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源与环境领域)结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

30.06.2015  18:03

  2015年6月25日至2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广东/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结题验收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刘羽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王岐东副局长、计划局交叉学科处王岩处长,和来自广东、云南科技厅以及全国各地的评审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等将近5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此次会议对NSFC-广东联合基金2010年批准资助的4个重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NSFC-广东联合基金(资源与环境领域)2010年受理了20个项目申报,最后批准资助了4项重点项目。此4个项目均全面完成了研究计划,经过4年的顺利实施,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在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例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内潮混合及其生态响应研究”项目重点针对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湍流混合、动力参数对生态参数—叶绿素浓度的调节作用、南海北部近海物质循环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响应三方面内容开展研究,建立了适合南海的参数化模型;研究了温跃层变化、垂向剪切强度等海洋动力参数对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的调制作用,并分析了这种动力参数与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的空间分布特性,初步建立动力参数对生态参数的制约模型;理解了南海北部的动力输运格局与物质循环机制,揭示了近海物质输运和生态过程耦合机制。培养的其中一名博士毕业生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南海近岸海域上升流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项目以南海近岸上升流系统的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为主线,以遥感与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资料同化与动力诊断等手段,探讨了南海北部沿岸上升流多个中心和多元结构的形成机制、上升流生源要素运输及其生态贡献,解释了南海近岸上升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机制。项目团队骨干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华南理工大学承担的“珠江三角洲二次有机气溶胶特征、形成迁移机制及控制对策的综合研究”项目利用研究成果,依据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建立了2015、2017和2020年气溶胶污染控制情景方案,并利用模型评估了控制效果;提出了适合珠三角地区的SOA控制方案。项目负责人后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据不完全统计,4个项目共计发表论文191篇,其中SCI论文56篇,EI论文17篇,已出版中文著作7本;共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0项,授权3项;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次,分组报告12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做特邀报告5次,分组报告19次;人才培养方面,共培养博士生19人,其中9人已毕业,共培养硕士生41人,其中16人已毕业;共举办国内会议8次,参加国内会议人数189人,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次,人数12人。

  我厅基础处钟自然调研员及相关同志参会。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