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北少数民族地区步入发展快车道

04.01.2015  15:32

  广州光塔寺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清真寺,而其所在的光塔路是一条短短的内街。然而,这些年这一带越来越旺,特别是每到周五,来自西亚、非洲和中国西北地区的穆斯林,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清真食品用品的商店商贩也生意兴隆。人多街窄,但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30多年来民族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少数民族不多的地区,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如今,广东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人口342万,其中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60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广东在应对大量外来少数民族涌入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具有广东特色、促进民族团结的新路子,使各族群众在粤和谐地谋发展。
  全方位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今年6月13日,广东省委理论中心组举行民族宗教工作专题学习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广东热忱欢迎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来粤发展”。的确,广东在民族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了真正贴心服务、创新工作机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我省城市民族工作的文件,各地初步建立健全了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城市民族工作网络。省委还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社会建设考核范畴。
  我省出台的一系列规定,确保外来少数民族在粤的就业质量,鼓励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劳动者在粤自主创业,并对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给予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推介、税收优惠等扶持;多次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帮助少数民族劳动者解决创业资金不足问题;提高中小微企业和少数民族劳动者在内的异地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广东还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和走访慰问制度,积极解决少数民族人员积分入户、子女入学等生活问题。这些措施,令外来少数民族到广东打拼有了保障。如佛山市沙涌社区户籍人口4705人,其中外来少数民族就有2059人,包括黎、傣、哈尼、朝鲜、布依、壮、彝、蒙古等十几个民族。该社区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通过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会议、联席走访、信息交流和信访接待等制度,协助少数民族办理各种手续和提供服务,妥善处置涉及少数民族方面的矛盾纠纷。
  广东还加强与少数民族输出地政府的协调与配合,有关市分别与新疆、青海等省区签订合作协议。新疆选派了25名干部组建疆籍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队来粤,有力地配合了广东城市民族工作。
  除此以外,全省还逐步完善清真的餐饮、屠宰场、超市等服务网点,修缮开放7个清真寺,设立3个固定处所,28个临时聚礼点,基本解决外来穆斯林过宗教生活问题。

  在广东体会家的温暖
  正是有了完善的机制和贴心的服务,外来少数民族在广东找到了家的感觉,一大批少数民族人员在这里干事创业,走向成功。近年来,我省各地清真拉面馆多达4400多家。惠州、江门等地在穆斯林经营者开店办证、创业融资、税费优惠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利和帮助。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王义正,创办了广东赛俩目食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两年时间发展成广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清真餐饮企业,他本人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当选为广州市政协委员。
  各族人民在粤的共同发展,还体现在政治参与方面。外来少数民族中不乏优秀代表,如东莞就有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76名,还有17人担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肇庆市端州区“和谐端州协进会”理事会中,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就有28人。

  广东涌现出广州光塔街、星河湾社区和深圳宝民社区等一批典型社区。在今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广东共有17个集体和19名个人得到表彰。另外,从1995年起,珠三角的29所学校,先后承办内地新疆和西藏的初高中班、中职班。目前,内地民族班已经毕业了8735人,而在校生还有6410人,约占全国内地民族班学生总数的六分之一。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