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创新交出靓丽“成绩单”

16.07.2015  12:34

   广东经济持续领先全国有很多原因,而重视科技创新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2014年底,根据科技部综合评价,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二位。在构成区域创新能力的五个分项指标中,广东省创新绩效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科技厅统计显示,2014年广东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技术自给率提高到70%,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超过50%;全省从事研发人员达52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5.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获得973首席科学家项目9项,连续6年实现丰收。2015年1月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广东省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成果达46项,创近7年来新高。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去年6月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广东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2月出台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则是广东省迄今关于促进科技创新最具普惠性、引导性的文件,这12条政策从创新券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用地和财政补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和人才安居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国内首创的重大创新政策,充分体现了广东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政策好,关键是要落到实处。目前,广东已制定并出台了可落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系列具体操作指引8项,超过半数的政策条款已经进入实操环节,全省各地市也纷纷制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创新链条的政策体系。

   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和引领了广东全省的产业转型升级。高新区成为驱动创新产业发展的龙头。去年下半年以来,广东省依托高新区,着力优化高新技术研发、高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与培养等工作体系,积极整合全省高新技术领域资源,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7月,汕尾省级高新区获批成立,实现省级高新区在全省地级市全覆盖;2015年初,河源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据广东省科技厅统计,截至目前,广东省拥有10个国家级高新区,省级以上高新区23个,实现营业总收入预计达到2.55万亿元。

   同时,专业镇的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步伐加快。2014年,广东全省381家专业镇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约占全省GDP的30%。

   科技惠民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为例,截至目前,广东已在9个县(市、区)的88家医疗机构开展基础医疗器械配置、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远程健康检测服务和母胎监护综合示范应用等,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覆盖人口约1000万人,直接受益人口约7万人。

   在广东,新型研发机构正迅速崛起。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北京大学华南产业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粤港澳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广东拥有各类新型科研机构122家,是2007年的近11倍,累计服务企业3万多家。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其应用机构的布局也在加速。经过半年多的实质性商议,今年5月,广东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签订协议,依托“天河二号”超算中心,分5年共同出资3亿元联合实施国家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项目,为广东省开展大数据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力支撑。另外,广东正在加快推进珠三角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建设,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室(二期)、“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研究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 等大科学工程进展顺利。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的6月28日,重新组建的广东省科学院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新的广东省科学院优化设置18个骨干院所,是广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和骨干力量。

   广东省科技厅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以科技创新为新动力,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争当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