能力实现根本性提升。
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东升级建设47家中心卫生院,改造建设190家县级公立医院,启动县级急救服务体系建设,为县人民医院配齐76种关键设备,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
截至2018年底,广东基层医疗机构中,有卫生院119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02个、门诊部(所)18893个、村卫生室25996个,基本建成“15分钟医疗圈”。全省县医院门诊量、住院人次、手术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6%、4.9%、16.6%。在全省乡镇卫生院医生中,拥有本科学历医生占比达18.6%。
目前,47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已全部完成主体结构,190家升级建设的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工启动。全省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99%。省里扶持的粤东西北地区1万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将在2019年底基本完工。
从“公社医疗”到“新农合”,医保覆盖城乡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改善农民看病就医只能由自己支付的困境,广东在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57年起,广东东莞企石公社等人民公社开始“试水”合作医疗。
1968年12月,广东省卫生厅呈递《关于尽快地把农村合作医疗办起来的报告》,广东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至1975年底,广东97.3%的农村办起了合作医疗,覆盖全省89.2%的农业人口。
“公社医疗”建立了医疗费用报销的雏形,但账目不清、经费超支、管理混乱等问题让不少公社难以为继。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锅饭”制度被打破,农村合作医疗也随之瓦解,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又卷土重来。
2002年10月,中央提出,建立以住院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东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入全民安康工程,农民“参合率”年年提升。
2004年,顺德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的地区。
2008年,全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至此医保实现制度全覆盖,让绝大多数居民实现了“医有所保”的梦想。
在此基础上,广东在医保改革领域率先探索。2012年,广东率先在全省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同城同待。近年来,广东再次在全国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整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真正实现医疗保障均等化。
如今,广东医保不但可以让患者在当地看病,患者异地就医还可以直接结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了医疗保障所有项目,还覆盖了所有参保人群,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也全部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广东省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31日,广东省内异地就医共上线医疗机构1048家,直接结算272.40万人次,直接结算医疗费用626.86亿元。在跨省异地就医方面,广东共上线医疗机构1079家。
作为参保地,广东直接结算3.01万人次,直接结算医疗费用6.56亿元;作为就医地,广东直接结算38.12万人次,直接结算医疗费用84.79亿元。
下一步,广东还将不断拓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推进门诊特定病种纳入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2018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AI眼科医生”为一名患者开出诊断书(记者 张梓望 摄)
“互联网+”医疗:新技术让医疗服务更可及
清远市阳山县江英镇大塘坪村的村医邓金科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用上“AI医生”。
此前,邓金科能看的病主要是感冒、发烧、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常见病。前些年,邓金科的村卫生站接入了广东省网络医院,村民在村卫生站就能与广州的医生联网问诊,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
“互联网+”医疗让健康意识走进田间地头。以往,邓金科下乡巡诊时,药箱里带的是听诊器、老式水银血压计,能为村民做的检查非常有限。
如今,他带着一部手机,一台只有5斤重、配着8种检查设备的便携式设备包,在村民家里就可以做以前得去镇医院才能做的心电图,还能采集血压、血糖、血氧等基本的健康信息,为村民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如果有疑难病例,他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I智能医生APP问诊,准确率高达95%。
“互联网+”技术为基层医疗带来了更大的可及性。2014年10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网络医院,到今年上半年,已经有22家互联网医院上线。2017年12月,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全省15个地级市近20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介绍,2018年6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同年12月,广东启动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居民电子健康码“一码通用”;建设两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推进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服务”。
一根网线,将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送到了偏远基层。在未来,远程会诊和网上诊疗都更加便利。据介绍,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项目将分五年投入3.22亿元,覆盖20个省级医院、56个县级人民医院、1000多个镇村卫生机构。
预计到12月底,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将联通1145个乡镇卫生院,实现2277个贫困村远程医疗全覆盖。同时,各地级以上市50%三甲医院要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线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网上健康咨询、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王桂湘工作的珠海市桂山镇中心卫生院现在设立了5G远程医疗点,可以得到大医院专家的远程指导。广东近年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能在家门口看好病(新华社发)
■奋斗者说
伶仃洋边守门人王桂湘:三十年坚守海岛,见证基层医疗蝶变
每次看到卫生院门口悬挂的“5G智慧医疗”牌子,海岛医生王桂湘心中总是会燃起对未来的期待。32年来,他一直扎根在伶仃洋上的桂山岛,守护着岛民的生命健康,见证着广东基层医疗一步步的蝶变。
1987年,王桂湘从广西医学大专毕业后,就离开家乡的大山,来到了桂山岛。当年,他是班里唯一一位被派遣到海岛的医生。
海岛条件苦,断电缺水,卫生院破落逼仄,医疗器械消毒靠医生砍柴烧水蒸煮,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要医生清洁……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寂寞,海岛与世隔绝,通信不便,想念亲人时,王桂湘站在海边,眺望家的方向。
尽管环境清贫,但海岛医生王桂湘还是选择留下来,为偏远地区的人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工作总得有人做,在哪里干,都是做好自己的本分。”他说。
在海岛上,王桂湘是全科医生,工作琐碎繁杂,但他乐在其中。岛上谁需要吃降糖药、降压药,岛上精神病患病情有无复发,防控传染病,哪家人需要清理积水防蚊灭蚊……他都了如指掌。
有时,海岛医生还需上门服务。现在,去的次数多了,患者早将医生当作是自家人,就连院子里的土狗都认识他们,每次见到吠几声就开始摇尾巴。这一份信任与亲密,王桂湘格外珍惜。
近年来,广东加强基层医疗建设,桂山岛卫生院迎来了一次次新生:以前的小破房变得宽敞明亮,医疗设施更规范齐全,B超、X光都有了……2016年,桂山镇卫生院被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管理,成为了珠海市人民医院的海岛分院。
这一张新的“身份证”,改变了卫生院的命运,让更多人受益。过去,海岛医生总担忧急危重症病人转诊,现在医联体内部建立绿色通道,后顾之忧消失了;珠海市人民医院定期派医生驻扎在海岛上出诊,诊治更规范了;2019年4月,珠海首个5G远程医疗点设立在此,海岛居民不出岛,即可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指导。
看到了卫生院换了一副新面孔,王桂湘心中很是欣慰。然而年近花甲,他还有未完成的心愿:希望更多白大褂来海岛行医。
大事记
●1974年
广东省先后50多次组织万人以上参加以消灭钉螺为重点的血防水利大会战,1974年全省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1990年
省政府制定《广东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计划》。
●2003年
广东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入全民安康工程,农民参合率年年提升。
●2006年
新农合制度覆盖全省所有县、镇和96%的行政村,全部实行县级统筹。
●2009年
“新医改”全面启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016年
广东首次提出建设“卫生强省”,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省财政统筹安排112亿元用于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2017年
广东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统筹各级财政安排500亿元,实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广东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98%,大病保险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5市完成城镇职工和居民一体化改革,实现“三保合一”。
●2018年
广东启动实施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同步推行三甲医院对口县级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
●2018年6月
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记者 朱晓枫 李秀婷 黄锦辉 黄鹤林)
▲扫描二维码进入i东莞健康群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