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广州上千民警获记功 其中1人被授予“公安二级英模”称号

07.04.2015  17:18
 

  虽说清明时节缅怀先烈,但有些活着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

  长期以来,31000余名广州公安民警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对高强度、超负荷的挑战,以敢于担当的职业特质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为社会治安大局积极作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度,广州警队共有258个集体记功,有1198名个人获记功奖励,其中1人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他们当中,有在缉毒枪战中主动让出防弹衣的缉毒民警,有自创“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的巡防民警,也有能让头骨“说话”的刑事技术专家。

  愿逝者安息,生者奋发。

刑事技术专家袁中标:让头骨“说话”为真相证言

  他的存在,是悬在犯罪分子头上的“摩利达斯之剑”,在他手里,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都有可能成为还原案件真相的“铁证”。他甚至可以让头骨“说话”,真正让“天网恢恢”成为广州警方底气十足的诤言。他是袁中标,广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所声像科三级警长,高级工程师,从事法医人类学在刑侦工作的应用研究工作27年,其科研成果为广州警方多起重大案件的侦查破案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2007年12月,江西省某县的一个石灰窑场石灰堆内发现一具尸骨,已完全白骨化。当地公安机关为查明尸骨身份,特将死者头骨送至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颅骨面貌复原,袁中标同志将头骨模型数据输入其课题组自行研发的颅骨测量三维复原系统,得出头骨性别、年龄、形态特征等重要判断数据和特征,并将其生前面貌恢复成三维照片供侦查使用。后办案人员将复原照片拿回当地走访调查,群众反映该县石灰窑场有女工巫某失踪至今,其面貌与复原像极为相似,相貌特征及形体结构也相吻合,结合DNA检验的相同结论的论证,所检颅骨正是失踪人员巫某,袁中标主持研发的颅骨测量三维复原系统在此案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案子最终得以迅速告破,得到了兄弟单位高度肯定,为复原案件真相指明方向、明确对象、固定证据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常人眼里,刑事技术是一个既特殊又神秘的职业,一般人都会敬而远之,可袁中标却愿意从事这一特殊的职业,并无怨无悔地坚守27个年头。在他的主持下,许多刑事技术科研项目位居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由其主持完成的《基于CT数据的中国人三维颅面复原系统研究》荣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入选为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2015年,由其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全颅面结构参数化二维深度图叠加的三维复原技术》被公安部推荐参加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评选。同时,他的学术论文也在国际相关学科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首次在法医人类学领域提出基于结构形颅面复原法,颅面两层二维化变形覆盖的全局重建技术,解决了三维颅面复原技术中提高相似度的难题。

  2015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袁中标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荣誉证书。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4次,个人三等功4次,是广州警方第1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缉毒民警林云:危险面前果断让出防弹衣

  2014年,荔湾警方在某KTV抓获陈某等涉毒嫌疑人,随后在天河区查获了一批制毒工具,收缴冰毒3300克。办案民警接着深挖出犯罪嫌疑人黄某(绰号“捞哥”)与他人一起制毒的线索。因出色的刑侦工作能力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林云被推荐参加该毒品专案侦办工作,成为专案组一线工作骨干。专案侦办期间,他主动加班加点,经过缜密侦查,与同事成功锁定涉毒案主犯黄某藏匿在海珠区南田路一栋小居民楼,这也正是后来击毙该嫌疑人的地方。

  2014年9月16日13时许,林云和另外8名办案民警来到南田路一栋居民楼,目标嫌疑人黄某就锁定在楼内。考虑到黄某是一名毒贩,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林云和办案民警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决定进入楼内充分分析地形等情况后,再确定采用哪套方案实施抓捕。但由于小楼为自建住宅,居民不多,民警耐心等候了一个多小时,依旧没有办法打开大楼门禁进入楼道内。看着时间流逝,毒贩随时可能收到风声逃窜,办案民警便联系到了经常协助警方工作的热心群众谭飞龙前来帮忙。

  17时许,谭飞龙骑着自行车赶到。在他的协助下,民警一行顺利进入居民楼。“谢谢啦兄弟,你先回去吧,这里危险。”看着汗流浃背、风尘仆仆赶来的谭飞龙,林云关心地说道。谭飞龙却笑着说:“等会吧,也许还有用得着的地方。

  当带队领导进行任务分工,安排民警对这栋民房实施侦查布控时,林云主动请缨,“让我去看看案犯的那层吧!”抢着承担了最危险的侦查工作。带队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叮嘱道:“小心点。”战友们都知道,在毒贩房门外侦查,承担的风险不言而喻。

  得知民警准备对嫌疑人所在的楼层进行侦查,谭飞龙也主动提出“让我去帮你们看看门和锁类型,给点建议你们吧”,不等说完,就转身跟随林云上楼。“这里危险,你把这个穿上。”林云边说边把自己身上的防弹衣脱下,套在了谭飞龙的身上。穿着防弹衣的谭飞龙俯下身子,仔细观察着门锁。林云则紧握手枪在旁警戒,警惕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房门。

