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两项目获2014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09.09.2014  18:03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14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我校有两项目获奖。其中,《创建学生科技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项目获二等奖,《光影点亮梦想——广东海洋大学摄影协会艺术育人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获三等奖。

本次活动共有89所高校的267项作品进入复评,最终获奖成果105项。


我校二等奖项目:

创建学生科技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科技园创建于2003年5月,是学院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团组织,在业务上由团队教师指导,在管理上由团委学生会负责。自成立以来,参与科技园实践活动的学生有近千名,培育成果近百项,举办的各类科技活动辐射全校,参与学生达五万多人次。2011年,学院为支持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活动,正式成立了“信息学院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将总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的15间实验室拨给学生科技园使用。目前,科技园已成为“三能”应用型海洋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湛江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一、实施目标

学院创建科技园,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技术实践平台和项目实战与孵化机会,造就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方法

为了让科技园中优秀的学生能够在基地获得更多帮助,科技园设定了不同发展方向的团队,提供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及相关资源,并指定了专门的指导老师。

1.完备的组织架构。

基地由学院科研副院长主管,设有专门负责协调统筹工作的基地主任一名。基地现有网维、海嵌、智能控制、C++、物联网、电信创新设计、校企合作开发团队等7个团队,约150名学生。各团队配有3-5名指导老师,负责专业导向、实践指导,协助团队的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2.完善的硬件设施。

基地内配备有空调、电脑、服务器、交换机、示波器、逻辑分析仪、PCB制作流水线等设备,购置有各种零配件等耗材,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灵活的管理制度。

每年申请加入科技园的学生有近两千人,为了有效利用资源,科技园实施成员选拔制、团队淘汰制和项目开放制。

科技园设定管理部,对进入的人员择优录取。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选拔出优秀学生进入科技园进行重点培养。

各团队实行独立管理。每年6月,科技园组织各团队向基地主任和院领导作工作汇报,由学院学科带头人负责考核,给每个团队打分,根据团队排名给予相应奖励或者处罚,而考核不合格的团队将被“请出”基地,之后进行遴选增补。

对于课外科技项目(包括专业竞赛、学生创新项目等),科技园实行项目开放制。以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为例:校内赛和决赛期间,基地设置相应的活动场地及配套的比赛资源。所有感兴趣的学生均可以报名参加校内比赛,优胜者进入基地,得到专业辅导,直至决赛。赛后场地空出用于另一项比赛。

4.浓厚的学术氛围。

基地24小时开放,指导老师随叫随到,科技园学生可随时到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可通宵达旦与老师请教或探讨问题。科技园定期举办技术沙龙,以定题、定人及相对自由的发言形式,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开展交流。科技园内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往往成为其创业第一桶金的来源,不同的科技成果决定了科技园学生今后不同的创业形式。

5.强大的辐射作用。

科技园承办了学校两年一届的IT科技文化节、组织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杯等大赛校内赛,显现出极强的辐射作用。

三、工作成效

1.有力推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

学生科技园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提高了其科技创新能力。2003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共200多人次获得近百个学术创新类奖项,其中,国家级奖励近20项,省部级近80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和项目近35项,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快捷服务,取得了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

例如马晓兵、何卓成、林瑞柠等学生自主研发的《北斗海洋数据采集系统》,已经投入实际使用,目前约100套系统投入南海生产;付东洋老师带领学生开展 “国家海洋重大公益专项“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遥感监测”的研究,为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遥感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快捷服务,现已初显成果和经济效益。

2.推动了学生自主创业,提高了就业质量。

在创业方面,科技园每年有1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10多人选择自主创业,并取得成功,例如:2007级软件工程专业黎文祥等3名同学利用基地开始创业训练和培育,2011年在广州科学城创立“凡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成为学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典范;2009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颜万隆,利用“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软件“易传助手”获2012年海信智能电视应用大赛年度总决赛三等奖,软件“秀秀”被海信智能电器以5万元的价格收购,并在2013年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出;2004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王雄辉,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他组织同学参加了2007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申报我校2008年大学生创新科技项目《智能点餐系统》并顺利结题。目前,他是深圳欧瑞博公司的创始人&CEO,专注于物联网与智能硬件的研发,公司拥有近三十多名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研发团队以及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生产基地和队伍。

科技园培养了越来越多成功进行创业孵化的学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在科技园锻炼过的学生, 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灵活的处事能力,受到了华为、南方电网等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还没毕业就有多家单位“抢”着录用,做到100%就业。

3.成功举办IT科技文化节,浓厚了全校创新创业氛围。

每届IT科技文化节均有上万学生参加,历时一个多月,设置20多项活动,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普及了学生的IT科技知识。学院将学生在科技园创造的作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科技竞赛的获奖作品和科研成果在IT科技文化节上专门展示出来给全校师生、合作企业参观,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此举一方面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创新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也使发现伯乐的企业主动在资金、技术方面帮助这些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四、工作经验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人财物”全面支持。

学院对科技园在场地、硬件、师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资金方面,学院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支持学生开展活动。学院还制定了专门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创新创业,鼓励老师指导学生。

2.设定学术主题,定期举办沙龙。

科技园每个月定期举办两次学术沙龙,由学生自主设定主题,自行组织,进行学术研讨。浓厚的学术环境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主管理,重视梯队建设。

科技园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工作,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积累了管理经验。科技园重视学生梯队建设,让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配对,实现手把手实践指导,保证技术的积累,同时也让学生梯队得以完善。

