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7校入选 省财政3年投入50亿元专项支持
胡军
刘鸣
陈晓阳
余艳红
陈新
省教育厅2日发布:经严格择优遴选,省政府同意中山大学等7所高校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等18个学科项目分别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今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全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我省要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大学,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省设立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2015—2017年省财政安排50亿元,主要用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服务与条件支撑平台建设等。
今年以来,南方日报全程跟踪报道广东建设高水平大学情况,和广东省教育厅合作推出“创新驱动高校争先”全媒体系列报道,连续12天通过整版报道、官方微信、专题网页等形式浓墨重彩报道广东13所知名高校,并于6月底举办高端研讨会,为广东建设高水平大学、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系列报道在全省特别是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省教育厅邀请南方日报作为唯一的媒体代表全程观察见证高水平大学遴选工作。
同题作答
问题
1.拿了专项资金后准备怎么建设,尤其是在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有哪些计划?
2.通过三到五年建设,希望给广东带来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5高校校长共答发展大计
打造优势重点学科,服务广东创新驱动
“华农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已到账资金3.3018亿如何花?”“号外!华师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日下午,入选高校纷纷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喜讯”,透露出以亿元计的建设资金到账的信息。入选的7所高校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已是国家“985工程”大学(注:“985工程”是指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工程),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5校则刚跻身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之列。南方日报邀请5所高校校长“同题共答”,勾勒广东高水平大学的发展蓝图。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
年推动5—10项重大成果产业化
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我们争取做到“三高”:一是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瞄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托生物医药、光电通讯、食品安全、再生医学、环境保护、新闻传播、华侨华人等优势重点学科,在相关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凝聚创新力量,打造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计划在省内主要经济实力较强地市建成8—10个新型研究机构,在省外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地市建立2—3个新型研发机构,各个研发机构在大学支持3—5年后能够独立运营;每年服务地方企业300家以上,实现服务企业数翻一番;每年推动5—10项重大成果产业化并成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公司,力争用10年的时间孵化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三是突出侨校特色优势,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暨大已具备冲击高水平大学的良好基础,学校将瞄准学科前沿、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学校治理体系,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汇聚一批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学术团队,建设一批高水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和基地,培养一批具有拔尖水平的创新人才,产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重点打造九大学科群,带动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2017年,学校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国45名左右;2020年,综合实力力争接近或达到同类型“985工程”高校水平。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刘鸣:
大力推动广东教育现代化
2015—2017年,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资金来自于政府的拨款额度总量将近10个亿,每年3个亿左右。学校拟将这笔专款投入到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研能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总体上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目标导向、强化绩效”的原则。
针对国家特别是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学校将以教育信息技术为牵引,大力推动广东教育现代化。同时,在新型印刷显示材料、可见光通讯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若干领域重点攻关,形成优势。此外,学校将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的人文社科优势,针对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工作中争创一流。
今年,学校正式成为省部共建高校,现在又进入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目前正在酝酿冲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希望经过3—5年和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学校教师教育发展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服务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传承岭南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师范大学领先水平,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到2017年,力争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有较大提升,总体形成高水平大学的良好发展态势。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
探索现代农业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拿到资金如何干,我们的回答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现目标”。关键在4个方面:一是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和资源配置改革。要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障碍,使学校办学活力和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二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三是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在三年内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四是特种研究机构建设。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组建若干个特种专业研究机构,使之成为科技创新高地。
“重点”体现在5个方面,包括学科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广东省属高校,我们必须立足广东、服务广东,重点抓好4方面的工作:一是现代农业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二是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为广东“三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加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全面服务广东现代农业;四是实施“433新型产业服务工程”,支撑广东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学校建立了七个广东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与14个企业联合建立了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催生了温氏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大型企业。
目标是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校长余艳红:
争当国内医科院校领头羊
建设高水平大学,我们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人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以国家级重大平台为依托,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为导向,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统领,促进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特别要在资源汇聚与配置模式创新上下功夫,按照“统筹兼顾、学术主导、资源共享、配置科学”原则,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从而形成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我们首先要紧密对接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力争搭建新药创制大平台,完善成果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同时,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并大力加强医院集团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要借此契机,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提升科技创新、转化和服务能力,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或社会问题为导向,以形成跨院系、跨学科领域的七大重点建设项目(慢性器官衰竭防治、疾病精准诊断、严重创伤救治研究、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与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应对核化生危害卫生应急关键技术研究、消化道肿瘤诊治新技术研发、慢性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学科人才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通过3年建设期,我们的整体办学水平将有显著提升,在学科人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转化、国际化办学等核心领域达到国内医科大学一流水准,努力成为国内医科院校的领头羊。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陈新:
与广东产业深度融合支撑转型
广工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贴合度特别高。自立校以来,我们就将“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确定为我们的办学方向。这几年,我们奔跑的加速度也是我们的优势。广工将紧紧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突出“顶天立地”,即紧跟学科前沿、支撑产业发展,进行学科结构优化。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经费到位后,将主要用于高水平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研攻关和成果培育,在产业深度融合中为企业提供造血功能,支撑引领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广工将在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建设若干个“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学科,特别是机械、电子、控制等,既是广东战略新兴产业,又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在相互融合中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我相信在服务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综合实力一定会得到显著增强。到2020年,将学校“三大平台”建成行业的创新驱动基地,并带动大批创新基地和平台的建设。实现学校工科优势更加明显,办学质量明显提升,技术创新和支撑行业发展能力显著优化,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类高校的前10%。最终将学校建设成为与产业深度融合、最具活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7所入选高校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1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广东中医药大学 3项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项目: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 汕头大学 3项目:化学与材料学、感染性疾病研究与防治、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 广东海洋大学 2项目:基于南海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学科建设、面向南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的海洋科学学科建设 广州大学 3项目: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学科群 广州医科大学 2项目:临床医学(呼吸病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深圳大学 3项目:光电技术与材料学科群、智能信息处理学科群、特区经济与中国道路学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