  就在这时,连续的枪声响起,穷凶极恶的嫌疑人黄某手持枪支,突然开门向门外连开数枪,企图夺路而逃。生死之间,林云下意识用身体堵住门口,用力推了一把谭飞龙,提醒他快速撤离。也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林云左手动脉中枪,腹部也被击中两枪,顷刻间,血流如注,染红了衣服。此时,谭飞龙也中枪倒在血泊中。丧心病狂的歹徒并没有就此罢休,边射击边往外逃窜。面对歹徒,楼内上下的民警立即同时开火,将黄某压制退回屋内。随后,受伤的林云和谭飞龙被送往医院抢救。这场战斗过后,制毒工场被摧毁,40余公斤毒品冰毒被缴获,林云也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有什么工作他都主动向前!”这是单位的同事对林云最深刻的印象。1995年从警以来,他通过勤学好问,刻苦钻研,迅速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共参与打掉各类犯罪团伙数十个,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502人,并多次参与重大案件的抓捕行动。

巡防民警黄钟亮:自创“望闻问切”工作法

  干好警察工作,不光要身手了得,更要有担当精神。2014年7月30日7时萝岗区的查车现场,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一辆小汽车在广惠高速上忽行忽停,当靠近萝岗治安检查站时突然加速撞向执勤民警,并强行冲卡。千钧一发之际,一名民警一把将身边的辅警推开,迅速举起微型冲锋枪上膛瞄准嫌疑车辆的右后轮连开3枪。子弹击中了嫌疑车辆的后轮,但车辆继续逃窜。该民警驾车紧追不舍,追缉不到2公里,嫌疑车辆失控撞向护栏,2名犯罪嫌疑人下车后跳下路边绿化带亡命逃窜。民警见状奋力直追,终于成功扑倒一名嫌疑人,并从嫌疑人丢弃的车辆上缴获K粉7.81公斤。

  这位表现英勇的民警就是一等功臣,萝岗区公安分局巡逻防控民警黄钟亮。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的黄钟亮不但身手了得,而且善于思考,自2003年投身警队后总爱学习摸索,很快结合自己的巡逻防控工作,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望、闻、问、切”的“四字”工作法,即仔细观察车辆情况、广泛收集线索、认真交谈盘问、彻底搜寻检查。凭借独创的“四字”工作法,黄钟亮在立体化巡逻防控工作中屡有斩获,在不到2月时间内,先后通过路面盘查缴获毒品27.05公斤和假冒香烟4700条,成为广州公安打击犯罪的一把“利剑”。

   ■相关

  穗警35 年96 人因公牺牲

  广州警队英模辈出,但公安民警牺牲、负伤、早逝的现象也不容忽视。统计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广州警队就有96人因公牺牲。

  用生命诠释警察的敢于担当,需要大无畏的气魄,担当意味着付出、奉献,意味着承担风险甚至付出生命。在越秀区公安分局广场派出所所长谭耀华的追悼会现场,懂事的女儿问妈妈,“能不能留一点爸爸的骨灰在家,爸爸多次承诺带我们出去旅游,但每次都因工作冲突而取消,我们下次旅游一定要带上他”。听到这心酸的发问,身旁的亲朋好友无不潸然泪下。

  谭耀华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经历治安、巡逻、派出所等岗位,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他敢为人先、勇挑重担,危急关头,既是一名冲锋在前的普通战士,又是一位善于运筹的指挥员,一道特殊的防火墙,一颗稳定军心的定盘星。在2008年春运安保中,近30万归心似箭的群众滞留在广州火车站,许多人企图冲破防线进入火车站中广场。情急时刻,谭耀华高喊:“共产党员跟我上!”随即带领民警冲在最前沿。他一边耐心做好群众解释工作,一边和同事用身体筑成铜墙铁壁,一次一次抵挡住人群的猛烈冲击。此时,已连续奋战3天的他,衣服已经湿透、声音早已沙哑,但那个并不高大魁梧的身躯一直带领民警坚守岗位。

  “我以前去广州火车站都要找人陪,一不小心东西就被偷。现在火车站治安越来越好了,我再晚都敢一个人坐火车了”。说起火车站广场这几年的治安变化,常年在外出差的李小姐感触很深。谭耀华担任广场派出所所长后,为了进一步保障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他在细致摸查的基础上,对派出所勤务进行了优化,推行领导双岗值班制度、加强与周边单位的治安联动、购置了一批安保装备,并定期进行治安清查和应急演练。据统计,2014年火车站广场发生的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超过30%,旅客安全感逐年上升。提起谭耀华,妻子何文华强忍内心的悲痛,“我对他不仅有妻子对丈夫的爱,更多的是钦佩”。何文华知道丈夫工作很忙,一个人默默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丈夫没有时间陪她过节、逛街,她没有半点怨言;多少次丈夫接到电话后扔下筷子就往单位赶,她从来没有责怪,但看到丈夫一头扎进工作不愿抽时间到医院进行治病时,从没和丈夫红过脸的她,却拍着桌子吵了起来。谭耀华被妻子强行拉到医院,经确诊已是癌症晚期,2015年3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仅52岁。