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新观察:经济平台期催生"三大动力"
在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额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的高位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早进入新常态的广东,如何率先迈向中高端发展水平?面对转型平台期的挑战,广东培育新的动力,爬坡越坎,经济发展步入新高度、新标尺。
“一体两面”带来平衡发展的动力
“区域发展断崖”一直是困扰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面积占全省七成、人口接近一半的粤东西北12个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今年1季度,粤东西北交出了这样一份经济“成绩单”:其中9个市的增速高于全省,GDP占全省的比重提高至近1/5。
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说,广东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整体,珠三角和东西北地区则是“一体两面”、互补促进的关系,省委确定了差异化、精准式的发展着力点:欠发达的东西北地区加速振兴发展,珠三角转型升级优化发展。
建设“产业转移园区”是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产业扶贫”的一大载体。统计数据显示,40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2014年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87亿元,已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发展的巨大推力。粤东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去年均高于广东全省和珠三角的平均水平,作为广东经济一体化的另一面,正显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
对传统制造业做“减法”,对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加法”,大面积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是珠三角又一次的“脱胎换骨”。
在这里,“无人车间”、“智慧工厂”日益增多,引领着新的制造潮流。记者在佛山市三水工业园区看到,传统流水线上工人密集作业的场景已经被一台台机械手替代。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贴出一句标语:“凡是重复机械的动作都应该且都可以进行自动化改造。”
据广东省经信委主任赖天生介绍,去年4300家规模以上企业被列入技改目录,伴随产业的升级和在全省范围的转移,珠三角经济结构正悄然向好。以第三产业比重为例,2014年比2008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在“开放型经济”中迸发全球竞争的动力
5月25日,广东推出与国家“一带一路”规划衔接的实施方案,并配套了总投资达554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成为第一个落地的地方版“一带一路”规划。这被认为是广东“开放型经济”布局的重要一步。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郭元强说,广东已从被动的“外向型经济”转变为主动的“开放型经济”,摒弃“拼资源、拼优惠”的“政策洼地”,形成法律、制度的“软环境高地”;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经济活动中,从产品、资本流动转向人才和经营机制的流动,深度融入国际市场。
今年1月,广东一般贸易额20多年来首次超过加工贸易额,这是万亿美元体量的外贸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尽管一季度广东和全国的进出口均出现下滑,但“一带一路”战略的升温却送来“暖意”:一季度广东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进出口2276.5亿元,增长2.2%,其中出口增长达16.5%。
在中国产能走出去的征途上,来自广东的企业也走在了前列。珠海格力早已在巴西等地投资设厂,顺德碧桂园把房子建到了马来西亚,惠州TCL通过国际并购,生产研发中心已遍及法国、日本、墨西哥等多个国家。
产品、服务卖得好是一家企业得益;而经营机制的整体打包合作则是一方企业得益。位于粤东的揭阳市中德金属生态城没有管委会、没有派驻一名官员。揭阳市市长陈东介绍说,通过与德国在人才、科技、教育、金融、管理等多领域的全面合作,有着7600多家金属制品企业的揭阳,正在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跨代”迈入工业4.0阶段。
今年4月21日,广东自贸区已正式挂牌。据广东省港澳办主任廖京山介绍,广东正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营造法治化的国际营商环境。
“今天的广东,在国际化方面就是要追赶和超越新加坡、韩国,如同在广东成长起来的跨国民族品牌企业一样,要在国际市场上拼出竞争力。”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说。
“创新驱动”释放牵引区域经济体的动力
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从哪里来?这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之问。
广东探索构建“金字塔”型的创新体系,塔尖是作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总抓手的创新驱动战略,中间层是作为创新支柱的本土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基础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
开展创新券补助政策试点,试行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补偿制度等,这些都是创新驱动战略释放的系列“政策引擎”。
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本土品牌企业正在成为广东创新的“主力军”。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介绍说,“政产学研资”相结合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便是其中之一,累计孵化了6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办和投资了18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随着创客型经济的兴起,传统的大型科研机构正发挥“榕树效应”,向小企业、创客开放科研人员和实验设备,不同主体被串进产学研全链条。
以递进式创新不断擦亮“中国制造”招牌,正成为广东本土企业的不懈追求。
除了已经成为跨国巨头的腾讯、华为、中兴、格力、美的等大型高科技企业,珠三角还涌现了一大批最具成长力的中小型创新企业。由大学生创业的大疆科技公司,产值从2008年的不到30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7亿元,其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在最令人心动的电子产品排行榜上超越了Apple Watch。
“90后”王锐旭2013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创立公司,从事移动应用开发、校园渠道资源和信息咨询服务,目前已吸引两轮天使投资和A轮融资,其开发的“兼职猫”APP用户量已突破120万。
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也在广东蔚然成风。在深圳、广州等地活跃的创客已达上万人之众,很多人从国外归来。研发设计了带社交功能的智能温度计的汤洋,和从北美归来、即将上市自主设计智能眼罩的王磊都从创客走向了创业。
据新华社广州5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