4.开展实践课程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学习。

科技园开设公共基础实践课程,例如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电路板制作、门禁系统设计等,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教育。同时,鼓励大家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加强学习交流。

(以上项目基础材料由信息学院提供,推荐时有改动)
我校三等奖项目: 光影点亮梦想 ——广东海洋大学摄影协会艺术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成立于1983年12月的广东海洋大学摄影协会,是学校最早的学生社团之一,现为中国海洋摄影家协会一级团体会员单位。三十余年来,在校团委的指导带领下,协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紧随时代脉搏,致力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生活,通过摄影的视角,以美育人,激励同学们追求艺术梦,树立兴海梦,投身中国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爱美、向善、求真,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摄影爱好者和艺术工作者。

一、工作目标

以摄影培训、采风和摄影比赛为文化载体,丰富第二课堂,活跃校园生活,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提高师生的摄影技术水平和艺术审美力;鼓励同学们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在对客观世界的仔细观察和悉心体会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发现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培育校园文化精品,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社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专业摄影技能型人才。

二、工作方法

1.每年举行一次摄影比赛,分为校友组、教工组、学生组、手机组。邀请湛江摄影家协会资深摄影家将收到的作品进行挑选,并进行点评,所获奖作品均要求主题思想明确,反映真实生活,集创意与艺术为一体,对师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师生的艺术观的形成。

2.以采风活动创作成果为比赛提供作品。每年组织两到三次的大型采风活动,培养会员的组织能力,带领会员及摄影爱好者赴历史、文化、思想教育基地体验生活并创作。摄影比赛参赛作品主要来源于此。

3.以比赛提高作品质量,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国内外摄影比赛。作品评选均由湛江摄影家协会资深摄影家担任评委,并在广东海洋大学校园以及网站刊登相关讯息。学生通过摄影比赛的指导与学习,提高摄影技术和艺术鉴赏能力。

4.依托校区宣传栏的“海魂影展”,举办多种校园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促进良好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

5.通过协会网站( http://www.photofans.net )对摄影比赛和获奖作品的宣传,传播校园优秀文化和展示学生摄影技艺,增加影响力,加强交流。

三、工作成效

1、摄影比赛成为重要的校园文化载体。自2008年至2014年,摄影比赛共举办了7届,每届收取优秀照片近50幅。比赛作品交流会成为摄影爱好者提高艺术造诣的平台。在何如洲、林海峰老师的指导下,每一年的摄影比赛交流都能让摄影爱好者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所推荐的优秀作品每一年在市级、省级、国家级及洲际级比赛中都荣获诸多奖项。仅2012年,就获得第九届“尼康杯”广州青年摄影十杰年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第八届“双喜杯”青年摄影艺术展入围奖1项;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在线摄影大赛二等奖1项,佳作奖1项;第14届全国当代摄影艺术铜奖1项;第七届亚洲大学生摄影展优秀奖4项。校园风光作品在2009年为学校赢得“十大最美校园”称号。在推荐作品参加中国大学生在线摄影比赛中,成绩优异,连续两次荣获优秀社团称号。

2、采风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影协会员30多年来足迹遍踏云南、贵州、广西祖国大西南地区,采风超过1000次,所形成的作品获得校级以上奖项的超过2000幅。每到一处采风均以相机记录当地文化,关注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姿态,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好素材。

3、主题摄影比赛育人效果好。每年比赛的主题均切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和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所取得的成就。至今为止,共举办了“我和祖国”、“实践•科学•和谐”、“城市农村”,“发展万象”、“党旗飘飘谱和谐”,“我与祖国共成长”、“关怀·发现、幸福·年轻视觉”、“光影•点亮梦想”等七个主题的摄影比赛,每届比赛均能收到教职工、校友、摄影爱好者和会员的作品1000多幅。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会员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得到升华,为梦想而奋斗的信念得以树立。

4、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摄影专业人才。摄影协会成立30多年来,共向社会输送了2000多名具有摄影基础或从事摄影相关工作的人才。优秀会员张海风同学2011年在平遥古城举办了个人国际摄影展。

四、取得经验

1、专业指导老师的传帮带作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湛江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湛江十佳摄影家”何如洲老师自1983年参与组织成立学生摄影社(协会前身)就一直担任协会的指导老师,30余年来与会员们建立了如师如父的感情,在艺术上指导他们,在生活上关爱他们,在思想上影响他们,言传身教,化育无声,为协会的发展壮大和会员们的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在维系会员感情、光大协会传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继任的林海峰老师也是如此。

2、实践出真知。摄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想提高水平,大量的实践是必要的。摄影协会每年都会组织2-3次大型的采风活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校园摄影比赛,另外也会与学校职能部门合作,接受一些学校重要活动的摄影任务。这些活动,不仅给会员们提供了大量实践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摄影协会已成为学校规模较大的学生社团之一,现共有注册会员近1500人,专业摄影器材100多件,建立了自己的摄影网站,有专用的宣传橱窗、暗房以及摄影工作室等,承办的广东海洋大学摄影比赛连续成功举办已有6年,成为协会传统品牌活动和校园文化精品活动。摄影协会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浓厚了校园的人文艺术氛围,吸引着一届又一届年轻的会员,以艺术的形式追寻梦想、展现梦想、承载梦想,向着梦想的天空不懈翱翔。

(以上项目基础材料由校团委、林海峰老师提供,推荐时有改动)
 




(新闻主编:张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