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领跑低碳经济新时代 以市场之手助推经济去碳化

06.09.2017  11:01
原标题:广东领跑低碳经济新时代以市场之手助推经济去碳化

  2010年8月,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发改委决定在广东等五省八市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从那时开始,广东低碳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

  作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先行者”,广东用一个又一个“首创”和“第一”走出了低碳发展的坚实步伐。国务院对广东省连续四年以及“十二五”的碳强度考核均为“优秀”等级。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16年,广东在经济保持7.5%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碳强度同比下降4.48%左右,为“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以市场之手助推经济去碳化

  广东建设低碳试点省以来,不断创新低碳体制机制,深化低碳试点示范,持续激发社会低碳活力,为全国低碳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碳交易方面,广东在启动碳交易初期,就实行碳配额有偿分配,将新建项目企业纳入碳排放管理,这在全国各个碳市场属率先探索,使企业树立资源有偿使用的意识。2014年、2015年度,广东控排企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连续两年实现双降,其中超过50%的控排企业实现了碳强度下降。2016年度开始,控排行业从此前的电力、水泥、钢铁、石化,又新纳入造纸、航空,涵盖六大行业年排放2万吨以上企业250家左右,约占全省碳排放量的65%。

  自2013年年底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以来,广东碳市场发展成为仅次于欧盟、韩国的全球第三大碳交易市场。

   创新机制让人人参与低碳

  除了企业,低碳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共同参与。

  从6月开始,广州市民杨女士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乘坐地铁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打开微信,进入“碳普惠”公众号,看看自己的“碳币”(用于低碳环保公益行为的数字虚拟币)又增加了多少。“碳普惠平台上线后,出趟门就可以得到‘碳币’,还能换一些奖品。”她说。

  2015年7月,广东在全国首推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广州、中山、东莞、韶关、河源和惠州等6市和珠海市横琴新区成为碳普惠制首批试点城市。如今两年过去了,“谁低碳谁受益”的理念正在进一步普及。

  碳普惠制是全国首个促进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碳减排的制度设计。其利用碳普惠电子平台,鼓励市民自觉践行低碳并给予相应的低碳奖励。去年,作为全省统一的碳普惠制推广机构———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正式设立。各试点在因地制宜创新碳普惠模式上开始彰显各自特色。

  广东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的碳普惠制不但是全国首创,在国际上也算领先。目前,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推广路径。

   制定低碳方案促绿色发展

  今年6月13日是全国低碳日。广东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也有了全面蓝图。省政府正式印发的《广东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比2015年下降20.5%、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推动全省二氧化碳排放在全国率先达到峰值。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连续两个五年规划,国家下达的广东的降碳指标均为全国最高水平。《方案》创新提出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分区域、分领域减碳策略,并向21个地市分解下达了碳强度指标。《方案》从建设低碳能源体系、打造低碳产业体系、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加快区域低碳发展、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深化低碳试点示范等十大方面,全面部署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持续推进广东绿色低碳发展。(金羊网记者 赵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